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長者的心理健康

自古以來,「延年益壽」 都是人類面對死亡的恐懼所衍生的期盼。人體老化其實是自然現象,我們的身心會交互影響,所以對年長者造成的影響可能包括:因為身體衰退產生的挫敗感;因為免疫力降低而產生對死亡的擔憂;因為感官系統的退化而對周遭事物的不信任感。這些都是老化對長者心理健康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現代科技讓人們的預期壽命變得更長,不過很多年長者當發現自己的老化與周遭不斷快速變化的世界形成強烈的對比的時候而收到衝擊,並且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

 

• 失落感(A Sense of Loss):退休不再工作後,失去原本的社會地位與社會認知,無法認同自己。

• 無用感 (A Sense of Useless):覺得自己沒辦法繼續貢獻社會,給伴侶,子女造成負擔。

• 自卑感 (A Sense of Self Pity):覺得變老後會被別人所嫌棄。

• 懷疑感(Suspicion):因為身體機能的退化,感官敏銳度退化,變得疑神疑鬼,患得患失。

• 悲傷(Grief):由於家人親友的離世而感到痛苦與孤獨。

• 恐懼感(A Feeling of Fear):面對老、死、病、痛無法掌控,因而產生畏懼。

• 無助感(A Feeling of Helplessness):由於衰老而無法心想事成。

• 依賴感(A Feeling of Dependency):事事求助於子女,無自主感。

• 矛盾感(A Feeling of Ambivalence):需仰賴家人照顧,又不服老,內心很衝突。

• 罪惡感(Self – blame):對過往所做的決定而自責、悔恨。

 

長者的心理健康問題是個很複雜的議題。長者心理健康的層面很廣泛,生理、心理、社會等等因素加總起來都會有所影響。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定義。沒有罹患精神疾病並不是心理健康的唯一標準,而是在健康的狀態下,個人可以運用自身的能力來應對來自生活的壓力,在必要情況下展現出工作效率並對社會有所貢獻。

 

住在墨爾本的68歲的陶阿姨退休前是一名高中教師,與先生結婚超過45年。她的三位子女都已經成年成家立業。陶阿姨與先生開始進入了所謂的「空巢期」。「空巢期」是指因為子女的未來規劃全部離開家庭,只剩下雙親單獨居住生活。陶阿姨原本會參加社區內跳舞的活動,為了鍛煉身體也每天早睡早起。反而是陶阿姨的先生,總是留在家裡,每日看報、看書、看電視。陶阿姨與先生最近經常發生口角,她還有心悸的症狀。她的睡眠質量變得很差,深夜會感到恐慌,呼吸不暢,白天也覺得非常的倦怠。

 

陶阿姨去家庭醫生那裡諮詢,並且看了心臟科專家,發現只是血壓稍高,伴隨一點心率不齊,醫生告知服藥就可以控制。但是隨着陶阿姨的症狀沒有減緩。 最後還是跟心理健康醫生諮詢過後發現陶阿姨有明顯的焦慮情緒,經過心理諮詢、心理疏導,醫生給陶阿姨推薦了抗抑鬱的藥物,她的情況才有所緩解。

 

無論是長者朋友還是身邊的其他人,當精神疾病的相關症狀出現時,不是所有人都會比較敏感,很多時候需要到心理健康專家處做綜合的評估。為了自己與家人、好友的身心上的福祉,我們都應該對於長者的情緒上的起伏保持警覺。

 

 

年長者常見的心理疾病

失智症(Dementia)不是單一項疾病,而是一個症候群。失智是因為腦部的病變、腦功能下降所引起的。

研究顯示,大約12% 的失智是可逆的。所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即使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能夠完全恢復大腦的功能。但是對於失智症合併的情緒的症狀,可由身心科的醫師給予藥物後有所改善。

可能發生的心理變化:性格改變;抑鬱;焦慮;行為不當;偏執;激動;產生幻覺等。

老年憂鬱症(Depression):憂鬱症其實在生活中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常見。

請注意:老年憂鬱症並非是人類正常老化的必要進程。年紀大了不是一定要和心情差,個性古怪聯繫起來。這種憂鬱症狀是可以治癒的,我們要積極的應對,保持對生活的活力。

其症狀包括:抱怨;胡思亂想;煩躁不安;對死亡的恐懼感增加。

 

焦慮症(Anxiety)及其相關疾患包含:恐慌;恐懼;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

 

隨着年齡的增長,長者會遇到心理上的挑戰,相對而言不安與焦慮感也會跟着上升。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些對於心理方面的挑戰,就可以為長者創造更合適的環境進行干預以及治療。

物質濫用(Substance Abuse):比如說,有些長者不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尤其是安眠藥一類,經常幾種混合一起吃。或者有的長者因為擔心睡眠不好,不僅晚上吃,白天小睡也要吃安眠藥。這些不依照處方且自行增量的行為,就是物質使用失調。

 

長者的心理需求:被需要和獨立自主

中華傳統文化認為年長者就應該「以享天年」,「安養晚年」,然而,隨着社會變遷,家庭觀念改變,也讓不少老人感受到了現代生活的辛苦。「錢「 對於華人長者來說,永遠是逃不脫的話題,但錢也不是我們生活的全部,心理需求的滿足才是用錢買不到的。關注長者的心理健康建設,修正刻板觀念,不斷學習,了解長者心裡的知識,才能進一步協助長者安排生活環境,調整養老的認知。

 

根據十年前的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有兩種情況下長者對生活的滿意度高:

1. 當長者獨立生活自主性高的情況下,生活滿意度則高。

2. 當長者與成年子女的情感健康,生活滿意度則高。

 

長者該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長者朋友以及家人應該好好看待老化對我們全面性的影響。不可只顧着保養身體而忽略心理健康的建設。

 

維持生理上的健康。

接受高齡,珍惜生命中的美好。

活到老學到老,有奉獻精神。

保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其實以銀髮族的姿態活得有意義、活得開心灑脫,也非常值得我們去努力!

 

快樂生活居家養老

快樂生活服務機構,助您安享幸福晚年生活!快樂生活採用自主管理模式,以極低的管理費率和透明的護理收費,讓您最大程度使用居家養老津貼,使用更多服務種類,使用更長服務時間!我們採用完全透明的收費標準,經驗豐富的工作團隊,了解您的文化和傳統!

電話:1300 911 728

微信:happylivingaus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