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只是躲過一劫

有人在微博上舉報蘭州大學歷史課有老師「歪曲朝鮮戰爭」,在脫口秀演員引起的一波輿情中,真讓人為這位老師捏一把汗。有些朋友認為,這位老師可能會倒霉了。

最後的結果讓人稍微安心。蘭州大學及時回應了,老師列舉的那些「歪曲」本來就是作為錯誤認識進行展示的,後面還有義正嚴辭的批駁呢。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這個聲明出來,在網上想發動輿論戰進行舉報的網友不得不刪帖。

網絡圖片
網絡圖片

很多朋友為蘭州大學點讚,至少這一次他們「捍衛了大學的尊嚴」。這種說法有點樂觀了,我看蘭州大學的回應,更多是感到悲哀。尤其是倒數第二段,學校承諾「將繼續強化對教師的培訓,切實提升教學水平,持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這話給人的感覺是,老師的水平似乎真的有問題。即便是禮貌性表示要改進,仍然讓人感到悲哀:在網上舉報的人算老幾?一個堂堂985大學,為何要向他們低頭?

這給人的感覺是,蘭州大學只是倖免於難,還好這次舉報者搞的材料不完整,不然學校就真的錯完了。實際上,學校應該搞清楚的是,這位舉報者的材料是哪裡來的?很明顯,它來自於課堂,那麼,是不是有人故意剪裁?如果是學生故意剪裁、餵料,想因此而打擊自己的老師,這個學生應該立馬開除。

過去幾年,大學裡類似的事情有很多。有一部分是老師所講的內容,是真的「有問題」,也有很多只是提供一種新知識、新觀點,只是與學生的中學教材不一致,在被人舉報後,大概率都是老師受到嚴厲處罰。

這造成一種後果:老師(尤其是人文社科領域)們戰戰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他們嚴格按照教材講,不多講一句。這是自保,也是一種「報復」,既然你們這麼愛舉報,那就老老實實按教材來吧。

我常有一種感覺,如果我當年碩士畢業沒到媒體,而是繼續讀個博士去高校,應該早就被開除了(比現在還慘)。因為我在讀書的時候就厭惡教材,討厭和看不起那些照本宣科的老師,如果我自己當老師,肯定也想講一些衝擊學生腦容量的內容。

我理解的高等教育,就是不斷製造這種衝擊,引發思考和探索的熱情。如果只是講教材,就會陷入一種知識的遞減之中,一代不如一代。作為老師,這毫無疑問是沒有尊嚴的事。

我敬佩那些現在仍然很敢講的老師,他們對得起自己的職業。他們仍然在探索而不是重複,並且把探索精神傳遞給那些交了學費真想讀書的孩子,讓那些學費沒有白花。

這並不是指責那些戰戰兢兢照本宣科的老師。這些老師已經退化,只把教育看成是掙一份工資的普通工作,把學生當成產品。他們不再付出感情,因為他們害怕受到傷害。在舉報的陰影下,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出現顛倒,是學生主宰着老師的命運。

這些老師可悲可憐,但是卻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讀到博士進一個高校並不容易,如果被開除了一輩子就沒有希望了——誰能忍心指責他們?

有些朋友說,可恨的也不是舉報者,而是「舉報有用」。在一個大學,掌握這種裁決權的當然是領導。如果學校能夠更好地保護老師,舉報就會減少。但是,學校也可以為自己辯解,因為學校也處在一種更大的文化和結構中——他們似乎也別無選擇。

這就是氣氛,每個人都可以為自己找到辯解的理由。但是實際上,看待這樣的事還有另外一個角度:每個人都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老師們應該更誠實(如果不是更勇敢的話),把真知識儘量講出來;學校應該愛護自己的老師,而真想學習的同學,也必須愛護課堂,對那些舉報者說不。

昨天和朋友一起吃飯。有一位80年代讀大學的朋友說:我對自己的認知,最起碼應該是「精英」,不能再低了。這樣的坦白讓我感動。承認自己是精英,不是自誇,而是意味着責任,也意味着痛苦。如果自認是螻蟻,就可以由着自己壞下去——反正應該承擔責任的又不是我。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張3豐的世界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