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中東歐峰會遭挫折

2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以視頻方式主持中國-中東歐17個國家領導人峰會,並發表了講話。該鋒會被稱之為「17+1峰會」。央視報導稱峰會獲得極大的成功,但西方媒體評論卻認為中國遭遇外交挫折。

據CCTV的報導稱,中東歐也是一帶一路在歐洲方向前期成果落地最多的區域,此次峰會是中國今年首場主場外交,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建立以來舉行的最高級別領導人會晤。在2月9日的主旨講話中,習近平針對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形象提出了「17+1大於18」的合作信念。

環球時報曾發表社評稱,中國與中東歐的關係十分牢固,絲毫沒有受到美國政權更迭的影響。

但法國世界報10日發表科夫曼的評論稱: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火藥等,但沒有發明算術。 所謂「17+1」峰會,17個歐洲國家,再加中國,可是17個歐洲國家中,有六個失蹤了,六國決定只派低層級的代表出席「峰會」。

報導評論稱,這一冷遇並未妨礙習近平在開幕式上宣布「 17 + 1大於18」。那人們是不是可以反駁說「17-6,小於11了。」習近平原話是這樣的:「我們本著『17+1大於18』的信念……」「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共商共建共享。」

據南德日報報道,17+1一開始就被歐盟視為是企圖分裂歐洲的機制,現在正在失去它最初的光環。新冠疫情爆發後更讓中國的形象變得黯淡,去年的17+1也因此被迫取消。

受到德國總理默克爾一手推動年底達成的「中歐投資原則協議」鼓舞,習近平決定於2月9日召集歐洲17國召開視訊峰會,並且取代一直代表中國出席這一峰會的李克強,由他本人親自出馬。報導稱,北京認為可以藉機向拜登顯示,歐洲遠不是美國的親信。

但事實上,中東歐國家對中國疑慮越來越重,對參加這一機制興趣大減。直到會議快開了都不知該派誰去。布拉格查理大學學者卡拉斯可娃表示:「天真的階段結束了」。

冷落中國的六個國家都是來自東歐的北約成員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斯洛文尼亞,以及三個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他們的總統或總理都沒有參加會議。

歐洲媒體觀察認為,對於習近平來說,這是一次嚴峻的外交挫折,顯示中國在東歐的分而治之策略正陷入困境,將打擊中國拉攏中東歐的努力。評論認為,這些國家急需外來資金,曾歡迎中共的一帶一路,但很快發現中共囯另有所圖,而且其外匯正在減少,無力支撐一帶一路的大撒錢行為,中東歐國家越來越不相信北京確實在提供他們最初想像的經濟待遇。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