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幾個渠道得知,關於長江和記集團出售巴拿馬港口交易,近日的《大公報》口氣開始變得和緩。鼠記為此找來該報關於此案的最新報道,仔細研讀,確認了這一事實,內心不禁生出謹慎的快慰之情。前天,也即22日,《大公報》刊出題為《大企業應有大擔當,切勿因小失大》的報道,這是該報關於長江和記集團出售巴拿馬港口案的最新動作。儘管仍堅持其前一天刊發的《停止交割,切勿因小失大》一文中的立場,要求李家停止這筆交易,並再申「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大國博弈下企業應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等話,但通讀全文,不難體會到,其立場已發生微妙但並不難覺察的變化。
最重要的變化,是對李氏集團的批評調門顯著降調,變得溫和多了。
風波初起時,《大公報》連發三篇雄文,對李氏集團指控之嚴厲、措辭之尖刻,舉世為之錯愕,其中最具殺傷力之語,是指李氏集團不愛國,「出賣全體中國人民」。而在最新的這篇報道中,這些峻急的指控不見了,相反,在堅持原先一些立場的同時,流露出對李氏家族的「同情的了解」的態度,這突出體現在,報道的行文將李氏家族的選擇放在美國霸凌的背景下,並對美國的霸權進行了嚴厲譴責,全文三個小標題,第一、第二個小標題分別是「贏者通吃是一條死胡同」「看清美國『既要錢、更要命』本質」,矛頭均指向美國。而所謂看清美國本質之語,顯然將對李氏集團此次交易決策的定性,由立場問題降為認識問題,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轉折。
另一個重要的信息,是文中三次、通過不同人之口,對李氏家族提出相同的忠告與規勸,即今後再遇到此類問題時,要事先與「持份者」,也就是有關方面做溝通。這一信息非常重要,它坐實了李氏家族此次在做出交易決策前沒有向港府,更沒有向中央政府報告、商量這一事實,同時含有「下不為例」的意思。
這一事實,很大程度上也有助於人們理解此次針對李嘉誠的輿論降維打擊,火力為何如此猛烈、無情。
毫無疑問,《大公報》上述關於長江和記集團出售巴拿馬港口交易的最新報道,立場上無限靠近新華社19日發布的通稿中外交部針對此交易案的表態。在那篇僅156個字的短消息稿中,對於記者關於長江和記集團出售巴拿馬港口交易的提問,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着重譴責了美國的霸凌行為。鼠記當天即對這一消息的含義做了解讀,並預言對李嘉誠的大批判將劃上句號。
拐點已現,令人欣慰。然而,反思不能缺席。
對於李氏家族此次商業決策的得失,固然未嘗不可以將其置於大國博弈的背景下去評判,但對於一個心系桑梓、多年來大手筆對內地做出捐贈的企業家,一事未諧,即做無限上綱的指責,甚至不惜展開大批判,讓人分明看到了極左的遺風,而這正是許多港人慘痛的集體記憶。
至於此種做法引發的網絡民粹主義對李嘉誠的攻擊,讓內地一些民營企業家產生物傷其類的寒意,尤應引以為戒。
「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悽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大樹可以經得起反覆的搖落,而人心,卻是斷斷經不起的。
寧左勿右的遺風,可以休矣。
有道是:
依依垂柳傷搖落,人心更恐惡語斫。
為問颶風何處來,寧左勿右是金科。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兔子兔子畫漫畫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ae05b5be-8ab0-4693-b5e0-9ee809a70a02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