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省陸續取消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

繼中國安徽早前率先宣布取消地方性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後,江西、遼寧等也陸續做出類似調整。那麼,導致中國少數民族政策出現「大轉彎」的原因是什麼呢? 

據中國媒體報道,江西、天津、福建、遼寧近期宣布,將分別於2023年或2026年起,取消少數民族考生加分政策。與此同時,湖南、廣西、海南、貴州也對「少數民族考生」加分項目採取進一步規範,縮減加分分值或實行戶籍、學籍和實際就讀年限三重認定。 

值得注意的是,除福建省將減少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台灣考生的加分分數外,其它省份則都保留了少數民族以外的加分項目。

180度轉變 取消懷柔政策為哪般? 

因安全原因不願透露全名的中國獨立媒體人劉先生分析說,從越來越多省份取消對少數民族的懷柔措施,轉而採取更強硬的手段可以看出:「可能是香港、海外維人、藏人的抗爭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感到焦慮,於是試圖通過強硬政策消除中國國內任何非黨化思想。另外,也可能是在經濟下行、維穩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政府釋放點沒成本的小恩小惠來收買主流民眾的人心,於是就把勢單力薄,又沒存在感的內地少數民族的利益犧牲掉了。」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香港《星島日報》的相關報道介紹說,中國自1978年恢復高考後,就為烈士子女、少數民族、歸僑、華僑子女考生提供「優先錄取」或高考加分等特殊優惠政策。其中,被中國官方宣傳為「照顧」少數民族考生,同時保障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少數民族加分政策引發大批漢族家長及考生的不滿。 

例如2018年,貴州曾發生少數民族考生在加分後差點讓該省高考文科狀元楊雲無緣北京大學的事件,造成極大爭議。當時有網絡消息披露,貴州總加分考生占總數的45%,促使約千名家長到貴州省信訪局上訪。 

西藏流亡政府外交與新聞部的桑傑嘉(Sangjey Kep)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反駁說,不是每個人都覺得加分政策是一種「優惠」,中國的高考制度本就不公平。 

「其實很多人覺得我們可以公平地和漢族考生一起考。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很多少數民族的學生學自己的母語,課程跟漢人課程完全不一樣,不分開來考試就是不公平。」 

他強調,早前中國官方需要培養可以幫助其管理各民族的官員幹部,所以出台「優惠政策」,鼓勵這些人離開居住地,接受 「中國化」培訓。然而,中國官方一邊宣稱「優待」少數民族,一邊卻從他們身上搜刮好處。 

「很多少數民族是損失很多東西以後,中國政府才給一些特殊的優惠。比如藏人給出了土地、資源。你如果去研究那些援藏項目,追蹤這些錢的去向,其實就是中國政府左手拿出來,右手再拿走。所謂的對少數民族優待,都是宣傳用詞。」 

繼續「同化」 

近期在中國各省市紛紛調減少數民族加分政策的情況下,再有貴州家長拿着印有「高考公平」字樣的白紙,前往貴州省教育廳抗議,認為少數民族人口占三成六的貴州省改革「動作太慢」。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習五一在微博上轉發了上述消息,還留言評論說「反對超國民待遇」、「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國獨立媒體人劉先生告訴記者,無論針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的出發點如何改變,都使得少數民族接受同化教育,同時鼓勵有條件的漢族修改自己的民族成分,導致少數民族或主動或被動地被摻「沙子」。他感嘆,現在非聚居區的少數民族文化特徵基本都被磨平了。 

桑傑嘉也說,中國政府在看到持續多年的「同化」措施未達理想效果,反倒激起藏人、維吾爾人、蒙古人等更積極地守護自己的語言和文化,從而認為優惠措施沒有推廣下去的必要,並不斷提出讓少數民族消失的政策。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