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登政府上台16個月後,今天終於官宣了其外交政策的核心——對華政策。這份由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的演講,被媒體稱為迄今為止拜登政府「最全面」的政策聲明。那麼它究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內容?和川普時期的對華政策有哪些不同?又會對中美關係未來的走向產生哪些影響?
布林肯的演講中公開挑戰了我們熟悉的敘事,他在肯定中國數十年來的建設成就的同時,話鋒一轉,認為「中國的成就是因為中國人民的才華、聰明才智和辛勤工作。」他認為中國作為現有國際秩序下獲益最多的國家,但卻正在挑戰這個秩序——「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也有越來越多的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實力來做到這一點的國家。」布林肯承認,「中國構成的挑戰的規模和範圍將對美國外交進行前所未有的考驗」,並公布已經成立了一個「中國之家」的綜合團隊負責制定對華政策,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詞:
投資、調整、競爭。下面我將大致解讀。
第一,投資。美國將在接下來的十年加大對前沿學科、教育科研、基礎設施、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投入,修復產業鏈,確保在核心科技競爭力方面的全面領先中國及其他對手。這其中某些政策已經在實施,包括:
1.拜登已經公布的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對美國機場、港口、鐵路、高速公路等全面提升;2.着力培養產業工人,改善物流網絡,建設高速互聯網;3. 將重點投資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4.全面轉移產業鏈,確保半導體之類的關鍵產業鏈在美國控制中(這一點很要命);5.調整人才政策,將放寬留學和人才引進方面的簽證。
上面這5點可以視作美國在核心技術和人才培養層面為和中國競爭列出的計劃。其中第4點轉移核心產業鏈其實早就已經在實施,這方面可以想象類似於芯片卡脖子的情況不僅不會放鬆,可能還會更嚴峻;第5點對中國的留學生而言是好事,放寬人才引進,相對於川普時期採取的嚴審、普拒顯然是大大的利好。
第二、調整。布林肯認為美國核心競爭力的來源不是國土面積、人口規模、軍隊實力、自然資源等,而是美國的制度——也就是所謂的「美國模式」。所以他認為下一步要強化這一模式的競爭力和領導力,包括:
1.全面參與國際事務,組建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同盟,增強和盟友之間的凝聚力;2.介入印太地區,加強和印度、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以及東盟小國的關係,構建印太戰略島鏈;3.擱置和非競爭對手的貿易投資、知識產權和科技等爭端,全心全意對付主要對手;4.高舉人拳為核心的價值觀大旗,捍衛和平、安全和人類尊嚴。
這4點其實已經說得很直白了,其實就是延續川普時期定下的外交轉向的基調,全面執行一面結盟一面圍堵的策略。事實上,如果說在俄烏開戰前,美國這個戰略在實際操作側面還有點力不從心,各個國家特別是歐盟內部、以及亞洲國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的話,那麼俄烏戰爭真的是幫了美國大忙,不僅解決了對俄國的圍堵,還順帶解決了美國印太戰略上的難題。全球一面倒,唯馬首是瞻。事實上,從近期美國和印度、東盟、韓國、日本等國的互動來看,這個調整已經接近完成了。
第三、競爭。布林肯明確了針對中國的競爭美國將優先採取的事項——「確保美國及其盟國和合作夥伴釋放下一波創新浪潮時,我們還將保護自己免受竊取我們的聰明才智或危及我們安全的努力」。包括:
1.新的和更強有力的出口管制,確保美國的關鍵創新不會落入對手;2.加強對學術研究的保護,防止對手在學術領域的滲透;3.重視網絡防禦,加強美國敏感數據的安全性;4.嚴格把控關鍵領域的投資收購,以免敏感技術、數據或關鍵基礎設施受控於對手;5.講究市場對等,中國不對美國開放的領域,美國也不對中國開放。並對政府補貼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採取措施。
這幾條其實在川普末期就已經在實施,只是目前力度和範圍都在加大,所以以後卡脖子的技術瓶頸可能會越來越多,靠高薪厚祿延攬人才或者投資收購獲取關鍵技術恐怕也極為困難。其中第5條實際上就是一種對等的政策報復,你怎麼對我,我就將怎麼對你,所以你掂量着辦。如果從政策實質來說,這並不是競爭,其實是準備科技脫鈎。
雖然布林肯在演講的末端特別說明,「競爭不一定會導致衝突」,「我們不是在尋求衝突或新的冷戰。相反,我們決心避免這兩種情況。」但是顯然,這樣的政策對抗走到盡頭,怕是未必能一直平靜的。
布林肯還對中美都很關心的台海問題進行了解釋——在前幾天拜登公然宣布將「協防」之後,美國政府在外交層面已經做過多次補救性說明。布林肯也再一次強調「一個中國」政策並未改變,不支持台獨,但也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他綿里藏針的也說了「將繼續履行我們在《台灣關係法》下的承諾,協助台灣保持足夠的自衛能力」。其實啊,拜登是不是說漏了嘴,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反正我不覺得。
布林肯也提到了在氣候、軍控、防疫等方面和中國的合作,同時對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也多有微詞。但幾乎都是老調了,並不是其對華政策的核心。
大致講完,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到,美國現今的對華政策雖然大部分延續川普時期的政策——也就是我一年前說過的「沒有川普的川普主義」,但是在具體的執行策略上是有極大的區別的。形象一點說,川普時期更多是步步緊逼,出拳剛猛;拜登時期則是台面息鼓,台下圍獵。拜登的外交政策顯然更為老辣和狠毒,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操性都更強。不僅高舉道義的大旗,而且利用各種小恩小惠合縱連橫,力圖構建一個密不透風的圍堵大網。
布林肯貌似沒有什麼新意的講話,其實一半是講給對手聽,一半是講給盟友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立大旗,望風向也。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我們當然都希望天下太平。但很顯然,總是我們一廂情願。從美國的對華政策上來看,長期趨勢不僅沒有好轉,還有更糟糕的跡象。在貿易戰之後貌似偃旗息鼓的平靜里,全是關乎兩國甚至是世界的暗流在涌動。
(全文轉自作者臉書)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a0a63914-d8b3-4c76-b7e7-b7cb5a06d4d2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