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川普政府2.0 中美經貿關係進入隨機狀態

川普2.0即將回歸,中美經貿關係成為兩國及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美國這邊亮出的牌基本是「王炸」級別,除了川普在競選時期強調的「對中國產品增加60%-100%的關稅」之外,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於11月19日向國會遞交了2024年度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有可能徹底改變美中經濟與技術競爭格局的政策建議,包括首次建議取消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以及啟動類似「曼哈頓計劃」的人工智能(AI)研發項目,因為這都是「未來時」,中方的反應相對低調。

PNTR地位是美國手中的「王炸「

USCC首次明確建議國會取消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享有的PNTR地位。這一政策長期以來都被視為美中貿易關係的基石,但委員會認為中國未能兌現其開放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承諾,通過市場准入限制、知識產權盜竊、國家補貼、經濟脅迫等行為破壞國際貿易體系。

USCC言及的行為均是事實,而且在中國加入WTO之後的五年觀察期過後,是美國歐盟與中國反覆談判的重點。作為中國最主要的貿易合作夥伴國的美歐日本,因擔心中國產品不惜虧本大量傾銷,在中國入世15周年之時均拒絕賦予中國市場經濟體地位。此後矛盾愈演愈烈,2023年4月4日愛爾蘭廣播電視公司(RTÉ)《黃金時段》節目組採訪了美國前總統克林頓(WTO體系的創立者)。在採訪中,克林頓談到,他對於自己在任時的決定中最感後悔的是兩件事,一件是當初讓烏克蘭棄核,另一件是讓中國加入WTO。

USCC的報告強調:「我們政府的更迭不應讓中國有任何可乘之機,也不應讓人對這樣一個共識產生任何懷疑:中國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大的經濟威脅。」媒體評論多認為,如果國會採納該建議,美國國會將重啟對中國貿易行為的年度審查。更有論者言之鑿鑿:中國商品將面臨顯著升高的關稅,其貿易地位也將降至與朝鮮、古巴和俄羅斯等國家相同的水平,

貿易戰開打6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未降

貿易戰這事兒,說起來容易見效難。川普在競選中宣稱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提高至60%之時,我就在X上指出:首先,鑑於美中目前的經濟關係,這作為普遍稅率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是基於美中經貿關係現狀得出的判斷:2018年,中美貿易總額為6335.2億美元(中國進口總額為1551美元,出口總額為4784.2億美元),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即美國對華貿逆差)為3233.3億美元;2019年3月,中美貿易戰開始,美國對華經濟制裁不斷擴大,中美貿易處于波動之中,此處以最近的數據為例,2023年全年較2022年同比下降逾11%,但全年中美貿易額仍然高達6644.51億美元(其中中國進口總額為1641.6億美元,出口額為5002.91億美元),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即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為3361.3億美元。

6年過去,川普1.0開打對華貿易戰的主要目標是降低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數據顯示:3361.3億美元(2023年)-3233.3億美元(2018年)=128億美元——這一小幅下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川普任命的財政部長與商務部長均是美國財界一時人選,不可能不考慮川普增加中國關稅這一政策目標,當然更不可能不考慮中美貿易這一現狀,二者之間如何平衡,將是他們面臨的重大考量。

川普2.0的對華貿易將進入隨機狀態

川普表示,他希望通過關稅重塑全球貿易,並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至100%的關稅的說法,是美國商界特別關心的政策主張。在預計到川普將重回白宮的大選前夕,美國零售聯合會(NRF)發表報告《擬議關稅對進口產品的影響估計:服裝、玩具、家具、家用電器、鞋類和旅行用品》( Estimated Impacts of Proposed Tariffs on Imports: Apparel, Toys, Furniture, Household Appliances, Footwear and Travel Goods),指出總統候選人川普提出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將會大幅提高服裝、玩具、家具、家用電器、鞋類和旅遊用品的價格,一旦實行,美國消費者每年可能損失460億至780億美元的消費能力,或每戶損失362至624美元。報告提到,美國零售商無法消化關稅帶來的價格上漲,從而導致許多消費者不願或無力購物。該報告的結論是:雖然關稅可能令部份生產商和美國財政部受惠,但消費者的成本將超過這些收益,美國經濟將遭受淨損失。

這一消息被美國多家媒體持續報道,關稅問題自然成了川普當選之後最受關注的政策焦點。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作為重要的執行經濟、監管政策的財長人選,他的關稅觀點更是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貝森特11月15日投書福克斯電視台談論對關稅政策的系統性看法,被媒體反覆分析引用,最主要的是兩點:

1、關稅既是一種增加收入的工具,也是一種保護美國戰略重要產業的方式。貝森特舉例說,美國2023年進口了約3.1萬億美元的商品,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進口國,也是其它國家出口最重要的市場。「我們的規模賦予了我們擁有市場實力和發號施令的能力——其它國家需要我們的程度超過我們需要他們的。我們擁有這種力量,也需要使用這種力量。……如果戰略性地使用關稅,可以增加國庫收入,鼓勵企業恢復生產,減少我們對戰略競爭對手工業生產的依賴。」

2、關稅是實現總統外交政策目標的有用工具。在貝森特看來,關稅是實現總統外交政策目標的有用工具。他表示,無論是讓盟友增加國防支出、向美國出口開放國外市場、確保在結束非法移民和攔截芬太尼販運方面的合作,還是阻止軍事侵略,關稅都可以發揮核心作用。

但他主要論證恢復關稅這一主張的合理性,這是針對全球化理論取消關稅派的回應,具體對中國徵收多少並未論及,當然這也不是美國財長直接負責的項目。在這點上,被提名為商務部長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負責人、領導美國的關稅和貿易議程的霍華德·盧特尼克是(Howard Lutnik)的意見應該透露了未來針對中國關稅稅率的動向。據《紐約時報》在《特朗普對華政策是否比其鷹派內閣人選所暗示的更為靈活?》(Is Trump More Flexible on China Than His Hawkish Cabinet Picks Suggest?11月20日)所言,盧特尼克已表示,他支持更有針對性的關稅,而不是川普和他的一些強硬派顧問們在競選期間提出的普遍關稅。盧特尼克還特別說明,川普「想與中國做交易」。考慮到盧特尼克曾在今年9月對CNBC表示,關稅是一種談判工具,只應用在與美國製造的產品有競爭的外國產品上,可以大致猜想出今後對中國產品增加關稅,可能不在美國零售商重視的那些生活用品上,主要在戰略性競爭領域與中間產品上。

當選總統川普11月25日在Truth Social貼文,稱由於麻醉品等非法藥物的湧入,美國將在現有所有關稅基礎上對中國商品額外徵收10%的關稅。在另一條貼文中,他還宣稱明年1月20日他就職後,將簽署必要文件,對從加拿大、墨西哥進口到美國的所有產品徵收25%的關稅。該計劃宣布後,立即招致墨西哥和加拿大方面的強烈反彈。

綜上所述,川普2.0政府將把關稅視為美國的重要戰略工具,這等於否定了WTO體制的成員國關稅減免互惠協議。因此,凡與美國有較多經濟來往的國家,基本會遇到美國增加關稅的問題,中國當然更不能倖免。既然關稅成為美國外交的戰略工具與重要談判手段,中美經貿關係將進入隨機調整狀態,一切全看美國需要及美中兩國階段性談判結果。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