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一粒沙,落到一個人頭上,便是一座山。
2021年,樓市風雲變幻,大起大落之間,無數悲歡離合。
01
「我斷供了,房子沒了,倒欠19萬,幾乎失去了一切」
年底,一位斷供人的自述衝上熱搜——
他只有35歲,卻似乎放棄了自己的人生,皆因一套房子。
2017年他在燕郊買了一套140㎡的三居室,總價426萬,貸款298萬,每月月供1.68萬元,迄今為止已經還了80萬。
而已經償還的80萬中,有16萬是本金,64萬是利息。
再算上此前給出的128萬首付,已經有208萬搭在了這套燕郊的房子上。
然而,可能是因為夫妻倆都在互聯網/教培/房地產行業,行業形勢巨變後,他突然發現,自己還不起房貸了。
斷供7月後,他一合計:這套房子如果賣出去,市場價頂破天也就240萬,成交了還要倒給銀行40多萬,乾脆直接斷供得了。
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就在下定決心斷供後,他還被判處償還利息和律師費共計19萬元。
最諷刺的是,這裡的律師費,還是銀行起訴他所花的費用。
人到中年,他已經一無所有。
從31歲開始打拼,所有的積蓄和青春,以及四年的辛苦勞作,全都搭在了這套房子裡。現在,他不僅要再還19萬,甚至還成為了失信人。用他的話說,就是「幾乎失去了一切」。
別急着罵「炒房客活該」。像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只是最不幸的一個。
當下,無數在北京工作的年輕人,被房價一逼再逼,不得不撤退至五環外,甚至是環京地區。
02
環京,正是這一代「北漂」年輕人最後的庇護所,儘管生活如此艱難。
為了省錢,有人住在廊坊,每天5:30起床,天沒亮就出門,班車-地鐵-共享單車,就這樣跨省通勤來回6個小時,在漫長的路途上合眼勉強補眠。
有人搬進長租公寓,卻遇到暴雷,背上「房租貸」後,還要忍受房東想盡千方百計將他們掃地出門——拆門、用菜刀砸門、噪音騷擾、偷偷換鎖……
還有人忍受着逼仄和全無隱私的居住條件,住進了群租房,到家才發現自己的房間已經被拆掉了,行李被丟了一地。
但是不管怎麼努力,工資也沒法趕上北京房價上漲的速度。
眼看着房價一日一個價,聽着「北京給不了你的,燕郊都能給」的廣告標語,他們急急忙忙在燕郊上車,希望能早日置換到北京,換取一條進京的通道。
想要有個家,已經成了他們的執念。
孰料一朝政策變動,限購一出,最高攀至4萬的燕郊房價瞬間被膝斬,一度跌到1.8萬。承載着進駐北京美好希望的房子,瞬間成了負資產。
在燕郊買房,目的就是為了逃離燕郊。
而現在,他們不得不用盡餘生,繼續耗在自己高價買入的房子裡,耗在燕郊。一通努力過後,「北京夢」反倒離他們越來越遠了。
03
如果說,在燕郊買房的人,或多或少還存在投資的目的,那麼,不幸買到爛尾樓的人,就是當下時代的一大悲劇。
2021年,多家高槓桿舉債發展的房企,在承壓下陸續傳出暴雷的消息。
現如今,「增值」甚至說「保值」,已經淪為了買房第二需求。大家最大的希望,就是房子能夠如期交付。
多麼卑微而樸實的願望。
就在今天,當人們滿心期待新一年到來之際,泰禾集團杭州大城小院的業主們,還圍在施工現場維權,希望項目加快復工進度。
他們不指望「新年新氣象」,只希望自己真金白銀花了幾百萬買的房子能夠復工。據業主爆料,今天正是第一批交付節點,而他們等待這天已經有兩年之久。
據浙報集團旗下的銀柿財經記者報道,這一項目終於領到了預售證,且開始線下悄悄銷售了。目前計劃項目推遲至2023年6月底交付。
事實上,去年2020 年 12 月 31 日,正好是泰禾全國爛尾樓盤業主維權日。
一年過去了,部分業主驚愕地發現,與他們而言,新的一年似乎沒有變好。
杭州的大城小院項目,僅僅只是泰禾旗下爛尾項目的其中一個縮影。
光是截至2021年四月,泰禾全國四十多個項目均出現爛尾現象,70 億元購房款被移用,初步估計已經導致十多萬人無家可歸。
這些來自全各國各地的受害業主,遍布北京、上海、南京、福州、廈門、深圳、蘇州等地。
他們有的為了談判,在泰禾總部席地而睡,一刻也不敢離開;
有的連續半年在售樓處輪流值班,防止項目偷偷賣房;
有人在微博連載自己的維權日記,引來大批業主抱團痛哭;
更有甚者,讓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在六一兒童節當天,舉着橫幅在售樓處流着淚吶喊「我們要回家,我們要上學」。
據業主們自述,有人的婚期因此泡湯,另一半也在漫長的維權中心灰意冷,另覓他偶;有人的丈夫一時氣急腦溢血,至死未能等到自己房子交付的那一天;有人只能帶着自己的小孩,四處租房……
何止泰禾一家。
華夏幸福、佳兆業、恆大等多家百強房企,2021年來接連傳出停工的消息。在這一年,我們看到有房企雇群演進工地假扮復工,還有房企派出三兩工人在工地除草……
6 月 30 日,濟南的一場大雨,讓綠城一個在建的項目 ” 春來曉園 ” 轟然倒塌。
當赤裸的腳手架暴露出只有三層的真實進度時,不知道已經把預售證騙到手的負責人,會不會想起董事長李軍在 2018 年說的那句:
「這兩年是房地產最糟糕的兩年…… 這兩年買到的可能是全國最差的房子,維權潮會在這幾年出現。」
一語成讖。三年過去了,我們不得不承認李軍描繪的未來已經成真,甚至更糟。
04
「我不是炒房客,我只有這一套房,可以去調查。」
2021年二月,「炒房示範區」深圳使出一招前所未有的二手房指導價,把全市所有小區都納入了房價考察範圍。
最嚇人的是,這一招將直接影響信貸發放——也就意味着,二手房的流動性直線下降。
例如,一套一千萬的房子,指導價變成六百萬後,銀行只會按照六百萬來發放貸款,買房人不得不額外給出四百萬的首付,直接卡死了大部分人上車二手房的通道。
一向跟着深圳漲跌的東莞也不例外,2021年10月跟進,出台了二手房指導價,普遍是市場價的7折。
有業主的心態立馬崩了,次日就給住建局寫了一封訴求信,原文如下:
「為了小孩上學,我省吃儉用,掏空六個錢包,還欠了一屁股債,於2021年1月份在松山湖以600萬的價格買了一套住宅,現在被你們指導成了300多萬,老婆不能接受這個事實,現在要和我離婚。
我請問住建局的領導們,能否幫我把房子退回給原業主,我按照目前的價格再重新買一套,如果不能,我現在每個月21000多的房貸要不要還?市值300多萬的房子,我已經出了180萬,我不能接受。
我不是炒房客,我只有這一套房,可以去調查。」
六百萬的房子,在指導價中幾乎腰斬,直接變成三百萬,這個業主已經徹底急眼了。
有很多人對此冷嘲熱諷:買漲不買跌,我退!有沒有點契約精神?房價漲了你給業主還回去嗎?
而對於這個業主而言,他只看到了自己辛辛苦苦買下的房子,瞬間貶值一半。
炒房客確實不值得原諒,但是當普通人的資產一夜折半,這種心理衝擊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實在巨大。
05
對於很多人而言,2021都是非常困難的一年。
疫情肆虐,教培「雙減」,房地產飽受打擊,中介倒閉潮此起彼伏,互聯網迎來一波裁員潮。就業變動,房貸卻不會減少。
前幾天有個新聞讓人印象深刻,鄭州一位從事培訓工作的小哥,經歷了水災和疫情之後,徹底「扛不住了」,公司倒閉後,他只能跑去送外賣。
然而,錢還沒攢夠,法院的判決先送過來了——「法院依法判決彭某償還銀行借款本金、利息及罰息共計40萬元。」
還有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再深圳工作的產品經理蔡曦,跑回湖南面試時,不小心被炸傷,就在救護車上,他還喃喃自語:「我後面還有面試,東莞的房貸還沒還清……」
當然,最後這兩個新聞都有着不錯的結尾——
鄭州小伙跟法官溝通後,銀行決定暫緩起訴,給足他時間還款;
蔡曦最後保住了性命,現在已經開始工作一個月,據他表示,接下來只希望「更加熱情地工作和生活」。
2021年,生活很難。
但是,一切表面粗糲的生活背後,總會有所轉機:
一切都在回暖,一切都在走向希望。希望2022年,會是一個好年。
祝福你,我的朋友。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樓市黃大大,原文已被刪除)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6e9ad2ce-4f7e-4931-a61c-5f34bacf3571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