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打起來了!防疫戰略到底是​清零還是共存?

問題再次出現了。 

1

這幾天,除了阿里的事情,還有一件事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關於防疫的討論已經分成兩個陣營: 

一派主張清零,一派主張共存。 

為了這件事,網上已經打起來了。 

特別是昨天前衛生部長高強發文,表示: 

「與病毒共存」絕不可行,人類與病毒是「有你無我、你死我活」的關係,人類最終戰勝病毒需要依靠能夠殺死病毒的藥物,現階段不僅不能放鬆,還要進一步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堅決「御病毒於國門之外」,將病毒消滅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此文一出,清零派有如神助,先拿主張「共存」的張文宏來祭旗,一群學歷主要是初中的微博用戶,已經把頂級傳染病專家張文宏罵的狗血噴頭,順便還扣了好幾頂帽子。 

讓人笑也不是哭也不是。 

還是不要宣洩情緒,分析一下兩派觀點。 

2

先說清零派。 

前衛生部長高強,我有印象,2003年非典的時候,他臨危受命,我記得他說過一句話: 

寧可犧牲經濟利益,也要保護人民健康。 

不過這句話是非典十年之後才說的,當時的非典來去匆匆,也沒有全球擴散,經濟的影響其實很小,換到今天,不知道他敢不敢講這句話。 

對了,之所以說到犧牲經濟,高強部長是人大經濟系畢業,並不是衛生或者醫學口的。 

所以,當他昨天說完那段話的時候,估計很多專業人士要兩眼一黑: 

1、人類與病毒是有你無我,你死我活的關係。 

事實上,人類和很多病毒共存,這不是願不願意的事情,比如流感病毒,你就是消滅不了。 

2、人類戰勝病毒需要依靠能夠殺死病毒的藥物。 

事實上,人類從來沒有通過某個藥物消滅過病毒,一次也沒有,絕大多數病毒並沒有所謂的特效藥,非典也不是特效藥消滅的,相對於治療更重要的是避免,也就是接種有效的疫苗。 

所以,說出這些話基本就可以判定是外行了。 

不過高前部長的話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鳴。 

至於為何會產生共鳴,我覺得並不是科學上的考量,而是一種被保護的需要。 

網上幾乎所有支持清零派的人在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都是同一個論調: 

你能接受你家裡人感染新冠死去嗎?你能接受你的長輩感染新冠嗎?想要共存該把你先扔到國外感染一下新冠。 

所以,很難從科學和防疫的角度去和這些清零派討論問題,因為你和他們所有的討論,回答都只有上面這一個。 

再問下去,就是NMSL。 

在他們眼裡,和新冠共存哪怕拿來討論都是無法接受的。 

說的冒犯一點的話就是下沉人群居多,一面很慫,不能接受風險,無法承擔代價,另一面又慕強,希望有一個強大的力量可以永遠保護他不受傷害,如果有人膽敢打破這種幻想,就視若仇讎,如同殺他父母。 

他們不講科學,不講方式,不講成本,只計算自己的得失。 

所以,如果你不認同他們,那我們來討論一下清零派。 

我們之前說過,中國為什麼到現在還採取清零的做法,雖然成本很高,最主要的原因的就是: 

醫療資源不足,感染過多會發生醫療擠兌。 

一旦發生擠兌,輕症拖成重症,重症拖成死亡,然後就是社會恐慌情緒。 

武漢就是醫療擠兌的典型,情況最嚴重,其他城市基本沒有這種情況。 

說到清零派,主要就是兩點: 

成本和效果。 

再詳細一點就是: 

成本能負擔的起嗎?最後一定能清零直到疫情結束嗎? 

1、成本這塊: 

顯性成本: 

核酸篩查,試劑是80,有的地方是65,加上場地和醫生人工,就算100一次。 

以南京為例,常住人口1000萬,5輪核酸檢測,20天總共花費50億。 

篩查是免費的,誰花這筆錢,社保唄,所有人平均,你以為真免費? 

隱性成本: 

重點封鎖,停工停業,零售、餐飲、旅遊、航空是重點行業,加上這次的棋牌室是重點打擊對象。 

這些損失是多少?恐怕是沒有辦法精確計算的。 

所以,清零派要考慮到這個問題,能堅持多少次來回的反覆。 

2、再來說效果 

單從國內來說,清零派的做法一點問題都沒有。 

事實上,中國去年為何出口引領經濟增長,就是中國清零控制的好,幾個月就復工復產了。 

但是,國外疫情已經爆發了,境外輸入防不勝防。 

南京的俄羅斯航班,鄭州的緬甸航班,上海也是境外航班輸入,然後就是邊境偷渡,還有進口冷凍食品。 

你不能完全斷絕和國外的交往,事實上,馬上明年2月北京冬奧會,明年9月杭州亞運會,打開國門是一定要打開的。 

所以,清零派要考慮一下,打開國門的條件是什麼,時間是多久? 

如果以海外清零為準,那我覺得有的等了,如果病毒又變異了,不知道猴年馬月,成本能接受嗎?失業的人能承受嗎?開店的人能承受嗎? 

國家一直在放水支持中小企業,經濟因為疫情一直活不起來,居民無法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秩序,這樣的狀態能支持多久? 

這些也是清零派們需要考慮的事情,所以不是一句你能接受你家人感染新冠死去那麼輕鬆簡單。 

3

再來說說共存派。 

很多人反對共存,可是他們不知道能實現共存是不容易的。 

想要和新冠共存需要兩個條件: 

1、人均醫療資源充足。輕症年輕人基本不要治療,要能保證老年和基礎病患者如果發展成重症,有足夠的醫療資源來救治。 

2、有效的疫苗接種覆蓋。要實現群體免疫,至少80%的國民要完成兩次接種,而且如果病毒變異,還要補種加強針。 

新加坡的數據,接種mRNA疫苗的突破感染者,幾乎都是無症狀和輕症,而且以老年人居多,沒有一例重症和死亡。 

這說明,在有效疫苗接種覆蓋之後,即使是德爾塔也沒有那麼可怕,更像是流感。 

所以,共存派要的結果就是: 

新冠病毒流感化。 

也正是這樣的原因,雖然和新冠共存已經成為WHO和學界的主流共識,但是沒有幾個國家敢宣布共存,除了英國和新加坡。 

和新冠共存看似是躺平,其實對國家實力的要求更高。 

所以,共存也是分情況的。 

一種是主動共存,像是英國、新加坡,未來估計發達國家都會走這條路。 

一種是被動共存,像是年初的印度,非洲、東南亞國家。 

共存模式當然也有風險: 

主動共存可能會導致ADE免疫逃逸,被動共存則會成為病毒培養皿,導致更多病毒變異。 

列一下目前國內一些學界和專家的觀點: 

王辰院士:完全存在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的可能性。 

張文宏:南京疫情新思考,要學會與病毒共存。 

鍾南山:新冠病毒可能將與人類長期共存,可能要定期打疫苗。 

高福:疫苗是戰勝傳染病的終極武器,新冠病毒可能和人類共存。 

高強:與病毒共存絕不可行,有你無我,你死我活,必須御病毒於國門之外。 

4

結語 

最後,說一下我的看法。 

說在前面,僅僅作為一種可能性的討論,不做具體參考。 

可以採取折中的辦法。 

有限清零,大體共存,外松內緊,恢復秩序。 

當然前提是一定有效疫苗的接種覆蓋。 

重點環節嚴防死守,比如國際航班、進出口貨物,邊境,重點行業和重點人員實行嚴格的清零派做法。 

國內基本恢復正常秩序,各行各業開放,共存派的做法,每半年做好疫苗接種,執行必要的防疫措施,口罩、綠碼、接種憑證,然後就不要讓新冠主宰生活了。 

你覺得呢?可以留言說說你的看法。 

就這樣。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虎次郎,原文已被刪除)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