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日前公布調查報告,超過一半受訪者表示最近2年沒有儲蓄行為,2成受訪者無法應對意外支出。此外,多數受訪者對投資理財認識不足,且對收益過於樂觀。
陸媒時代周報報導,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公布「2021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分析報告」,在約14萬份成年受訪者樣本數據中,有56.6%受訪者表示近2年沒有儲蓄行為。
而最近2年有儲蓄的,18至30歲受訪者的比例為46.75%;30至40歲的比例為43.91%;60至70歲的比例為43.23%;70歲以上的比例為50.43%。
在有貸款的消費者中,58.97%表示目前債務負擔較輕,33.72%表示負擔較重,7.31%表示負擔非常重,合計超過40%受訪者表示負擔較重和非常重。
在應對相當於3個月收入的「意外支出」方面,59.67%受訪者表示現有的儲蓄足以應對;18.74%表示在賣掉部分金融資產,如提前支取定期存款,賣出基金或股票後就可以應對;16.01%表示需借錢才能應對,5.58%的受訪者則表示肯定拿不出。
報導引述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表示,一般來說居民收入會轉化為消費,部分收入則會流向投資,比如理財產品。近2年,居民負債壓力增大或與住房貸款、消費金融快速擴張有關。
這份報告還顯示,消費者對金融投資品的收益預期多呈現非理性特徵。在有投資行為的群體中,僅有28.23%的受訪者的收益預期在5%以內,且中青年群體的非理性程度更大。
同時,消費者對分散化投資理念缺乏足夠的認識,比如,僅有48.37%的受訪者能認識到投資單一股票的風險要比股票型基金大。
老虎集團投研部總監陳慶煒表示,國內投資者對大類資產缺乏足夠了解,且接觸理財投資的主要管道往往是銷售人員。銷售人員的出發點是售賣產品,與投資者利益有時並不一致。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b5b9ef42-dca7-444f-a352-665729e70c8d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