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中國城因民眾抗議喊停 中韓合作面臨民意阻力

韓國民眾的反華情緒日漸高漲。繼上月韓國電視劇《朝鮮驅魔師》因「歪曲歷史」的涉華場面受到韓國民眾抗議而下檔後,位於江原道的韓中文化城項目近日在一片反對聲浪中停止。面對超過67萬的聯署簽名,項目主要參與方之一宣布全面重新探討該項目。韓國媒體認為,這實際上意味着這個項目被取消。 

「為何要在韓國建造小中國?」 

韓中文化城原名「中國文化複合村」,是位於江原道春川市的大型綜合旅遊園區的一部分。該項目具有明顯的中國文化輸出性質,主要策劃方之一是《人民日報》旗下人民網,2019年底在北京人民日報社舉行了啟動儀式。據《人民日報》報道,時任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許正中在儀式上發表了題為「讓中國文化成為外貿『大宗商品』」的致辭;江原道知事崔文洵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中國複合文化村集中呈現數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國優秀文化,將成為一座向江原道、韓國,乃至全世界介紹中國文化的中國城」,「可以做到常態化宣傳中國文化」。

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中韓兩國的文化紛爭使韓國民間對中國的輿論迅速惡化。中國文化複合村的主要參與方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將項目名稱改為「韓中文化城」,並規劃為展示中韓兩國文化元素的主題公園。不過這些動作為時已晚。今年3月底,已被《朝鮮驅魔師》點燃反華情緒的韓國民眾又發起了要求取消韓中文化城項目的聯署活動。發起人詰問,「為何要在韓國建造小中國?」「無論交流與合作對韓中關係再怎麼重要,也無法理解這種思路」。

隨着聯署活動獲得源源不斷的支持,這一事件成為又一個在中韓輿論場激起爭議的焦點。雖然目前在中國網絡上已搜索不到,但據包括韓聯社在內的韓國主要媒體報道,《環球時報》上周曾在點評該事件的一篇文章中援引專家評論稱,韓國反對韓中文化城,體現了「韓國的文化自卑感」。這無異於為事態火上澆油,一周後聯署參與人數突破了65萬。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項目主要參與方之一韓國可隆國際26日向江原道政府表達了全面重新探討韓中文化城項目的意向。該公司表示,「無法不顧及超過65萬參與聯署活動的國民的感受」,「意識到韓中文化城項目已無法繼續進行」。

中國大打文化牌 韓民眾擔憂韓國「中國化」 

不難發現,文化已成為中韓兩國民間矛盾集中爆發的一個領域。近年來中國對內加強本國文化話語權、對外力推文化輸出的路線日趨鮮明,作為近鄰的韓國對這種變化有着最直觀的感受。正如韓中文化城聯署貼中寫道的,韓國人越來越擔憂韓國被「中國化」,為「或將失去自身文化而感到不安」。

「我們什麼都沒做,中國卻突然宣稱那些歸屬十分明確的東西(指泡菜、韓服等)是自己的,當然不可能不抗議」,韓國民間志願團體VANK的國際聯署組負責人金賢鍾告訴美國之音。該團體從事與韓國文化有關的交流和宣傳活動,就中國對韓國文化的歪曲行為發起了國際聯署活動,但卻遭到部分中國媒體和網民的攻擊。「中國先攻擊韓國,韓國進行了反駁,中國卻散播韓國攻擊中國的說法、歪曲事實。(中略)我們感到比較可惜的一點是,大部分中國人只能接觸到中國媒體生產的內容,看不到其他渠道和媒體報道的信息,於是相信這些就是事實、予以全盤接受。」

中國為何會在文化領域表現得如此霸道?「當前中國政府特別強調文化自信感,從國家軟實力的角度出發,戰略性地強調文化。從這一點來說,中國境內所有少數民族的文化都是很有價值的,所以才會強調(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文化也屬於中國」,一位不願具名的韓國中國問題專家告訴美國之音。

此外,文化所創造的經濟利益也是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這位專家表示,比如韓流帶動泡菜在全球走紅,中國國內外對泡菜的需求日漸上升,四川等中國泡菜產地是很樂意搭韓國泡菜的順風車的。 

中韓合作面臨民意阻力 

需要看到的是,韓國政府對待這類文化矛盾時則採取了低調處理的方式,究其原因還是韓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存在與中國合作的需要。在經濟領域,僅從韓中文化城項目所在地江原道的情況來看,中國不僅是當地最大的出口對象國,還是其最大的旅遊客源國。為此,在過去10年間,當地政府新設了專門負責對華貿易的部門、大力吸引中國資本,與中國企業簽署了超過3萬億韓元的諒解備忘錄。

韓國的經濟需要無疑為中國鋪展政治戰略提供了空間,韓中文化城(中國複合文化村)就被中國視作「一帶一路」的文化項目。據《人民日報》報道,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副主任陳強表示,在韓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一座中國複合文化村,正是中國優秀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和典型範例,將成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和品牌。

再從政治上來看,韓國最迫切希望解決的朝鮮問題同樣離不開中國。出於這種考量,韓國政府也主動地尋求配合「一帶一路」。韓國總統文在寅在2019年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首腦會談時曾強調韓國新北方政策與一帶一路的連接,並於去年初指示尋找相關政策項目中可連接的部分,以達到擴大中韓經濟合作、通過中國擴大與朝鮮合作的目的。在今年4月初舉行的中韓外長會談上,雙方再次商定繼續摸索連接韓國新南方、新北方政策與一帶一路的方案。「新北方和新南方政策本身可以與任何一個國家合作,但是目前韓國必須解決南北關係問題,單憑政府的力量已達到極限,因此才會將與一帶一路的合作視作一個新方案」,韓國國立釜慶大學中國學系教授徐暢培向美國之音指出。 

不過未來兩國間的合作將面臨越來越大的民意阻力。在韓中文化城事件中,一個爭議點是江原道知事崔文洵將該項目稱為「文化一帶一路」,引起了「支持中國大中華民族意識」的指責。此外,近日京畿道抱川市的一個中韓智慧農場合作項目也被質疑有中共直接參與,意識到輿論的抱川市政府急忙澄清該項目為純粹的民資合作。 

徐暢培認為,韓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恐怕都很難好轉。「中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實際上需要思考如何與周邊國家共生共贏,中國非但沒能做到這一點,還不斷發出強壓性的聲音。韓國和中國應該作為互相平等的國家來締結關係,但是中國對韓國的態度並非如此。(中略)未來較長一段時間裡,韓國國民很可能不會認為中國是對韓國態度友好的夥伴,而是一個令人倍感負擔、讓周邊國家為難的形象;我認為這個問題不會那麼容易地得到解決。」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