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來看了一些巴黎奧運開幕式的片段,發現挺有意思的,尤其喜歡那個女騎手。但是看了一眼評論區,五味雜陳。
怎麼就有那麼多人執着於把巴黎開幕式跟北京開幕式做比較,並且那麼急於戰勝對方?就那麼想贏?贏了又如何呢?
我可以理解有人對那些節目或者風格無感,這很正常,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我不能理解的是,不允許別人說好,說了好就是崇洋媚外。那麼當年那麼多外國人對北京開幕式說好,我們對他們來說也是「洋」和「外」,那他們也都是崇洋媚外了?那我們為什麼要為別人的崇洋媚外而自豪呢?
凡是特意在這個時候談「怎麼不愛自己的文化」的,都很搞笑。我見過一些暴發戶,只要聽到別人說自己吃過什麼玩過什麼,立馬蹦出來說自己吃過更貴的玩過更貴的。沒勁透了。在我看來,他們都是精神上的赤貧階層。
遇到什麼都要比一個輸贏高下的人,是因為窮得只剩下贏了。
阿Q走在街上,在牆根的日光下,看見王胡在那裡赤着膊捉虱子,他忽然覺得身上也癢起來了。我最近學到一個理論,叫模仿欲望理論。說的是人類的欲望並不是自主產生的,而是通過模仿他人的欲望而形成的。這意味着我們想要某些東西,不是因為它們本身,而是因為我們看到別人也想要它們。阿Q就是典型的代表。
捉虱子就捉虱子嘛。阿Q其實不是為了捉虱子,他是為了贏王胡。但是花了很多功夫,阿Q只捉到三四個。而那王胡,卻是一個又一個,兩個又三個,只放在嘴裡畢畢剝剝的響。按道理來講,虱子捉到的少,說明自己身上乾淨。但阿Q想不到這一點,他只能理解虱子數目的多少這種輸贏。阿Q最初是失望,後來卻不平了,這是怎樣大失體統的事呵。於是他想尋一兩個大的,也沒找到,好容易才捉到一個中的,恨恨得塞在厚嘴唇里,狠命一咬,又不如王胡響。
後面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惱羞成怒的阿Q主動去挑釁王胡,卻被王胡痛揍一頓。當然,最後阿Q還是贏了,在獨自一人的時候,在自己的嘴巴和腦子裡。
魯迅先生特意交代,故事發生在「有一年的春天」。春光明媚,世界上有無數美好的事物正在萌動,阿Q卻只想贏得捉虱子大賽的冠軍。或許阿Q便是未莊文化最好的傳人吧。
我還想再寫點什麼,卻發現魯迅先生早就把該寫的都寫完了。諸君請看:
「有人說:有些勝利者,願意敵手如虎,如鷹,他才感得勝利的歡喜;假使如羊,如小雞,他便反覺得勝利的無聊。又有些勝利者,當克服一切之後,看見死的死了,降的降了,』臣誠惶誠恐死罪死罪』,他於是沒有了敵人,沒有了對手,沒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個,孤另另,淒涼,寂寞,便反而感到了勝利的悲哀。然而我們的阿Q卻沒有這樣乏,他是永遠得意的:這或者也是中國精神文明冠於全球的一個證據了。」
我只能厚着臉皮,把魯迅先生已經講透的事情再囉嗦囉嗦。即便在賽場上,選手的風采也是比比賽結果更可看的。而那些熱衷於在非比賽場合大贏特贏的人,為了贏,而不惜製造對手、貶低對手,這樣的贏家其實內心是異常虛弱的。他們喜歡的是宣布勝利,而不是真刀真槍的比賽。他們拿來作為贏的證據的東西,自己也完全不了解。
我還可以說的,似乎只剩一句了: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誕生於1921年,今天已經是2024年了。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西坡原創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7a2271dc-8c86-419a-b164-d23076b08cb0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