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美中互派大使人選已定 伯恩斯、秦剛何許人也?

在美中對立日漸尖銳之際,兩國互派的新任大使人選基本敲定。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計劃任命秦剛擔任駐美大使,美國則可能任命伯恩斯(Nicholas Burns)駐京。兩位人選都是資深外交官,但他們的出線,或反應了美中外交理念及政策的根本不同。 

《華爾街日報》4月20日引述知情人士報導,中國計劃任命外交部副部長秦剛為新任駐美大使。與此同時,多家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將任命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擔任駐華大使。

伯恩斯: 帶有「全球資歷」的資深外交老手

65歲的伯恩斯目前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任教。此前,他在美國政府的外交系統里工作了27年,是一位資歷豐富的職業外交官。伯恩斯曾在克林頓時代擔任國務院發言人、駐希臘大使;在小布什時期擔任美國駐北約大使,協調北約對911恐怖襲擊的應對行動;最後回到國務院本部擔任主理政治事務的國務次卿直至2008年退休。 

「若獲得確認,這項任命最出色的地方在於,伯恩斯為當今美國與中國打交道的工作帶來了全球視野和經驗。」 與伯恩斯是舊識的美國前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Winston Lord)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對於拜登「聯合盟友應對中國挑戰」的對華政策來說,伯恩斯在世界各地豐富的經驗與人脈, 「比任命一位特定的中國專家擔任大使更加重要。」

伯恩斯的外交履歷遍布歐洲、俄羅斯、南亞和中東,他在國務院擔任政務次卿時也直接參與了對華事務。他在今年2月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時表示,美中關係正處於「非常激烈的競爭狀態」。他認為美國不應把二戰以來在印太地區的軍事主導地位讓給中國。他還呼應了拜登的說法,即美中之間是一場民主與威權國家模式的較量。

4月15日,伯恩斯在布魯塞爾智庫歐洲政策中心的一場線上討論會上說,歐洲與中國達成投資協議是「戰術錯誤」。他說,「我們不能允許中國人分裂我們」。

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19日則在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撰文指出,伯恩斯對中國的看法不像前川普政府那樣「極端」,「因此中國不太可能對他有反感。」

不過李海東寫到,若伯恩斯用與歐洲打交道的經驗處理中國問題,「他對中國的理解可能就會有偏見。」他還暗示伯恩斯的年紀已大,「意味著他可能沒有足夠的耐力來有效應對中美之間存在的複雜挑戰。 」

秦剛:善於「領會上意」的職業外交官 

若報導獲得確認,中國官方將派出比伯恩斯小十歲的秦剛出任中國駐美大使,接替在位長達八年的崔天凱。 

秦剛加入中國外交部已經23年,他從基層做起,後升任外交部發言人、駐英國大使館公使,現任負責歐洲事務和新聞、禮賓工作的外交部副部長。《華爾街日報》把秦剛形容成一位「風度翩翩,在外界看來擅於把握分寸的職業外交官」,他近年曾多次陪同習近平出訪,成為深得這位領導人信任的助手。

今年二月,在面對歐洲記者質問中國「戰狼外交」的作法時,秦剛用「惡狼外交」反批西方各國對中國的批評。「有人說中國搞戰狼外交,如果我們看一看當前有的國家和有的人對中國進行的毫無根據、毫無底線的抹黑詆毀,他們恐怕都不能用『戰狼』來形容,那簡直就是 『惡狼』。」

這段視頻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被大量轉發,讓秦剛一度成了中國外交網紅。 

原中國外交官陳用林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在中國外交部內獲得提拔的最重要才能,就是要能精準「揣摩上意」。他回顧,中國外交官每星期會在使領館有半天的「政治學習」,一起領會中央領導的文件跟指示精神。「在中國的職業外交官系統,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對上層的工作指導、對上級指示的領會,這關乎到個人升遷。」 

陳用林分析,在習近平上台以後,中國外交路線由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轉向要在世界「有所作為」。「以前外交官更常會有自己的主張跟建議,但習近平更加獨斷專行,他的指示就更為剛性,過於剛性就可能脫離實際。下面的人壓力更大以後,就不太會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就可能導致政策的失誤與失敗 。」

凸顯美中外交的根本差異 

美中兩國外交官的職責似乎存在很大差異。老布什政府前期的美國駐中國大使洛德談起美國外交官的三大職責,分別是提出政策、匯報信息、代表美國。首先,向華盛頓提出美國對華政策的建言;其次,向華盛頓明確介紹中國的實況、觀點與立場;第三,對中國公眾展現美國的積極形象。 

美國國防部前中國、台灣、蒙古科科長唐安竹 (Drew Thompson)告訴本台,中國以馬克思主義為外交政策的基礎,特點是中國外交政策機構會評估中國與周邊國家、與大國間的安全局勢與外交關係,並在周期性的計劃中,確認中國的「崛起機會之窗」。他分析,習近平正是把當下的世界局勢看作擺脫鄧、江路線,實現大國崛起夢的獨特窗口。 

「對中國外交部來說,為外交關係設定一個框架、選擇一種關係的模式非常重要。這跟美國作了什麼無關,而更多是反應中共內部教條驅使的外交政策。」 唐安竹說,下一任中國駐美大使必須學會如何跟美國解釋中國行為背後的驅動力,而非粉飾太平。 

洛德與唐安竹都回顧起與現任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交手的經驗,兩人皆肯定崔天凱在美中兩國關係緊張時,相對理性、克制的表現。 

「崔天凱非常善於控制情緒,以自己對中國內部運作及美國的了解,傳達一種理性、有價值的聲音。他不太像現在許多中國外交官那樣,透過譁眾取寵來證明自己。」唐安竹說,「在華盛頓,很難找到對崔天凱印象很差的人。」 

「目前對華政策是兩黨最有共識之處,特別在習近平領導下對內壓制、對外激進的中國,美國社會與兩黨已有共識,要在對華政策上做出堅定的回應。」洛德說,崔天凱的繼任者將面臨極大的挑戰。他一邊是對華政策上「團結一致的美國」,另一邊是「威脅國際秩序與破壞美中關係的中國」。夾在這兩者之間,新的駐美大使日子不好過。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