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戴河會議結束之後,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以不同路、不同行的方式現身南北兩地,習去了遼寧錦州,李去了廣東深圳,這一南一北的異地出訪,這種話語不同調、殊途不同歸的景象,意謂中共黨內已經出現「南轅北轍的路線分歧」;即使習近平順利於20大連任,未來中共政局也將走向假和諧、半穩定的狀態。
習李一人一把號,各唱各的調
習近平的錦州之行,第一站就考察了「遼瀋戰役紀念館」(台灣稱「遼西戰役」),強調「共同富裕、皆大歡喜」,發出的是「毛派作風」,一種懷舊主義的左傾路線;李克強的深圳之行,強調穩經濟,要求「經濟大省挑大樑」,在考察鹽田港時,李克強強調「中國開放還要繼續往前推進,黃河長江不會倒流」,表現的是「鄧派作風」,也就是繼承鄧小平改革開放的路線。換言之,習李不同調、路線不齊一,反映出中共正處兩條路線的鬥爭,雖然隱而不發,但依然是一場深層鬥爭。
實際上,習李南北分頭出訪,恰巧反映了中共當前的政經危機。習近平以緬懷「遼瀋戰役」試圖提振士氣、鞏固民心,實際上又是「大話治國」的再度表演,一個只能借用歷史榮光來充當自己的頂上皇冠,正說明習近平底氣空虛、良政無多;至於李克強在喊出「黃河長江不會到流」之時,雖然本意是指中國經濟尚不至瀕臨崩潰,強調改革開放不回頭,但是在強調「穩經濟」之際,李也提醒南方六大經濟大省要確保財稅上繳中央,不可自給自足,意指不得暗藏「小金庫」,這透露出當前中共已經面臨國庫空虛、財政吃緊的窘態。
中共的「合法性危機」
北戴河會議之後,人們最為關注的是習近平權力地位的升降與浮沈,畢竟這是牽動大局、攸關命運的事件。
以西方政治學的理論來說,所謂「合法性危機」(crisis of legitimacy)適足以說明威脅習近平地位的三大因素:
1、動態清零造成總體經濟的下滑。這種傷筋動骨的經濟衰退,註定中共將走向「下行經濟」的格局,短期既無法復甦,長期也不容樂觀。
2、美中衝突、台海危機、中歐失聯、北歐脫共,全球圍中,這種戰狼四處咬人、八方為敵的衝突外交,使中國陷入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地步。
3、一帶一路宣告失敗,債務如山、催討無門;亞投行無人投資,機能停擺,形成虛設,造成財政空虛,國際重責。
習近平的「危機合法性」
相反的,以「中國政治學」的角度來看,「危機的合法性」(legitimacy of crisis)-以製造危機來鞏固權力-適足以說明習近平保住權位也有三個因素:
1、民族主義救習近平:以大外宣、造神運動塑造習近平的「神主牌」地位,也也就是粉飾太平、屏蔽矛盾,再以餵食韭菜百姓「民族主義鴉片」的方式,宣稱繼續掌權的必要性。
2、危機情勢保習近平:利用外部危機,製造黨內團結。例如不斷升高台海危機和美中衝突,宣稱危機之中不能沒有抵禦外敵的權力核心,主張只有「習總」在位才能抵制「帝國主義亡我之心」。
3、黨內分贓撐習近平:黨內高層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採取保持現狀來分贓權力的阿Q精神,大家和稀泥、卡位置,皆大歡喜。
習李關係:有沒有可能「習下李上」?
一種看法認為李克強將取代習近平,也就「習下李上」;這雖是猜測之詞,但並非毫無可能,只是機率甚微。
另一種看法是李克強早已倒向習近平,只會乖乖聽話。李克強的深圳談話,只是一場「臨別贈言」,雖出自肺腑,也是無力回天。
在我看來,20大李克強將屆滿退下,但習近平也未必志得意滿,只會在一種「走鋼索」的情勢下繼續掌權。理由是,李克強是中共歷來最弱勢的總理,缺乏派系背景,沒有倒習的膽識和力量,只能扮演救火隊隊長的角色;其次,李克強即使掌管全國經濟大權,也救不了中共經濟。與其充當習近平的炮灰,不如急流勇退。
中共政局:假和諧與半穩定
雖然北戴河會議之後,中共看起來平靜無波、一團和氣,但這種氣氛只是和稀泥、圖分贓、保權位的「假和諧」;大陸人民多數認為,與其接受習近平「共同富裕」看似華麗卻讓少數人為富不仁的主張,不如支持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種看似不公卻讓多數人安穩度日的路線。換言之,習李路線之爭,依然有如一股暗流潛伏於中共黨內,造成黨內權力結構的「半穩定」。假和諧與半穩定,將是中共未來政局的隱性特徵,但滄浪清水可以濯暗流,不僅黃河長江不會倒流,文明之路也不會倒轉,正必勝邪。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政治與文化評論家,全文轉自上報)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5fabee85-c9f5-4c59-b315-3e666203f4ac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