國慶——這個節日與我無關

今年的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也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這個本該洋溢着喜慶氣氛的家庭團聚日卻被失落哀傷迷茫的氛圍所籠罩。今年,太多的生命消失了,不敢思念,太多的人被中共暴政失聯逮捕或禁聲。既然對國家發展方向的議論已被定性為妄議,那麼越來越多的網民在發問,這個國家到底與我何干?這個國慶日到底與我何干?

有網友發帖說:「最讓人亢奮的詞,是祖國,民族,華夏,炎黃子孫,中華兒女。。。。最讓人傷心的詞是房價,醫療,上學,養老;其實,前者跟我毛關係沒有,他們天天高調宣傳,後者跟我息息相關,他們常常默不作聲。」 

一位網名「季風」的網友於2016年寫的舊帖文以《 這個節日與我無關 》為題再度在社交平台瘋轉,帖文這樣寫道:「一大早就有人祝我節日快樂, 這個節日與我無關, 眾所周知, 我出生在一個有着三千七百多年悠久歷史的國度,我有族譜可查的祖宗至少可以上溯二十多代, 六十七年前, 趙家人建立了政權, 故鄉淪陷, 從此我們的祖業在天下為公的旗幟下成了趙家的私產,我們成了一無所有的主人,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民心,在經歷了前三十年的折騰後三十年的掠奪之後, 趙家還是趙家, 我們還是我們, 我們仍然一無所有, 這個節日與我無關, 我不會數典忘祖, 在被剝奪了應有的權利之後,仍然虛假地接受別人祝我節日快樂 」。 

網友岳賽寧以 《綠色的節日和綠色的人》為題賦詩一首,詩中寫道: 「我不過節,我壓抑着家宴中的喜悅,我默默穿過歡慶的人群,五一時,我是一個被迫勞動的勞動者,七一和八一是我細數心頭鞭痕的時刻;我更哽咽於那些傳統佳節,一盤韭菜餡兒的餃子,一碗韭菜餡兒的湯圓,一隻韭菜餡兒的粽子, 一塊韭菜餡兒的月餅,如果還嫌不夠苦澀,就在2月14日那天買一束玫瑰,在12月25日那天買一頂聖誕帽,仔細看看他們也是綠色的。只要鐮刀斧頭還在嗆嗆作響,無論哪一個節日,我都浸出綠色血汗,我不過節,我默默穿過歡慶的人群,我回頭看一眼所有被綠色顏料塗刷過的人們。」 

有網友發帖說:「小時候我們上學,老師教育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長大以後整個社會厲聲喝斥:莫講真話、莫談國事——這倒底是慶祝日還是淪陷日紀念?」 

網友王歪嘴以《別了,繁華》為題賦詩一首: 「爽冽的秋風, 挾着歌頌太陽的老調, 朴向一樹繁華。 未滿三十的繁華, 就這樣, 悄無聲息地撒手人寰I 寒意入腦, 追逐自由的靈魂, 停下腳步,棒起繁華的遺照。 在助風為虐的旋律中, 三鞠躬: 一鞠躬, 緬懷逝去的繁華, 二鞠躬, 喜迎滿目的瘡痍, 三鞠躬, 歌頌嶄新的太陽。」 

一篇題為《是國慶還是國瘍?》的網文這樣寫道: 

「以前的統治者都會在取得政權之日舉行慶祝,慶祝自己奪取了江山。有的統治者比較高明,會把他們奪取政權的日子規定為國慶日,讓國人跟着一起慶祝,如漢代統治者取代了秦朝統治者,讓老百姓跟着一起慶祝;大清的統治者取代了大明的統治者,也讓老百姓跟着一起慶祝。這其實與老百姓一點關係都沒有,對於老百姓而言,只不過是換了一個統治者,沒有什麼可慶祝的。 

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 十國、宋、遼、金、元、明、清,都只是朝代更替,國家沒有亡,亡的是政權。國家是鐵打的營盤,政權是流水的兵。那些不可一世的統治者,如今都成了枯骨,但國家仍然生機勃勃。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國家是全體國民的國家,歷代統治者把公天下變成家天下,把國家占為己有,其實是竊國大盜,但有人將他們吹捧為英明神武,顯然是精神錯亂。 

許多人價值觀都是扭曲的,如成吉思汗殺害了上千萬的人,卻被讚譽為一代天驕;康熙乾隆大搞文字獄,卻被讚揚為明君聖君。另外,像元朝和清朝的統治者,明明是侵略者,卻被身為受害者的老百姓所崇拜。也就是說,老百姓自己明明是受害者、是亡國奴,卻讚譽加害者、讚美侵略者,並把他們侵害自己、奴役自己的過程稱為豐功偉績。 

歷代統治者把本來屬於全體國民所有的國家占為己有,是竊國行為,他們自己為此舉行慶祝,也情有可原,就像竊賊慶祝自己成功竊取了財物一樣。但普通老百姓就不應該跟着慶祝,不但不應該慶祝,反而應該哀悼,哀悼自己的國家被人給竊取了。失去了國家就是亡國奴,所以,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統治者的慶祝日,就是老百姓的哀悼日。 

辛亥革命結束了大清的統治,也結束了君主專制,建立了民主共和。也就是說,家天下變成了公天下,國家從皇帝私人所有變成了全體國民所有。所以,把雙十定為國慶日,也還說得過去。但是,民國也只是在名義 上屬於全體國民,事實上民國也被政客所竊據。直到台灣實現民主後,民國才成為名符其實的共和國。 

只有當國家屬於全體國民,國民可以授權政府管理國家,才談得上有國慶。也就是說, 哪一天國民有選舉權,哪一天就是國慶。國民沒有選舉權,就說明國家被人給霸占了,這樣的國家,與國民無關。這樣的情況,哪值得慶祝?只有把國家解救出來,才值得慶祝。

跟着大明和大清的統治者慶祝,是愚民和奴民。跟着自己選出來的政府慶祝,才是公民和選民。 統治者奪取政權的日子,也就是建政之日,不但不是國慶日,反而是國瘍日,因為國家被他們霸占了,國民也被他們奴役了。就像北朝鮮,國家 被金家霸占,國民被金家奴役,哪有國慶日? 只有國瘍日!」 

一篇題為《慶「十一」莫忘初心,興「共和」方得始終》的網文這樣寫道:「……儘管人們對「共和國」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但「共和制」的基本特徵至少應包括三層意思:1、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全體人民;政府是由全社會各個基本成分共同組成並彼此制衡的,而不是個別政治集團或少數人的統治工具。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或不同的語境中,「共和」的對立面有所不同。

如法國大革命期間,「共和」的對立面可能是「帝制」;中國辛亥革命爆發前,「共和」的對立面可能既包括滿清王朝,也包括「君主立憲」。但在任何情況下,「專制」、「獨裁」都是與「共和」水火不容的。

2、國家各級政權機關的領導人不是世襲的,也不是欽定的,而是由自由公正的選舉產生的。

3、「共和」與民主、法治緊密相關,離開民主,「共和」不可能是真實的;離開法治,共和、民主則缺乏保障,難以實現或難以持久。

「共和國」存在「名」與「實」、「質」和「量」的問題。有的國家如英國,不但國名沒有「共和」兩個字,而且號稱「王國」,保留了君主,但國際社會公認其「行共和之政」,屬於「虛君共和」。有的國家,國名中不但有「共和」兩個字,還加上了「人民」、「民主」兩個詞,但從政權運行實態看,卻離「共和」最遠。

同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時期,「共和」的實現程度也可能存在量的差異。比如,號稱「共和國聯盟」的前蘇聯,在實行新經濟政策時期,可能「共和」的成分相對多些,而在斯大林大搞政治清洗的時期,「共和」則名存實亡。我國的「共和制」得來不易, 如果以戊戌變法作為開端,把1917年「三造共和」看成「共和制」的初步確立,歷時19年。但眾所周知,民國的「共和」,質量實在不敢恭維,特別是1938年前後,國民黨政府大力宣傳「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使我國的「共和」步伐出現了嚴重倒退。如果把辛亥革命作為我國「共和」之路的開端,把中共奪取政權後建立新中國作為實現「共和」的標誌,38年的歷程可謂起伏跌宕,甚至伴隨着血雨腥風。

更為可惜的是,新中國的「共和」之路也並非漸行漸進,而是幾度倒退。時至今日,完善「共和制」所必須的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設仍然步履維艱。某些經常把「共和國」掛在嘴上的「愛國者」,仍然把消除治理亂象、實現民族振興的希望,寄托在一兩個「明君」、「賢相」或「清官」政治上。更有少數揣着明白裝糊塗的御用文人,以「反對全盤西化」為藉口,大唱傳統體制讚歌,製造聳人聽聞的「民主危險論」。 如果全面考察世界近代史和當今各國治理全貌,則不難看出,民主、共和是不可阻擋的政治潮流,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而以各種美麗油彩裝飾起來的獨裁專制,無論其短期功效多麼顯著,也難逃執政集團合法性逐步喪失、國家陷入動亂的厄運。 

當務之急,應儘快坐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多黨合作制度,以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平穩過渡和轉型。」

(全文轉自法廣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