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北京一位「正黃旗大媽」把自己整上了熱搜。
在網友上傳的現場視頻中,這位自稱肢體殘疾的大媽,在大聲指責別人沒有第一時間讓座,並且使用了地域歧視,稱「臭外地的,上北京要飯來了。」
如果只是到這個程度,可能還不至於火遍全網,大媽把歧視藝術上到了新高度,自稱是「正黃旗」的,有「通天紋」。
現在,大媽為她神奇的腦迴路付出了代價,據警方最新消息,63歲的聞某珍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按說變着花樣歧視的大媽被拘,是大快人心的事情。可是看看相關新聞後的跟帖,不得不讓人感慨,不少網友的素質還是挺讓人感慨的。
不少人覺得,大媽的行為雖然道德有虧,可行拘是不是有些誇張?所以好奇到底是按照哪條法律行拘的。
因為之前有媒體採訪公交集團,相關工作人員的回應就是,「目前從法律規範上來說她可能沒有明確的違法行為。」現在既然行拘,還是應該把具體法律依據公布,這樣也能使處罰超越於個案,形成普遍的示範效應,讓更多人明確法律的邊界。
其實就個案來說,大媽的辱罵聽着雖然可氣,可氣中又夾雜着可笑。想想看,一個自視甚高的「正黃旗」人,要來爭搶公交座位,然後通過口無遮攔尋找優越感。對別人的傷害性不強,對自己的侮辱意味極大。
對這樣的「前朝遺老」,批評下,其實多數人也就解氣了。正黃旗大媽家境到底如何,旁觀者無從知曉,但很多人的一種推斷是,越是家境慘澹失意的,越是容易仇視外地人。
失落感之下,人總是要尋找一種「假想敵」來自我安慰。這其實不局限於北京,存在地域歧視的城市,普遍有這規律。
存在當然不等於合理,這種民間情緒需要疏導,但其危害性也有限。頂多不過就是一種情緒發泄罷了。
如果說行拘嚴懲,是出於對地域歧視的零容忍,那更希望這種從嚴,能延伸到更多的公共領域。
在人員流動性已成常態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城市,在極力吸納「外地人」。可是需要看到的是,在這個潮流中,戶籍思維依舊濃重。降低戶籍門檻的同時,公共服務依然是和戶籍綁定的。
如果不能取得一個城市的戶籍,那所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務,依然是和「本地人」人有別。外地人的孩子要上學,甚至買房買車這樣的消費權利,都要低人一等,有「討飯」的感覺。
這對「外地人」的傷害,要比一個正黃旗大媽的無理辱罵嚴重多了。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聲道)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6f843079-6c0a-4d56-957f-cc52fef726a6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