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戰場,要是有哪天看不見來自大國的元素,那是不正常的。
昨天有眼尖的網友發現,俄軍部隊居然用上了產自重慶隆鑫(Loncin)的三輪車,搭配的是一架堪稱老古董的馬克沁機槍。重慶隆鑫的這款中文名叫做「霸道」的三輪車,從廠家的網站介紹上看,主要是農用的,號稱「空載單手可推,騎乘繞樁操控自如」,出口量第一。
沒想到,都出口到俄國了。但是這麼好的三輪車,你搭配一個百年歷史的馬克沁機槍,這怎麼能發揮它真正的實力呢。你搭配一個城管還有贏的機會。馬克沁,沒用的。
如果時光倒退8年,那麼開霸道三輪的,其實應該是烏軍。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之前,烏克蘭由於政治上的內耗比較嚴重,而且又有諸多大國的條約保障,所以整個國家的武備極為鬆弛,根本沒有想過要打仗。2014年2月,俄羅斯撕毀1997年烏俄兩國簽訂《烏俄兩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條約》(該條約明確了克里米亞是烏克蘭領土),悍然派兵支持克里米亞親俄派宣布獨立,當時駐紮在當地的烏軍總共有2.3萬人,包括完整的陸海空三軍建制,結果半數以上譁變,烏克蘭海軍代理總司令的傑尼斯·別列佐夫斯基甚至直接叛變投俄。
當時剛剛罷黜了親俄派總統的烏克蘭正是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政府軍根本無力掌控克里米亞局勢,被迫撤回了不願意投俄的6千名士兵。俄國人幾乎是沒開一槍就侵占了整個克里米亞。如果以那個時候烏軍的狀態和戰力,可以說俄國人當時要占領整個烏克蘭是有可能的。
如此混亂和疲弱的烏克蘭軍隊,又是怎麼在8年的時間裡,脫胎換骨,成了今天俄國人傾20萬兵力都打不垮的強悍之師呢?
這個,還真是要歸結於俄國人自己。吞下克里米亞的苦果之後,烏克蘭人痛定思痛,開始意識到國家真正的危機所在,厲兵秣馬,重整軍備。但如果僅僅是準備,而沒有實戰,一支軍隊是很難有戰鬥力的。俄國人2015年在頓巴斯地區出錢出槍出人,挑動兩個親俄實體獨立,武裝挑戰烏克蘭政府軍,這無形之中給了烏軍實戰演兵的機會。延續至今過的頓巴斯戰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烏東戰爭,固然是烏克蘭的內戰悲劇,造成了大量死傷,但某種程度上,使得曾經羸弱不堪的烏軍,在經年累月的殘酷戰爭中得到了錘鍊和改進,從最初的傷亡慘重到逐漸占據上風,大批經過實戰的士兵和指揮官成了今天在俄烏戰爭中打得俄軍一臉懵逼的勁敵。今天我們在戰場上見識到的烏軍化整為零、小股作戰的戰術,其實烏軍已經在頓巴斯實踐過了。
可以說,俄國人的對手,全是自己栽培出來的。他們所有的戰鬥計劃,可能都是按照2014年在克里米亞望風而降的烏軍來制定的,從沒想到8年的時間,烏軍從裝備、組織到士氣都早已經脫胎換骨,完全是兩支天淵之別的軍隊。特別是烏軍本次依託大數據分析,無人機配合作戰的全新模式,在戰爭史上是第一次大規模應用。不要說懵逼了的俄軍,就是軍迷,可能也是第一次見,俄軍落伍的不僅是霸道三輪車,而是整個戰術思路都已經不在線了。
美帝CNN昨天邀請了美國陸軍上將、曾經的阿富汗戰場指揮官,還擔任過中情局局長的大衛彼得雷烏斯(David Petraeus)專題講解俄軍為何短時間內如此多的高級將領被擊斃。彼得雷烏斯斷定俄軍的通訊出了大問題,一定是被烏方干擾切斷,只能鋌而走險,用非保密渠道傳遞命令甚至使用民用手機,因此輕易被烏軍定位斬首。
皮得雷烏斯的看法之前在我的文章中其實已經解析過。這也可以看出,俄軍好戰而不善戰,跟我之前預測中屢屢提到的80年前在蘇芬戰爭中被羞辱的軍隊,本質還是一樣的。「世界第二」的名頭純屬一堆廢鐵的堆砌,參考意義不大。甚至有美國評論認為,俄軍就是「有核彈的沙特阿拉伯」。昨天烏方公布了一段在戰況較為激烈的尼古拉耶夫附近截獲的俄軍通話,通話中俄軍下級向上級抱怨,戰況「比車臣還糟糕,50%的部隊有凍傷,無法撤離陣亡士兵,沒有足夠帳篷,還被友軍誤炸」……
當然,我們不能說俄軍毫無進展,目前俄軍在東部第一次突破了烏軍在頓涅茨克以北的防線,但也僅僅推進了十幾公里,這是俄軍幾天來最大的進展。而其他戰線對他們十分不利:
1、美國國防部稱,烏軍已成功扭轉戰局,局部收復失地,尤其是在南部戰線。
2、在基輔西北,俄軍位於布查、伊爾平、霍斯托梅爾的部隊已經被烏軍完全包圍,目前如果不突圍有可能被「包餃子」;
3、南部城市沃茲涅先斯克(Voznesensk)傳出消息稱,當地群眾與烏軍合力摧毀了一支俄軍坦克縱隊,並迫使圍困該市的俄軍部隊後撤;
3、被俄軍「最後通牒」的重鎮馬里烏波爾(Mariupol)巷戰正酣,目前最新的消息是,俄海軍陸戰隊第810近衛旅指揮官,上校阿列克沙羅夫,在馬里烏波爾的巷戰中陣亡;當天有7000居民成功撤出馬里烏波爾。根據烏方的估計,目前仍有大約10萬人困在市內。
國際社會方面則窮追不捨,繼續對俄施壓:
1、北約秘書長表示,北約將通過一項大幅度增加在東部地區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的軍事部署的計劃;
2、立陶宛國防部長訪問基輔,商討援烏事宜;
3、波蘭以從事間諜活動為由驅逐45名俄羅斯外交官;
4、法國政府宣布凍結俄權貴8億多歐元的資產;
5、拜登啟程訪歐,美國將再制裁逾400名俄國家杜馬議員和精英,幾乎囊括了目前克里姆林宮的權貴階層;
6、美國務卿布林肯宣布將評估俄軍攻擊平民的戰爭罪行。並將和海牙法庭一起利用一切可用的工具追究責任,包括刑事起訴。
西方的嚴厲制裁,讓一直強硬的俄外長拉夫羅夫也鬆了口,他在自己的母校,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參加一個研討會的時候表示,完全沒有想到西方會使出扣押俄外匯儲備這一招。如果可能還是準備與西方合作——可見在無錢可用還要咬牙打仗的情況下,說不痛那是假的。該服的時候總是要服。
壓力之下俄國內部也是暗流涌動,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前上校、烏東分裂操盤手之一的伊戈爾·吉爾金在接受俄媒採訪就抱怨,俄對烏軍做出了「災難性的錯誤評估」。退役中將、俄國家電視台常駐評論員葉夫根尼·布津斯基甚至直接說,「幾十年來都沒有見過蘇聯和俄羅斯軍隊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遭受如此巨大的損失。」據彭博社報導,俄負責國際關係的特使阿納托利·丘拜斯(Anatoly Chubais)因反戰而辭職,並已離開俄羅斯。丘拜斯是政壇老鳥,也是把丁丁引上政壇的貴人,曾在葉利欽時期擔任俄聯邦第一副總理、總統辦公廳主任、財政部長等要職,他也是目前為止和丁丁決裂的最高級別官員。
烏克蘭政府以前為了拉攏美烏關係,專門花大價錢聘請了華盛頓的遊說公司,希望美國制定有利於烏克蘭的政策(關於華盛頓的遊說產業,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好萊塢電影《斯隆女士》)。這些為錢而工作的說客,現在居然免費為烏克蘭工作了,不遺餘力的爭取美帝對烏的軍事和人道援助——領頭的是一個律師,叫做安德魯·麥克,他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的時候說,「就我們今天所知的情況,如果我們生活在1937年到1939年間,我們會要求捷克斯洛伐克人提供報酬,再為他們遊說反對張伯倫和他的政策嗎?」(1938年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執行綏靖政策,牽頭搞了《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地區割讓給納粹德國)
「不,」他說,「當然不會。」
這個表態,像極了戰國時期著名的單騎救趙的平民英雄魯仲連。你看,連在商言商的說客,都開始鐵肩擔道義的時候,這個世界還是有希望的。
(全文轉自作者臉書)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897f73c9-59b8-4b91-8bcd-d5cc0b09bb7d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