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趴外國企業,打工人就幸福了嗎?

01

很多大棋黨都會宣揚這樣一種論調:

只要現在苦一苦,把外國的企業、產業打趴下,未來就有好日子過了,工人的收入待遇,會像歐美那樣,享受高福利、長假期。

看上去挺有道理,只有產業升級,方能虎口奪食嘛。

但在實踐中,往往不是那麼一回事。

據多家媒體報道,有網友近日曝出了電池龍頭寧德時代的「奮鬥100天」號召。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其圖片內容顯示,為更好完成任務,加快推進各項工作達成,公司號召從6月12日起,施行896工作日,即早上8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共「奮鬥」100天。

另外,還有兩個補充說明:

一:外籍員工不強制,按照他們的意願。

二:特別說明此信息【不可轉發】。

如果圖片內容屬實,那麼寧德時代還就是證明了那句老話:

投胎是門技術活。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當然了,寧德時代的相關人士隨後也是「闢謠」:

「這是內部信息,不方便透露」,又稱「此事為曲解造謠,公司沒有發出這樣的規定」。

這當然不是規定,只是短信「提倡」而已嘛。

根據後續報道,寧德時代的「奮鬥100天」號召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早在2022年,就有報道稱:

寧德時代「奮鬥100天」已成常態化。

高三的孩子也不過只經歷一次「奮鬥100天」,寧德時代可能只是為了幫大傢伙找到年輕時的狀態,永遠奮鬥,永遠熱淚盈眶。

而且還有員工對此表示不服氣,怎麼就「896」了,明明是「8106」,少算了一個小時,曲解了!

無風不起浪,寧德究竟有沒有「號召過」,恐怕只有老闆自己摸摸良心,捫心自問了。

02

從寧德時代的業績看,這家公司其實並不需要太多的「奮鬥」。

作為產業升級代表,新能源電池的老大,寧德時代的全球市占率高達36.8%,全球第一。

可以說是既有市場的定價權,又有產業的主導權,真正的遙遙領先,而且是不怕被卡脖子的那種。

廣汽的董事長,曾經就公開調侃,我現在不過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寧德時代2023年的財報顯示,寧德時代營收突破4000億元,淨利潤超過400億元。作為公司的創始人跟大股東,曾毓群能獲得大約50億的現金分紅。

而此時此刻,寧德時代的賬面現金也來到了2000多億。

當然了,這些錢和普通基層員工關係並不大。

2022年,寧德時代就被爆出用230億閒錢買理財,當時不少股民指責其 「一邊圈錢,一邊理財,就是不給投資者分紅」。

這白花花銀子用來理財不好嗎?打工人沒有分紅不好嗎?

放下身外之物,沒有目的地加班,不好嗎?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奮鬥是一種境界。

寧德時代打破了大棋黨的幻想,告訴大家:超越歐美後,還要居安思危,繼續「奮鬥」。

同時也傳遞給打工人一個信號:日子過得太好,不利於奮鬥。

儘管已經做到了世界第一,但依然要爭過苦日子,讓歐美發達國家被我們的凝聚力所震驚。

6月初,有多名美國國會議員建議行政機關,將寧德時代和列入實體清單,禁止其產品進入美國,理由是這家公司的供應鏈涉嫌「強迫勞動」。

後來寧德時代回應:這是毫無根據和完全錯誤的!

現在看來,哪有什麼「強迫勞動」,分明是苦在身上,甜在心頭。

896你不干,外面大把的人搶着干呢。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03

到這裡,我也似乎理解了這屆名校畢業生,為何要搶着去街道辦了。

朝九晚五不好嗎?假期固定不好嗎?能夠沒有目的地活着,不好嗎?

一昧地追求世界名企、產業升級,那是愚昧的事情。

貪、嗔、痴,是所有煩惱的根源,這些都是浪費生命的毒害。

所以回過頭來,也許生命的意義,是它根本沒意義……

去街道辦才是真正的修行!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今天的寧德時代,乃至很多民族企業,已經成長為參天大樹。

但他們並沒有向同等級的外企一樣,嚴格遵守《勞動法》,給到員工該有的福利。

一提發展,就是努力拼搏,艱難前行。

一提成果,就是再接再厲,繼續奮鬥。

這些企業家,總是把奮鬥掛在嘴邊,可以一談到分配,就開始擺手:

你開二手豐田,我開蘭博基尼,都是為了公司奮鬥,工作分工不同嘛。

我還記得紀錄片《美國工廠》裡的一個片段,在通用公司因薪資待遇問題鬧出罷工後後,一些中國人在網上嘲笑美國工人:

「搞笑,都失業了還在爭取權利!」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這種嘲笑讓我感到悲憫——我們真是「習慣」某種不公了。

也許很多人都忘了:我們現在的周六周日,現在的8小時工作制,都是海外工人不斷爭取來的。

多少年來,我們的多少打工人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年只能勉強回家一兩次……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努力和勤奮,才吸引了外資的紛紛入駐,才有了國家40年的迅速崛起。

如果等到哪天,我們真的超越了美國,我非常希望我們的民族企業,首先能體恤體恤自己的員工。

馬雲曾經說:「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

這句話我想改一改:

「我不為提倡896的人辯護,我向帶奮鬥者去大保健的企業家致敬!」

聽懂掌聲。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木蹊說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