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聽聞2013年上映的台灣喜劇類電影《總鋪師》,喚醒了老一輩的回憶,亦讓年輕一輩認識了蘋婆,不禁感到有些訝異。居然有人不知蘋婆是何物,真的假的?
猶記初見蘋婆,只覺得這橘紅美艷的長莢長得著實奇怪,也不知道是要擺著觀賞,還是能拿來煮著吃。經過雙親解說,這才了解包裹在果莢內的黑褐果實一旦經過蒸煮,即可享用且味美如栗。
透過《上下游新聞》報導,知道有民眾在觀賞完《總鋪師》後,突然很想吃蘋婆。因為蘋婆讓他們開始回憶起早年的電影院前,總會販售蘋婆、香腸、炒花生等美好畫面。我這才知道,原來蘋婆是在南部、中部長大的四、五年級生【注】,非常懷念的童年滋味之一,他們在觀看電影時,搭配的正是蘋婆而非爆米花。
如若問七、八年級生,最懷念的童年滋味是甚麼,想必一堆在柑仔店販售的古早味,立馬就會從大家的嘴中狂奔出來,像大豬公、足球巧克力、跳跳糖、橡皮糖等等,營造著集體溫馨回憶的眾多零食,但無論怎麼探問,蘋婆勢必都不會成為答案的。世代差異真鮮明啊!想想,還真是有趣,才相隔數十年,大家居然就各自歡擁著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
我甚是有幸,不為追憶童年點滴的父親在園藝行的推薦下,早在2005年就在田地種下蘋婆樹苗,今日才能享用產量一年多過一年,甚至是忽然暴增10倍的蘋婆,當然就更不須通過電影來認識這一項在物資缺乏時代成為孩童零嘴的食物,也不會像一些在奔赴菜市場卻找不到蘋婆可買的主婦那樣,頓生無盡失落了。
正因為市場罕見蘋婆蹤跡,致使思念蘋婆味道的民眾難消心中遺憾,只能再三拜託種植蘋婆的農家。有南投農民強調,目前採購蘋婆的最大宗顧客,是力助雙親尋覓孩童記憶的人。所以,蘋婆又被稱為「孝親果」。
幸好,蘋婆並非瀕危物種,不需要竭盡心力用規劃保護的方式以防絕滅,反倒能藉由出現在餐桌上與長輩共享方法來拉近世代距離,像蘋婆就成為我與父親的話題之一。
像父親前陣子外出遊玩,上樹摘取蘋婆、巡視掉落於地上的果莢的工作就落在我身上。令我驚訝的是,每每摘取不一會兒,就裝滿了整個袋子,但放眼望去,仍可見滿樹儘是自顧自地熱鬧歡騰的微裂艷紅果莢。不曾發話的蘋婆,就這麼催人熱血沸騰,放開手腳在樹枝間攀爬、摘拾。在見到今年猛增10倍的高產量狀況後,父親大膽預測,明年產量應該會再增添個幾倍。看父親如此欣喜,不由感嘆自然的無窮魅力,僅僅是種植一棵蘋婆樹,就豐富了生活。
父親先前透過社媒發布文章,分享自己種植、收采蘋婆的心得。父親強調,雖然蘋婆樹占地面積廣,產量又少,不只難以止癮,連在使用長剪採收時,總遭遇如饕餮般的蚊子惡狠狠地叮咬,但他從未釀生剷除蘋婆的念頭,反而是對於能三不五時地觀賞到透明薄紗似的美花,與置身於一片翠綠中的火紅熟果而倍感欣喜。
如今,見到歷經摘采、蒸煮與剝殼等程序,而擺放在面前的那一顆顆如蛋黃般色澤明亮、口感鮮美的蘋婆時,父親收穫了無比的滿足感,亦明白等待了近20年才真正迎來豐收,若不具備極大的耐性,是行不通的。
蘋婆簡介
蘋婆為常綠落葉喬木,樹高約10至15公尺,幼嫩的枝葉略帶星狀毛,呈現紫紅色。兩面均平滑無毛的全緣薄葉為長橢圓形,長度約在15至27公分間,寬度約在9至12公分間。由於葉大,廣州人喜歡拿它來包裹棕子。
蘋婆的開花時間約在5月至8月之間,成熟結果時間約在7、8月之間。由於蘋婆盛產時間正逢黃曆七夕,因此當地民眾還會以蘋婆祭祀在七夕歡度生辰、兒童守護神的「七娘媽」。
蘋婆最令人稱道的,當屬擁有美麗的澄黃顏色,以及經過烹煮後將呈現如栗子般甘甜、軟綿滋味的果仁,它絕對是讓人禁不住誘惑地一粒接著一粒入口。除了單吃之外,有些民眾會沾鹽、醬油、糖粉或蜂蜜,無論鹹甜都很好吃。
值得注意的是,對人來說是佳肴的蘋婆,卻成為導致貓狗嘔吐、抽搐,甚至死亡的毒物,因為蒸熟的蘋婆種子對貓狗來說是有毒的。由於每年暑假都會出現相同案例,醫師呼籲飼主須多加留心。
(節選自《看中國會員專刊》第78期〈蘋婆〉 )
【注】四年級生在台灣是對出生於民國 40年至49年(1951年至 1960年)世代人的一種稱呼。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ad9e21d1-cf2d-4eea-9987-87af6424382e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