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日:普京得罪不起的女人們

「偷雞不成蝕把米」這句成語,可能最能準確的形容丁丁同志此時的心情。在奉行中立政策長達200年的瑞典跟隨芬蘭的腳步,正式宣布申請加入北約後,丁丁沒有繼續此前「會有嚴重後果」的嘴炮,而是來了一句「北約擴張至這些國家並不對俄羅斯構成直接威脅。」

啥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認慫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丁丁管不了了。說實話,瑞典作為一個200年時間裡恪守軍事不結盟的國家,二戰中歐洲烽煙遍地,都能保持中立,現在居然被逼到要改變國策迫切加入北約的地步,這事除了俄國這種奇葩,其他國家還真做不到。而芬蘭的加入將使俄羅斯和北約國家之間的邊界延長約1300公里。北約和俄國人隔着一堆左右為難的小弟幾十年,終於變成了四目相對、觸手可及的鄰居。俄國人一直在吹噓的北約架炮在家門口的威脅,在丁丁的不懈推動下變成了現實。而且芬蘭的國境線距離俄國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只有170公里,這個距離,短程導彈就夠了。而且芬蘭準備向美帝購買多達64架F-35戰鬥機,這要是成軍,那連烏克蘭的單兵導彈都扛不住的俄軍,拿啥來上賭桌呢。

丁丁同志喊了二十年「你別過來啊,過來我就真幹了啊」,結果變成了現在「你過來也沒啥,對我沒威脅……」玻尿酸打得少了,看來硬漢的氣質也受到了影響。特別是他面對的對手,其實是兩個看起來很普通的女人,瑞典的女首相安德松,和芬蘭的女總理桑娜·馬林。尤其是後者,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輕的女總理,她當選的時候,僅僅34歲。她可能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從餐廳服務員到總理的政治人物。

歐洲國家女性在政壇上占了半邊天早就是普遍的事實,但在北歐國家更為誇張,目前北歐五國政府首腦有4個是女性,剩下的挪威其實前一任也是女性。但即便如此,像芬蘭總理馬林這樣既沒有顯赫的學歷也沒有豐富的從政經歷,出身又極為有爭議的姑娘,年紀輕輕就被推上一國之宰的地位,還是讓人極為驚嘆的。

馬林1985年出生在一個女同性家庭,這個另類的同性家庭比較拮据,住的是政府補貼的公租房。兒時的馬林成績也不怎麼樣,高中畢業後為了生計曾經當過收銀員、服務員等。打工攢夠了學費才去讀了個極為普通的芬蘭本地大學。2018年她還未婚生子,平時也和普通的女性一樣喜歡曬吃曬喝曬娃曬美妝……她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過懷孕時的自拍照,發布過自己的母乳餵養照片。2年前,她甚至為時裝雜誌拍攝了一張低胸深V性感照,這些東西加起來,一般人是無論如何不會和政治人物掛鈎的。這樣一個普通的姑娘,「能力之外的資本等於零」,卻從22歲開始加入政壇參選地方議員開始,一路開掛,最終被選民推上了總理的寶座。在她執掌的芬蘭政府中,內閣19名成員12人是女性。而且很多跟她一樣,都是三十出頭的年輕人。

就是在這樣的年輕人的治理下,芬蘭一樣欣欣向榮,所以治理國家其實真的不是什麼難事,公器公用,那麼幾個姑娘就能打理得井井有條,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2019年的時候愛沙尼亞內政部長馬爾特·赫爾梅曾經在在廣播節目中嘲諷馬林的收銀員出身。馬林很大度的回應說: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可以接受教育並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一個收銀員能成為總理,這就是芬蘭的偉大。

當然,丁丁同志估計很難理解這種偉大,他只能理解除了他地球就不轉了的偉大。馬林近期力推芬蘭加入北約,曾經說,”唯一威脅到歐洲安全,並公開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是俄羅斯。”這樣一個三十出頭的北歐小姑娘公開羞辱俄羅斯人的天花板,心酸啊。

當然,我想丁丁怕也是習慣了,歐洲幾十個國家的女性領導人裡面,沒有懟過他的,怕也是很難找了,除了依然對他保持熱情的俄羅斯大媽,其他國家的女人都不好惹。

說完了北約的事,我們回頭看看烏克蘭。最近幾天馬里烏波爾守軍棄守的消息讓很多人有了點小擔心。其實是大可不必,我們慢慢說。

在大部分中國人的英雄史觀裡面,寧死不降或者壯烈殉國是隱性的標準。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面,人的生命往往不及家國大義重要,所以似乎死節是所有英雄必然的歸宿。所以哪怕是百戰盡忠的壯士,但凡涉及忍辱偷生或者力窮而降,那就是污點了。最典型的如導致司馬遷遭受宮刑的「李陵事件」,李陵率軍血戰匈奴主力,以少戰多,以步對騎,最後在彈盡糧絕、救援不至的情況下投降。結果別說英雄了,比當逃兵還慘——換來的就是後方家族滿門抄斬。司馬遷這種比較講人性的旁觀者覺得不妥說一句公道話,也被連累下獄。

中國人在秦漢之後形成的二元史觀裡面,是沒有人性調和的中間地帶的。只論結果,不論過程。

但是西方人對於英雄的認定不太一樣。比如美國共和黨重量級大佬,參議員麥凱恩,當年參加越戰的時候戰機被擊落而被俘,關了5年,落下終生傷殘。回國後得到了英雄般的禮遇,這段被俘的經歷成了他從政的一個大賣點。因為美軍作戰對於軍人有一個基本原則叫Code of Conduct,總共有六條準則,大意就是被俘並不可恥,只要堅守軍人的原則,不背叛自己的國家和出賣情報,那麼就依然是英雄。

在日常生活中,守衛馬里烏波爾的Mykhailo(42 歲)是一名職業音樂家。他彈吉他和鋼琴。

理解這些,可能就更有利於我們理解這兩天馬里烏波爾的烏克蘭守軍所謂的「投降」。首先要說的是,其實嚴格地說不存在所謂的「投降」,鋼鐵廠最後的守軍是根據烏克蘭國防部命令放棄抵抗,同時根據俄烏雙方達成的戰俘交換協議,作為戰俘列入交換名單。烏方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保全這最後的一批守軍的生命。

馬里烏波爾之戰我在此前的文章中已經說過很多了,說他是新的斯大林格勒之戰,或者四行倉庫之戰都不為過。這場戰鬥將來是一定會拍成電影的。在極其惡劣的情況下血戰83之後,烏方孤軍的堅韌和頑強都已經充分的向世人詮釋了作為軍人應有的勇氣和決心。英雄不該以生死而論,在已經盡到了軍人職責的情況下,玉石俱焚並不是英雄最好的歸宿,活着更好。所以放棄並不可恥。烏克蘭國防部命令他們棄守是明智的。

付出慘重代價占領馬里烏波爾的俄軍也很難說獲勝,83天的戰鬥,多個高級將領陣亡於此,數千士兵橫屍街巷,才奪取一個對戰局影響不大的廢墟,怕是笑不出來的。而且將來能不能在烏軍的反攻中守住,也是未知。

在俄烏戰爭之初,俄軍控制了基輔、蘇梅、切爾尼戈夫,哈爾科夫等4個州,烏克蘭北部的一半區域盡在俄軍之手,現在基本上也丟的差不多了,只剩下哈爾科夫東部的小部分區域,而且頓涅茲克州的戰鬥沒有大的進展。在最重要的烏東哈爾科夫戰場,俄軍已經被趕回邊境線,甚至面臨被反攻的烏軍分割包圍的風險。烏軍第127國土防衛旅在其官方的Facebook頁面上發布了一段視頻,顯示該部12名士兵沿着小徑穿過樹林,而來到烏俄邊境,且在當地插上一根畫着烏克蘭國旗標誌。據悉,這支部隊在本月15日就已經打到了俄烏邊境線。從這些跡象上看,俄軍在哈爾科夫徹底敗退已成事實。

英國國防部也在15 日發布最新情報,認為俄軍在烏東攻勢中投入了約一百個營級戰術小組,目前可能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其在烏東地區的進攻已經陷入停滯狀態。昨天更傳出俄軍第70近衛摩托步兵旅公開譁變拒絕再戰的消息。在此等窘境之下,5月15日,俄羅斯塔斯社報導稱,俄駐美大使阿納托利·安東諾夫接受採訪時表示,莫斯科「不會在烏克蘭投降」。

從勸烏克蘭投降到我們不會投降,丁丁們更像是煮熟的鴨子,只剩下嘴硬。

(全文轉自作者臉書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