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陸52歲的林女士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的「吸血鬼病」(卟啉病)。更令人林女士震驚的是,她一家四口均攜帶這種疾病的基因,仿佛現實版的「吸血鬼家族」。
據香港01報導,林女士身體長期感到乏力,起初以為是休息不足,並未在意。但很快,她的皮膚開始變黃,並伴有嚴重不適。某一天,她從一樓上到四樓花費將近一個小時,到家門口時便癱倒在地。幸好被鄰居及時發現,通知家屬將她送往醫院。
檢查結果顯示林女士「貧血」,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冶療並無效果。由於林女士的病情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她不得不四處求醫。輾轉多地後,終於在今年年初,她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趙宏主任醫師門診,通過高通量基因測序確診為紅細胞生成性卟啉病(EPP)。
卟啉病又稱血紫質病,是由血紅素合成酶異常引起的代謝紊亂疾病,發病率僅約5萬分之一,女性多於男性。之所以被稱為「吸血鬼病」,是因為卟啉病患者對陽光敏感,暴露在陽光下皮膚、鼻子或耳朵會被曬傷,與害怕陽光的吸血鬼有部分相似之處,才得到這樣一個稱號。
據醫生介紹,不同類型的卟啉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急性間歇性卟啉病(AIP)常見症狀包括腹痛、噁心、嘔吐、煩躁、焦慮、幻覺、多汗和四肢麻木等。紅細胞生成性卟啉病(EPP)和遲發性皮膚卟啉病(PCT)的典型表現為光過敏,暴露在光照部位的皮膚常出現水泡、結痂、色素沉着、黑變和多毛等。這些症狀導致患者晝伏夜出,避免陽光照射。另外,混合型卟啉病則可同時出現上述兩類症狀。
因為擔心遺傳問題,林女士的兒女也進行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他們同樣攜帶卟啉病基因純合突變,儘管目前未發病,但在某些誘因下,他們隨時可能發病。另外,林女士的丈夫是雜合突變基因攜帶者,雖然不會發病,但一家四口均攜帶該種基因,且有3人可能發病,讓林女士十分震驚。
據悉,卟啉病的症狀複雜多樣,極易誤診。較為便捷的初步診斷方法是將患者新鮮尿液置於陽光下,數小時後尿液如果變為棕紅色,就有可能患上卟啉病。該疾病確診需要基因檢測,部分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也可輔助診斷。
目前,卟啉病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去除誘因。通常來說,疲勞、月經、飢餓、精神刺激、感染、懷孕及某些藥物可誘發急性間歇性卟啉病,而光照和攝入過多含鐵食物則可能導致遲發性皮膚型卟啉病。
卟啉病患者需注意補充碳水化合物,避免長時間日曬。醫生表示,儘管卟啉病是一種罕見疾病,但通過科學的診斷和日常生活中的細心調理,患者仍能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
本文由看新聞網原創、編譯或首發,並保留版權。轉載必須保持文本完整,聲明文章出自看新聞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833ce714-47e0-43aa-866c-e462efc0a964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