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中國企業利用維吾爾勞工強迫生產口罩

COVID-19疫情帶動全球對個人防護裝備需求上升。據「紐約時報」報導,部分中國企業透過具爭議性的政府計劃利用維吾爾勞動力生產口罩,賣到全世界,有些產品甚至還賣到美國。

中國政府近年推動一些計劃,將維吾爾人與其他少數民族派往工廠或服務業從事勞動,如今這些人力也成為中國個人防護裝備供應鏈的一環。但有專家指出:這批人往往被強迫勞動。

根據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資料,在COVID-19疫情爆發前,新疆只有4家公司生產醫療級個人防護裝備,但到了6月30日已激增至51家;且紐約時報檢視中國官媒報導和公開紀錄後,發現其中至少17家參與上述勞動力轉移計劃。

報導中還表示,這些位於新疆的企業生產的個人防護裝備,以供應內需為主;但有幾家位在新疆以外地區的中國企業,也利用維吾爾勞工生產個人防護裝備,並銷往全球。

紐時追蹤到在美國喬治亞州一家醫療用品公司進口的一批口罩,來自中國湖北省的一家工廠,這家工廠被分配到100多名維吾爾勞工。這些維吾爾人除了被要求學普通話,還必須在每周升旗典禮上宣示效忠中國。

中國官媒對此稱:維吾爾人勞動計劃是國家扶貧方式之一,並廣為宣傳。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的「人權調查實驗室」(Human Rights Investigations Lab)以及人權團體「維吾爾人權計劃」(Uyghur Human Rights Project),合計已收集到數十則影片與社群媒體報導,記錄近期維吾爾人勞動力轉移情況。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回復紐約時報詢問時稱:該項計劃協助「當地居民透過就業擺脫貧窮,並過著令人滿意的生活」。

然而,這項計劃規定須有維吾爾人參與勞動,但是拒絕配合的維吾爾人將遭受嚴厲的處罰,意味許多參與者實際上並非自願性參加的。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人權倡議主任萊爾(Amy K. Lehr)表示:「由於存在這些強制配額,導致人們在非自願情況下被派到工廠工作。根據國際法,這可能被認定為強迫勞動。」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