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鼠懷孕」作者撤稿 中國科研人員的底線在哪?

近日,中國多起學術論文引起爭議,包括「公鼠懷孕」實驗、馬克思主義推翻相對論等。違背科研倫理和常識的研究項目為何頻頻出現?有學者認為,中國科學家追名逐利,一切科研為黨服務,缺乏自由、開放的科研氛圍,加上學術不端成本極低,導致科研荒誕不經。

中國科學家「公鼠懷孕」實驗涉嫌違反倫理道德 

不久前,中國科學家發布研究成果,稱已打破自然規律,成功進行雄性老鼠懷孕並產下幼鼠的研究。隨後「公鼠懷孕」實驗等相關詞條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與爭議。 

在這項中國海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實驗中,研究團隊將雄鼠和雌鼠連接起來,以血液交換供養雄鼠生殖環境,再將子宮和胚胎植入雄鼠體內,最終胚胎發育,雄鼠成功誕下10枚幼鼠。 

據多家媒體報道,「公鼠懷孕」實驗涉及違反科研倫理規範問題。相關論文6月10日於BioRxiv期刊預印本上登出,但尚未正式發表,也未經過同行評議。迫於壓力,該論文作者近日已提交撤稿請求。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張榮佳在國際學術交流平台PubPeer上發表聲明,解釋說研究團隊只是為了好奇而做實驗,希望外界「不要將本次研究與人類聯繫起來」。 

美國南卡大學商學院教授謝田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在生物、醫學領域,國際學者在開展研究時會經過倫理審查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簡稱IRB)的評估和把關,謝田認為中國在這方面缺乏監管。 

謝田說:「我記得我看到過(男性懷孕)的類似研究,這種是不符合人間倫理道德的研究。同樣,在生物學領域,老鼠也涉及倫理。在正常的國際社會中,如果研究涉及到用人做研究對象,馬上會有IRB的審查,來看是否會在道德上造成影響。中國應該也學習了、仿造了這種模式,但是否真正執行,還是個問題。如果政府刻意違反人倫道德(支持研究),是另一個問題。」

這不是中國科研第一次試探倫理道德的底線。2018年,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及團隊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一對雙胞胎胚胎進行基因改造並使這對雙胞胎成功降生,該研究的倫理審查可能涉嫌偽造,引發世界震驚。迫於國際學界壓力,中共當局成立調查組,南科大及其他機構均否認為賀建奎提供研究資金。最終賀建奎於2019年以非法行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雖然官方表了態,但中國科學家的國際聲譽已被破壞殆盡。 

迎合上位者 社會科學研究也是重災區 

不僅自然科學,在社會科學領域,中國頻頻出現荒誕的研究項目。河北燕山大學教授李子豐研究項目宣稱,利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已推翻誤導物理學界和人類認識世界基本方法的愛因斯坦相對論,為科學的健康發展掃清了一個重大障礙。」該項目日前被推薦入選2021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獎。 

新聞一出,引發學界哄堂大笑,中國網友也一頭霧水。有人評論說:「愛因斯坦的棺材板壓不住了。」「我狠起來連太陽系都能推翻,反正我臉都不要了,還有什麼東西是推翻不了的?」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告訴自由亞洲電台,中國科學界已經失去了求真的目標,各個出版社、期刊均由黨領導,接受宣傳部統一管理,投稿體系出現嚴重審稿漏洞,使得經不起推敲的偽科學笑話屢屢公之於眾。 

夏明說:「中國現在整個科研風氣是為政治服務,而在政治的虛榮和上位心的指導下,這些科學家和科研人員由利益驅動,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且論文審稿過程,往往以政治為標準,所有的文人都變成御用文人,想盡一切辦法論證政黨或領袖的某些結論。」 

夏明表示,在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中,迎合好大喜功的心理,搞浮誇放衛星一時盛行。中國官媒《人民日報》曾發文「畝產萬斤」,虛報誇大糧食產量,而現在中國學界為迎合當局的意識形態,也出現了「科研大躍進」的倒退趨勢。 

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要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中國發表的SCI論文數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與第一名美國旗鼓相當,同時,中國SCI論文被引用次數也持續走高。 

但現實是,截至2020年7月,世界範圍內共有23425篇SCI論文撤稿,其中來自中國的有10303篇,中國論文撤稿占世界44%,位居第一。撤稿論文多集中於自然科學領域,撤稿量排名前三的學科是物理學、基礎生命科學和生物學。據撤稿觀察網站的標註,近三年,被撤稿的中國SCI論文約六成是因為剽竊和錯誤。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