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65歲退休,老人卻活不到70歲?

中國在人口高齡化程度加快、勞動力減少等情況下,施行延遲退休政策,成為解決減少養老保險基金所承擔巨大壓力的良方;另一方面,漸進式延遲退休也有利於未來進一步擴大內需。但民間開始出現各種延遲退休對壽命影響的報告,民間傳出如果延遲到65才退休,那就只能活到66.8歲,活不到70歲?試圖影響中央政策所要求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

中國2050年60歲以上人口將增至4.87億

中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為:男性職工一般按照60歲退休,女性職工按照50歲退休,女管理(技術)按照55歲退休;其中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按照男年滿60歲、女年滿55歲時,累計繳費年限滿15年才能拿到養老金。

在2022年,《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已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全國31個省份相繼召開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徵求意見工作會議。

2022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明確提出要求,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或於2023年公布,並於2025年漸進實施,到2055年前後實現65歲男女同齡退休。

延遲退休年齡已成為許多高齡化國家的政策討論方向,有的還以高齡醫學提出平均餘命逐漸提高、健康長壽已成為現代人的趨勢,甚至提出老人的年齡定義從65歲提高到70歲等,有的國家面對高齡化、少子化所帶來的勞動力短缺,提出高齡者再就業的鼓勵政策。

中國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64億(一說是2.67億),占據總人口的18.7%,預計2050年左右將增至4.87億;65歲以上人口約有1.9億人,占總人口13.5%。十四五期間,新退休人數將超過4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淨減少3500萬人。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17日公布,2022年底全國人口14億1175萬人,較上年末減少85萬人,全國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每千人負0.60,是61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是1959至1961年中國發生大饑荒以來首次下跌;人口出生率每千人僅6.77,更創1949年以來最低。

出生人口與死亡人口的交匯,在人口統計中被描繪為「死亡交叉」。這一交叉,日本與韓國分別於2007年和2020年出現。由此,中國也成為繼日本之後第二個出現人口負增長的億級人口大國。

中國2022年12月突然大幅鬆綁防疫,感染人數激增令醫院不堪重負。已是敲響中國加快改革仍然非常低效率和不平等的醫療體系的警鐘。都看出中國的社會福利和醫療基礎設施,沒有為人口高齡化做好準備。延遲退休儼然已成為中國人口高齡化的重要議題。

中國養老保險基金將於2035年耗盡

在中國目前的養老體系中,政府提供的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主要基金來源是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政府補貼是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優惠政策,對城鄉非就業居民參保給予的補助。個人繳費則是按照不同檔次存入個人專屬帳戶進行積累。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主要基金來源,是職工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補充養老保險費,由統籌部分和個人部分組成。每年的領取金額會根據個人的繳費年限和金額,以及各地平均工資情況進行調整。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水準在近十幾年一直保持上調趨勢,2022年的全國調整比例為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受到高齡化的影響,中國的人口年齡結構在過去幾十年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近年來新生兒出生率不斷下降,20世紀60年代初期中國嬰兒潮期間出生的人口接近退休,這使得在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內的在職職工與退休職工的人數之比不斷下降。這種變化在短期內是不可逆的,預計未來還會進一步下降,這必然會增加到今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壓力,影響基金的可持續性。

人口老年化使得中國養老金的負擔逐漸加重,早在2019年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9-2050」即預測,全中國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將於2035年耗盡累計結餘,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正是紓解政府財政負擔的方式。

有趣的是出現了,民間先是流傳一份所謂「波音報告」,最初來源於一份1982年的非公開研究報告,據說作者是一位名叫Ephrem Cheng的美國博士,研究樣本為美國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得馬丁公司的員工,研究主題為退休年齡和壽命的關係,因此這份研究被稱為「波音報告」。但Ephrem Cheng 這個人作為一名博士,並且還是「波音報告」的作者,在網路上卻查無此人。

先談波音報告所提出研究結果:65歲退休,活不到70歲。

波音公司對於「波音報告」曾出來澄清,波音公司表示:30年來,以不同年齡退休的波音員工中,退休後的壽命和在多少歲退休並沒有多大關係,對于波音公司的退休員工,在退休年齡和預期壽命之間沒有發現相關關係。

這很容易讓人進行臆斷,延遲退休很可能會導致壓力變大,因此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但實際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財務狀況、和諧的人際關係才是影響壽命的更直接原因,同時,不同環境及文化下,人們生活飲食方式、價值觀等也有所不同,自然對健康有不同的影響,所以這份鬼使神差的「波音報告」,似乎意味著是針對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退休越晚,活得越短

2013年,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研究團隊研究了提前退休對5年內死亡率的影響,資料樣本是全荷蘭人口。研究發現,由於荷蘭政府2005年降低了領取退休金的年齡門檻,這一政策造成的主動提前退休,使荷蘭男性退休後5年內的死亡率降低了2.5%。

2021年12月,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和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刺胳針》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上發表了一篇題為”Long working hours and risk of 50 health conditions and mortality outcomes:a multicohort study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的研究。

該研究表明,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5小時的人,在65歲退休之前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52%,並且增加細菌感染、糖尿病、心血管死亡風險。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46種常見的身心健康狀況和4種不同原因的死亡與長時間工作的關係,並且將疾病和死亡的監測時間限制在65歲,作為常見的法定退休年齡。

對於工作時長,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分為<35小時、35-40小時、41-48小時、49-54小時和≥55小時組,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定義為長時間工作。

對芬蘭的兩項研究分析發現,59599名參與者中有2747人每周工作時長超過55小時,屬於長時間工作。其中,長時間工作在男性中占比9.6%,在女性中占比2.9%,並且在相對於低社會經濟群體中更為普遍。

面對人力短缺問題,香港醫院管理局2021年9月23日召開記者會,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宣布兩項解決人才流失的救亡措施,包括將前線人員的退休年齡由60歲,延長至65歲;以及新開設「副顧問護士」職級,優化晉升階梯,以吸引現職護士留任。

香港基於未來10年內,有約有1,000名醫生、5,000名護理師和1萬名支援職系人員年屆60歲之退休年齡,再加上集體移民潮,使得他們已經將退休年齡延後5年。

近期,中國很多醫生在互聯網平台轉發了訊息列出,「壽命的精算學與退休年齡的關係」,資料明確顯示,退休年齡和壽命負相關,退休越晚,活得越短,倘若50歲退休,能活到86歲,但如果延遲到65才退休,那就只能活到66.8歲,甚至活不到70歲?

在中國的決策可能還是中央說的算數,中央的思考當然會從政治、財政負擔、經濟發展、勞動力等因素去思考,先看今年是否如期推出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

(※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曾任教大學政治學系。全文轉自上報)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