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冥誕網民敲打習近平 專家:「開倒車」是必然

8月22日,是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118歲冥誕。很多網民藉懷念鄧小平,暗批習近平「開倒車」。那麼,今天的中國為何會偏離「改革開放」的原始軌道?

在《人民日報》周一透過微博推出的鄧小平語錄中,重點包括「主權問題不能討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愛國者治港」、「發展是硬道理」以及熱愛祖國等5點內容。不過,與鄧小平「改革開放」相關的標誌性語錄卻並未列入其中。

有眼尖的網友指出,「人日發鄧語錄,唯獨『漏』掉他最重要的堅持改革開放,還把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變直接切到愛國者。」

在網絡上,也有大量中國網民自發紀念鄧小平。有人讚揚說「緬懷鄧公,青史留名!」;還有人讚揚鄧小平不搞姓社姓資的爭論,不搞個人崇拜,藉機暗諷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開倒車」。

有網友說,鄧沒有什麼高深思想,卻是「最節制」的領導人。他對內說不爭論,對股市說先不要動它。對外說不出頭,韜光養晦,對港說一過兩制,對台說一中各表。「說到底,鄧從來沒有把自己當過偉人,貴有自知之明。」

名為「時代牛人」的網民在貼文中說,鄧小平「接地氣」,「知道普通百姓的所思所想」,「知道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知道姓社姓資是無聊的爭論」。文章還談到,鄧小平在中美建交談判過程中,「雙方談判幾次遭遇『談崩』的時刻,都是他力挽狂瀾,果斷拍板,推動中美兩國迅速建交」。文章還說,鄧小平「不認為自己是個偉人,也不希望人民崇拜他。」

還有網友「先知書店」在貼文中說,1980年鄧小平在接受意大利記者法拉奇採訪時,深刻反思了中共政治體制的弊端,官僚主義、權力過分集中、家長制等。文章還引用「誰不改革誰下台」、「凡是和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富起來了」等經典語錄。

這些文章內容,顯然與習近平摒棄「韜光養晦」,對美國和西方大搞「戰狼外交」,推動獨裁和「個人崇拜」形成鮮明對比。

專家:民眾緬懷鄧小平 是出於對現實不滿

在美國的《北京之春》雜誌榮譽主編胡平告訴自由亞洲電台,「習近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鄧小平的路線,並有回歸毛時代的一些東西。這種情況下,民眾緬懷鄧小平是出於對現實的不滿,是可以理解的。」

胡平說,民眾自發緬懷鄧小平隱含着對習近平的批評,因為習近平上台以來的確相當大程度改變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尤其是以他在2018年修憲,取消了黨主席任期限制為標誌。習近平還強調所謂「新時代」,或「十八大以來如何如何」,顯然是把他的時代與所謂「鄧、江、胡」時代做一個區隔。

旅美經濟學者程曉農則認為,網民的貼文顯示出民眾對於中國經濟前景的絕望:「民眾對中國真正的前景沒有信心,但又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手上,所以開始懷念所謂『改革開放』,以為有了『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就可以起死回生。」

李克強深圳談「改革開放堅定前行」 釋放信號?

北戴河會議之後,習近平視察以計劃經濟主導的東北,總理李克強則視察經濟發達的深圳。16日,李克強談到「中國開放還要繼續往前推進,黃河、長江不會倒流。」 17日,李克強向鄧小平銅像獻花時再次表態:「改革開放,一定堅定前行。」

對此,胡平告訴自由亞洲電台,李克強的表態內容在今年3月兩會記者會上就講過:「可見李克強是強調堅持鄧小平路線,習近平是要修正、改變鄧小平路線。這其中暗含着很重要的分歧。」

不過,學者程曉農則認為,現在談改革開放已經時過境遷,中國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所謂繼續推進改革開放能解決的,而是整個經濟已經走上邪路,也就是以房地產為中心的中國整體經濟結構已經出現傾斜:「從中央到地方,離開房地產就活不下去了。這個時候空談改革開放已經無濟於事。就象抽鴉片抽到一定份上,再談找醫生治病,晚了,也沒用了!」

習近平「開倒車」是「黨」的選擇?

從鄧小平時期到胡錦濤、溫家寶、江澤民,再到今天習近平的「新時代」,所謂「改革開放」為何越來越偏離原始軌道?旅美時事評論員橫河認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就如清末「洋務運動」,只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而這是中共內部早就達成的共識,因為一旦政治體制改革,共產黨就要垮台。  

「它的上層建築抑制着創新,不是說後面的領導人怎麼放棄了改革開放這條路,而是改革開放進行不下去了。」 橫河認為,習近平的「開倒車」就是要設法保證政權統治,而不能讓這種經濟改革走向其認為「失去控制」的局面。因此必須要改變市場經濟,來適合當局的這套制度。這一切並不僅是習近平個人的選擇,而是黨內相當大的勢力要走這條路。

橫河指出,要回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是不可能的,因為正是「改革開放」走不下去了才走了目前這條路:「所以共產黨現在走到絕路上去了。為什麼讓習近平幹下去?是因為沒有人能收拾這個局面,沒有人能改變這個狀態。」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