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成績有目共睹的台灣,日前傳出桃園一間緊急應變醫院,因未落實「分艙分流」原則以及未隔離二采,而造成院內群聚感染,新增了4名本土案例。
綜合《蘋果日報》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1月12日起至17日共為這宗院內群聚感染事件召開過七場記者會,先後宣布新增了4名本土案例。
指揮中心17日宣布的第4個確診(案856)是被該醫院的第1個確診醫師(案838)感染的。第4個確診者是一名非照顧確診者的主治醫師。
指揮中心表示,第1個確診的醫師是一名住院醫師,照顧過COVID-19確診者(案812),因夜間值班人力關係,他曾到其他科支援一名幫病人移除咽喉異物的主治醫師(即第4個染疫者)。第1個確診醫師當時戴N95口罩,第4個確診醫師戴外科口罩,推測可能是在這個時候感染的可能性較高。
換言之,專責照顧COVID-19確診個案的第1個染疫醫師並未落實「分艙分流」原則,在其照顧感染者期間也支援其他科別。
無嚴格執行「分艙分流」恐形成破口
此前該醫院傳出首個醫師(案838)染疫時,外界即高度關注該醫師的防護措施,而指揮官陳時中多次表示,監視器顯示該醫師都有戴口罩、穿防護衣,符合SOP。但該醫院是否落實分艙分流,照顧確診個案後,有無接觸到其他科別,陳時中在17日之前的六場記者會隻字未提,17日才坦言分艙分流牽涉到醫療人力的分配,會派感染科醫師協助該院進行感染管控。他並緊急修正,任何可能接觸者,只要有接觸到情況就得停止上班,有相關症狀也要采檢報告,並表示未來將對密切接觸者的定義再做檢討。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若無嚴格執行「分艙分流」,有可能形成破口,桃園的緊急應變醫院承擔了國人入境的主要把關任務,應給予更充沛的人力,而指揮中心成立有很大作用是調度人力,建議指揮中心應從其他部門調度人力支援,否則長期疲勞到最後容易「犯錯」,應該讓照顧確診者留在確診者區照顧,不要指派額外工作。
未2采釀感染
指揮中心12日首度宣布該醫院有一名30多歲的男性住院醫師(案838)及其女友、護理師(案839)確診,並列出第一批468名接觸者,其中有200多名醫護一采陰性後僅需自主健康管理未接受二采,致第3及第4案例拖延數日後復采陽性確診。這4名確診的醫護僅第1個(案838)照顧過COVID-19確診個案,其他三位都沒有照顧COVID-19確診者。
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指,第一圈針對院內匡列468人進行一采,即便遭感染也還在潛伏期,病毒量太少驗不出來,所以一采結果全數陰性可想而知。他認為,應該468人都要二采,等二采全數陰性才能下定論,另外擴大篩檢的人數也該是全院的2,500人而非指揮中心評估的300到400人。
指揮中心對這次的院內群聚感染的處理相較過去顯得較為寬鬆,譬如去年「寶瓶星號」停靠基隆港時,陳時中便要求只要有1人確診,所有人須在船上隔離14天;敦睦艦隊爆出群聚感染時,也漏夜將700多名軍官召回進行14天集中檢疫。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83c9c8bd-e501-4597-b562-e05998505da1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