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失去僱主擔保,還有機會取得永居身份嗎?

近幾年筆者向讀者介紹了各方面的移民政策,對部分人士十分不利?我們明白澳洲是移民國家,作出任何的移民政策改革都會影響著萬千人士,大家知道「好」的政策可以幫助國家發展,吸引專才,令人安居樂業。筆者經常提及雖然很多人希望移民澳洲但是並不是所有人士都能滿足近日的移民要求。特別是近年政府所改變的移民策略,由鼓勵移民到澳洲到近年的限制移民(主要是前聯盟黨主導,一手做成)。

假如是筆者的長期讀者會記得在2008年筆者批評新技術移民改革的錯誤由各類職業都有分數(40分-60分)變成只有移民部例出的職業清單才有機會移民。但近年所例出的職業清單都是一些專業行業,例如會計,工程師,醫學相關人材又或IT專業,缺少技能職業。跟2008年前的多元化各行各業的職業也有機會移民,大相逕庭。由80年代的技術移民由半技術工人到專業人士、各類家庭團聚、商業及投資移民,並收容大量人道移民。

近年政府由吸收各類移民到減收移民,更拒絕制訂多類政策來限制移民。在沒有任何預告下取消457簽證及建立新的職業清單,為難申請公民人士,利用各種理由拒絕及取消多類簽證,例如457,187等,對已經有公民子女的黑民父母不給予永居身份、為難配偶移民申請人。政府政策的不公令人無所適從!申請人遇到如此情況究竟又可以如何選擇?中國人有一句口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可以用在現時的情況。筆者在此先介紹一個案件,內容十分荒謬有趣,是有關一個配偶申請的拒絕案件。

A先生持旅遊簽證來到澳洲,經朋友介紹認識未來的太太,經過兩個月的相處,認定對方。因為不想分離最終經過結婚註冊在澳洲遞交永居申請,等待了大約18個月後卻收到移民部的拒絕信,原因是文件不充分。移民部連要求補充文件的機會也沒有給予,他們無奈提出上訴。在此期間並準備了大量文件資料,又18個月過去了,正式開庭了,他們倆口子滿懷信心。通過冗長的訪問,他倆對答如流,又有多名證人出席為其作證,並提供大量各式各樣文件提供給上訴庭。但經過一周後,等到的卻是維持移民部的決定信件(上訴失敗)。他們找到筆者查詢,當筆者了解決定信內容後,感覺是啼笑皆非。審裁官員所作出的拒簽理由真是匪夷所思,拒絕理由竟然是申請人提供大量文件是為了誤導審裁官取得簽證。最初移民部拒絕簽證的原因是文件不足,而當提供大量文件便是為了誤導審裁官?文件不足便拒絕,提供大量文件又拒絕!筆者仔細檢查決定書內容,審裁官員同意他夫妻倆回答問題一致,夫妻關係被人認知,相信他們是住在一起,證人是可信,結局卻如此這般?從這個案件,讀者便會發現移民部已經影響到上訴庭的獨立運作。移民部拒絕後,上訴庭也會找各種理由來維持移民部的決定。

筆者再介紹一些極端荒謬的決定如下:學生簽證申請人因為購買了房子被認為想長期留在澳洲,簽證被拒,工作簽證申請人的父親擁有擔保公司的股份,被認為公司是用來幫助兒子移民,簽證又被拒絕。

從筆者的經驗來看,前聯盟黨政府是用盡各種辦法來對付想移民的人士,可以用「痛恨」來形容,人們想移民是有「罪」的。除非是政府指定某類人士,聯盟黨上台後對黑民採取嚴厲措施,所謂長期黑民,有特殊原因逗留在澳洲的人,有公民子女的黑民父母從原本的給予人道居留到拒絕接受他們。各種妖魔化想移民的人士,令人感到想移民是罪惡來的。

綜合各方的意見及說法,筆者認為前聯盟黨政府對移民政策的方案是無所不用其極來達到減少移民的目的。筆者認為減少移民只會對國家有負面的影響,政客們認為民眾會為他們的政策歡呼,筆者卻認為他們是背向群眾。而大選的結果最終證明筆者的見解是「對的」,聯盟黨最終今年五月份落敗。

現時申請人如何對付其令人詬病的政策,筆者鼓勵簽證被拒絕人士通過上訴到AAT、聯邦法院來申訴。因為現時政府利用內部政策來刁難申請人,申請人只有通過上訴來爭取公義。不管是難民申請人,或是受最近疫情影響下,僱主的公司倒閉或被清盤,失去僱主提名資格的186、187申請人,又或配偶簽證申請人,甚至已經是逾期黑民及走過法院程序的人士,儘可能通過法院尋求公義。筆者近日接觸很多讀者,他們的案件提交到法院後有不錯的回應,近年筆者接觸到很多聯邦法院的官司都對申請人有利,很多發回審裁處重審的案件,申請人最終取得簽證。

自從工黨政府五月份上台後,移民部已經大量招聘人手,加快審理簽證程序,近日很多政策也放鬆了,筆者相信移民政策會繼續開放寛及增加移民人數。

筆者希望讀者有任何簽證的問題可以先致電筆者查詢。

以上專欄是由澳洲移民法律諮詢Stanley CHAN提供

Stanley Chan 澳洲移民及法律諮詢               

澳洲移民代理註冊號碼 MARN: 0430097(Chan)  

Melbourne Office墨爾本辦公室:               

Suite 3, 49 Wadham Pde, Mount Waverley VIC 3149 Australia         

諮詢電話:+61 3 8833 7288             

Mobile手機:+61 0 444 522 514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