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陷入食品安全雙標風波 股價大跌 市值蒸發358億

日前,海天味業因身陷「雙標」風波口碑急下。10月10日,海天味業股票下跌了9.35%,也就是說在1天之內,海天市值蒸發近358億元(人民幣,下同)。不過有分析認為,讓海天陷入困境的原因很多,並非僅有雙標。

10月10日,十一長假後股市開盤的第一天,海天味業股票大跌8%,截至收盤,股票下跌了9.35%,每股75.08元,也就是說在1天之內,其市值下跌約360億。

9月底,多條短視頻賬號爆料稱,海天味業執行「雙標」政策,在國外銷售的醬油產品不含添加劑(只有天然原料),而在國內銷售的醬油產品則含有添加劑,包括苯甲酸鈉、三氯蔗糖等。消息傳出,引發輿論關注。

雖然海天味業分別在9月30日、10月4日、10月9日發布聲明稱,旗下所有產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及其標識均符合當局相關標準法規要求。與此同時,海天味業參與的中國調味品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也分別在10月5日、10月6日發布聲明。

但是海天味業的聲明並未平息輿論風波,因為海天味業自始自終沒有正面回應「雙標」問題。以致於民眾認為,海天味業變相承認確有「雙標」一事。

有網友直言:「人家質疑你雙標,你回答你符合國內法律標準,答非所問!其中必有鬼。這也不禁讓人懷疑,國內添加劑相關立法,是否經受了資本的遊說和油水?添加量是否具有科學性? 如果沒有鬼,為什麼出現國內外雙標的質疑? 請不要繞彎子,直接回答問題。」

但也有評論認為,海天味業雙標是很正常的企業行為,因為國內外標準不同。而且將更為優質的產品出口到國外,並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自中國成立以後,但凡出口,其產品都是中國最優質的那一部分。中國最好的東西不是進了中央,就是出口到國外,這幾乎是每個中國人的共識。因此僅僅抵制企業是沒有用的,最應該改變的是中國的國策。如果中國人想到享受更為安全的食品,首先需要改變的就是當局對食品安全的態度,及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

虎嗅網認為:雙標並非是海天味業的唯一煩惱

1、增速放緩

2021年,海天味業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均首次降到個位數,這也是海天味業2010年以來的最低值。2022年上半年,海天味業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依然保持個位數。

雖然海天味業2018年已經布局線上渠道,但截至目前,線上渠道收入占海天味業總收入比僅為4.23%。一組對比,可以看到海天味業和同行發力新渠道的力度差異:2021年線上渠道收入占海天味業總收入約2%,而千禾味業這一比例約32.4%。

2、消費人群的變化

海天味業還面臨消費人群代際變化。隨着90後走入婚姻生活,海天味業需要直面這代已經被市場培育為「低鹽、低碳、低糖」理念的消費者。而這代更「懶」的消費者,也在改變消費習慣,不再依賴線下渠道,更願意嘗試即時零售或團購。這意味着,如果想迎合新一代消費者,海天味業不僅需要調整「味道」,還需要升級渠道。

3、線上銷售

10月7日,在「雙標風波」尚未結束之際,海天味業抖音直播間已經開始賣「零添加醬油」產品了。在當天直播間裡,有不少觀眾留言吐槽海天味業「蹭熱度」。

其實,這只是海天味業渴望「線上流量」的一個測試。

2021年,海天味業決定加大線上投入,線上營業成本上升134.71%。讓海天味業堅決發力線上的核心原因是疫情。受疫情因素影響,餐館進貨量、消費者商超購物頻次都有所下降。簡言之,外部因素倒逼海天味業不得不加強線上渠道的權重。

可惜,海天味業的線上轉型非常地遲滯的。

其實,海天味業原本是最早嘗試電商的品牌之一,但多年以來卻並未像線下世界那樣建立起成熟的「線上體系和打法」。

有分析人士認為,影響了海天味業開拓線上速度的原因有3個:

1、醬油的整體用戶結構年齡偏大,而海天味業的一部分核心用戶又位於下沉市場,下沉市場年齡偏大用戶的購物習慣有所不同,如果不是疫情等突發因素,這批用戶可能在三五年之內依然會按照傳統習慣去商超、小賣鋪購物;

2、醬油不像飲料,消費者很少會成箱進貨,這意味着物流策略和電商SKU策略需要重新摸索,整體醬油電商大盤並不高,相比於電商可能海天味業更需要做的是線上種草;

3、現今電商世界「0糖、低鹽、減脂」才是主流,對整個醬油賽道而言,想融入今天的互聯網話語體系並不那麼容易。

但也有專業人士表示,在線下世界的成功,才是影響海天味業轉型線上的根本原因。他說:「一方面,有着龐大的經銷商體系和渠道的公司,在做電商時要時刻考慮避免出現破價這類損害合作者利益的情況出現;另一方面,在公司生態中,如果一個業務線可以貢獻公司近乎100%的業績,那麼它就是關鍵的、強勢的,如果公司歷史又很長,那麼新事物產生就會較難。」

海天味業正值轉型的關鍵

虎嗅網引述消費分析師劉暢向稱,醬料大市場正在面臨一個轉型節點,三個因素是關鍵變量:新渠道(直播電商等)新人群(更為年輕的消費者)新風向(在大健康風潮下低鹽、0添加逐漸成為消費熱潮)。而2020年至今,疫情等因素讓三大變量的能量加倍放大,最終讓「原本更遠的事情提早發生」。

虎嗅網引述從事日韓調味料生意的崔鉉向稱,日本醬油市場和複合調味料市場的變化,值得中國市場參考。他說:「1960~1970年,日本的醬油市場發展很好,到1973年左右達到頂峰,之後市場開始萎縮。此後複合調味料開始崛起,到了1983年日本實現人均一萬美元,而這也是複合調味料的一個關鍵節點。」

據崔鉉分析,在1973年~1983年這「醬油衰退的十年」里,日本的醬油廠商也思考轉型,一部分通過多元化做複合調味料復活,還有一部分開始做高級醬油提高客單價。現在日本依然有賣很貴的那種醬油,其根源就在這段歷史裡。

海天味業需要把握的是正在出現的新變化,並遵從消費者的聲音升級產品、升級渠道。以及,海天味業需要改變心智策略——這已經不是「冠名大綜藝就能被消費者認為是有口皆碑商品的時代」了,哪怕一個幾百粉絲的抖音賬號也可能掀起一陣「龍捲風」。

擺在海天味業面前的考驗不只是恢復市值,還有恢復消費者信心。

海天味業

海天是調味品龍頭企業,醬油產品銷量為行業第一,公司年收入250億元,市值近4000億元。但2021年初以來,海天味業股價進入下行通道,目前相比超150元/股的最高點,股價已跌去一半。

近一年以來,海天味業股票也不斷被基金減持。東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475隻基金持有海天味業,共持倉10,766.81萬股,占流通股和總股本比例為2.32%,持有總市值僅97.29億元,占總市值比重僅為2.53%。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