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錢線: 存款去哪兒了?

消失的存款

2022年4月,中國河南省多家村鎮銀行相繼爆出客戶存款「失蹤」事件。這其實不是中國大陸的銀行第一次爆雷,其規模也不算大,但在當下中國經濟危機重重的背景下,引發了廣泛關注,也對市場情緒產生了不小的衝擊。

從4月開始,河南境內的4家村鎮銀行,包括禹州新民生村鎮銀行、上蔡惠民村鎮銀行、柘城黃淮村鎮銀行、開封新東方村鎮銀行,在幾乎同一時間毫無預警地突然關閉了線上取款和轉賬渠道,引發了儲戶的大規模恐慌。所謂村鎮銀行,是指經中國銀保監批准,由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法人或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可以看成是農村社區銀行。根據相關規定,村鎮銀行的最大股東必須是商業銀行且持股比例不低於20%,並且只能在本縣區內發展業務。

既然業務範圍不出縣,而且做的也都是農民的小筆信貸,怎麼這麼容易就出事了呢?還鬧得這麼大?唉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了,這種地域限制的規定繞過去實在不要太容易。這幾家村鎮銀行通過與各類互聯網第三方金融平台合作,在這類平台上發售它們所謂的「存款產品」,一下子就把業務範圍擴展到全中國。這些平台中不乏百度旗下的「度小滿」,小米旗下的「天星金融」,中國人壽控股的濱海國金所等一線大平台。許多投資人首先出於對平台的信任,被相對一般銀行更高的利息吸引,又看明白了這確實是銀行存款而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投資項目才投了錢。雖然在2021年,央行出規定要求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平台吸收存款,村鎮銀行的存款產品不得不從第三方平台上下架。但很多儲戶在這幾家銀行的客戶經理的熱情邀約之下,又轉至這些銀行的微信小程序辦理存取款業務。這些儲戶的心理是相似的:「村鎮銀行再小也還都是個銀行,我辦的是存款又不是買什麼亂七八糟的理財,存款受法律保護的啊怎麼會出事呢?」

大部分客戶通過互聯網購買的是這些銀行的7天通知存款類產品,同類產品在大銀行的利率一般是年化1-2%,而通過互聯網購買的村鎮銀行存款產品年化收益率高達4.2%。顯然村鎮銀行是在高息攬儲,這其中自然會有風險,一旦他們的資產端業務出現什麼大的風險確實有可能讓存款無法及時兌付。不過我4月份在財經媒體的犄角旮旯剛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也沒覺得是什麼大事,就算鄉鎮銀行家底薄弱一些,資產端也就是貸款的業務不還是跟着負債端也就是存款的規模走的,只要還在遵守銀行監管的各種準備金比率,應該是能應付擠兌以外的各種情況的,而擠兌本身是可以靠一些安定人心的小手段消除的。當地政府出於維穩考慮,還是會想辦法儘量擺平這事的吧?

沒想到這事情的走向卻讓人要高喊「不會吧,不會吧」。這4家村鎮銀行的大股東同為河南許昌市農商行,而這家銀行本身就已經一團亂麻了:股東多達76家企業和個人,其中一半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甚至年初其副行長還被懸賞通緝。許昌農商行在近期還把自己的大筆股權掛到網上拍賣。據不完全統計,這家銀行至少四分之三的股份是通過代持形式為隱秘股東所持有。而這家銀行在村鎮銀行危機中的表態也十分奇怪。首先是第一時間跑出來說,我只是個股東,並不控制這幾家銀行的經營,出什麼事情跟我沒關係。這幾家銀行是被同一家企業——河南新財富集團實際控制,可這家公司已經於2022年2月撤銷了!

大股東跑出來說「我不是股東」,後面的劇情便可以理解了。這幾家銀行現在統一口徑表示:我們作為村鎮銀行,存款業務必須在本地辦理,根本沒有什麼線上途徑。你們這些錢本來就沒有存進我們銀行里,而是存進了別的地方被騙走了。你們受損失的人趕快去報警吧,跟我們沒關係啊。

這對於儲戶們可謂是晴天霹靂,這很可能意味着他們的錢徹底拿不回來了。說到這裡,我們就要來介紹一下,中國的銀行會不會倒閉?真倒閉了要怎麼辦?

銀行垮了怎麼辦?

我記得十幾年前我大學剛畢業在銀行網點實習時,帶我的師傅經常跟我說「記住這錢不是你的,是國家的」——這話其實不大對,櫃檯里的錢明明是客戶的嘛。不過這確實體現了中國的銀行都不同程度地沾點「國家信用」。銀行一直是最賺錢的行業,銀行牌照也是最有含金量的牌照,非銀行企業里的頂級富貴者如阿里騰訊平安,拿一塊銀行牌照也是要費九牛二虎之力。90年代後期已經技術破產的國有大銀行,是國家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幫他們剝離不良資產救回來的。銀行倒閉這種事情,確實遠離大部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但中國確實有過4家銀行倒閉。前三家集中在90年代後期朱鎔基鐵腕整頓金融業的時候,包括著名的海南發展銀行。第四家是2020年8月宣告破產的包商銀行。這家銀行曾經以小微企業金融業務方面的大膽創新聞名,支行遍布各沿海發達城市,曾被國際評級機構評為亞洲十佳銀行,資產規模一度達5000多億元。但因為被大股東、資本大鱷「明天系」把持,資金被大股東利用缺乏風控的貸款不斷掏空,占用資金高達1500億元。在「明天系」掌門人因為捲入中共高層權力鬥爭而「被失蹤」之後,包商銀行業務停滯,這一窟窿一下子被暴露在公眾面前。而天降偉人對「明天系」的親自出手也讓這家曾經的「地方城商行逆襲典範」失去了翻身的機會,只能宣告破產,其業務由其他銀行接管。

包商銀行作為全國排名前50的大型城商行,其破產時存款餘額超過2000億元,客戶數量400多萬,都遠遠高於這次出事的河南幾家小村鎮銀行,但對包商銀行的處理卻是相當平穩的。首先是為其指定了業務接管銀行,央行還給這幾家「奉旨背鍋」的銀行專項資金支持。其次是啟動了存款保險機制,承諾使用存放在央行的存款保險金給予存款客戶最多50萬元的補償,這一金額超過了99%客戶的存款額。而且在企業客戶、金融機構客戶、銀行同業客戶的一再爭取之下,最後所有5000萬以下的存款都得到了全額償付。

對包商銀行破產的處理,其實算是一次化解金融風險的成功案例,特別是第一時間啟動存款保險機制,給人數眾多的個人客戶吃了定心丸,反而強化了銀行業整體的信譽。但包商銀行的崩塌,也暴露出中小銀行存在的被某些特定股東控制,大股東占用銀行資金的問題。這次河南村鎮銀行危機,很多人也懷疑是類似的原因。而大部分儲戶則寄希望於像處理包商銀行善後那樣,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補償。但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這幾家銀行並沒有倒閉,而他們的錢卻似乎沒什麼希望拿回來了。因為官方公布的事件定性是:他們的錢根本沒有存進銀行,既然不存在存款,那麼銀行不需要為這筆錢負責,更牽扯不上用存款保險賠付了,沒有存款就沒有交保險金啊。

小縣城裡的資本大鱷

這個結論卻是太過荒唐但它卻是真的。按照官方調查結論:這些通過第三方平台存入的錢根本沒有存進銀行里,而是被轉入了銀行實際控制人——河南新財富集團控制的賬戶,然後不知所蹤。也就是說,這些錢是被騙走了。河南警方對這起案件的定性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意味着這些儲戶就要像P2P乃至於民間借貸中的受損者一樣,需要等待警方從「騙子」那裡一點點把錢追回來再給自己賠償,這基本上等於錢打水漂了。

這些儲戶面對這個結論,一致表示就是衝着銀行來的,他們根本沒有聽說過什麼新財富集團。據報道,河南新財富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是一名叫呂奕的商人,此人傳說已經逃亡海外,新財富集團也於今年2月註銷。想通過這條線追回存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這個呂奕可謂十分低調,網上甚至找不到他幾張清晰的照片。但據一些調查報道稱,此人是河南多家農商行、村鎮銀行的實際控制人。然後又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給企業辦理融資,靜悄悄地控制了多家企業的大筆股權。此君所有的股份都通過代持控制,幾乎未出現在任何股東名單上,但其實際控制的資產少說也在幾百億的級別。呂先生龐大的隱形商業帝國的核心是蘭尉高速,管理河南境內幾十公里的一段高速公路,年收入在7億元左右,註冊於河南省尉氏縣,可謂縣城裡的巴菲特和索羅斯。

據媒體報道,這位尉氏縣的呂先生捲入了一系列經濟案件,包括2018年被判刑14年的鄭州銀行副行長、不久前落馬的廣州農商行副行長都與他有密切關係。但此君卻能一直平安無事,甚至在危機總爆發的時候還能潤成功。不知是有大佛的法力罩着他,還是他聰明得有如孫悟空轉世呢。

我在上海和深圳的金融圈朋友倒是有不少都知道此君,和他的隱形商業帝國打過交道。據很多人推測,這次村鎮銀行危機爆發的原因,可能是呂先生在石家莊的一次失敗的大型戰略投資——當然也不一定是失敗,要看你站在誰的立場上。那要追溯到2017年,當時上海深圳的金融圈很多人都聽說過「石家莊樂城國際貿易城」項目,那是一個打着「承接北京首都功能轉移」旗號,規劃占地十幾平方公里的超巨型物流商貿中心。這個項目是由呂先生控制的蘭尉高速和一家專門開發商貿城的地產企業浙江樂城合作的。當時號稱要為項目前期開發融資10億以上,並給出了年化收益15%的誘人回報——當然這麼高的收益確實是有可能圖謀你的本金的,但據去實地考察過這個項目的朋友說,項目本身倒是很不錯,就是「這個老闆路子有點野」。因為他居然提出,可以用自己實際控制的幾家村鎮銀行為這個項目擔保,雖然這事兒明顯違規,只能偷偷摸摸去做。當時我朋友裡面有一些去考察後放棄了,也有人接了這個看起來很香的大餅,要了額度發了產品,組織大批營銷人員在各種微信群里鑼鼓喧天地推銷了兩三個月,刷屏刷到你不想看到它都不行。賣力營銷加上這個項目當時「看起來很美」,10億的融資任務完成得很快,聽說後來還超募了不少。

我再次看到樂城商貿城這個項目的名字,已經是2020年,當時我已來到美國。在一個牆外論壇上,我偶然看到一封來自樂城地產董事長妻子的舉報信,稱呂奕騙取了樂成地產價值30多億的股權,並以此向銀行做抵押貸款後又賴賬,將債務甩給樂城,並控制了這家價值百億的地產公司,並稱其「勾結公檢法」,反手以所謂職務侵占的名義將樂城地產老闆送進監獄,據說被判刑達19年之久。當然那個當年看起來很美的商貿城項目,自然也是爛尾了。我這時候才想起來,那幾個拿了項目融資額度的哥們,他們和他們的投資公司好像也都好久沒什麼消息了…

據我的推測,樂城地產可能也不完全像他自己說的那麼無辜。整個事件的圖景很可能是這樣的:因為2018年開始,地產業步入下行通道,商業地產首當其衝受影響,這個項目的資金開始出現問題。而本來就想掙快錢,玩十個鍋八個蓋遊戲的呂總不願意在這個項目上占用大量資金,索性就下狠手把樂城公司拿到手裡,再用它作為融資的新根本,於是利用自己黑白兩道通吃的優勢下狠手。怎奈人算不如天算,後續的疫情砸爛了他翻身的希望,他向銀行借的錢也變成壞賬。這時候只能指望他手裡的幾塊村鎮銀行牌照來挽救自己的商業帝國了。通過與互聯網三方平台合作,這幾塊牌照確實為他搞來了錢,而這些錢就直接進了他自己控制的賬戶,然後他就潤了。比起身後身陷囹圄的行長和地產老闆們,以及被拖累破產變成老賴的一堆投資機構和個人,還有無數欲哭無淚的儲戶,他確實是人生贏家。

「國家」真的沒有責任?

當然了,我這期節目並不是介紹呂總的豐功偉績的。但從這麼一個「縣城資本大鱷」神秘又驚人的「成功」事跡來看,在中國搞一些銀行牌照,掏空儲戶的錢來餵養自己的商業帝國,其實不一定要「明天系」肖建華那樣通天的大佬才行。的確,村鎮銀行的牌子相比一般商業銀行廉價很多,但這也暴露出中國的各種金融監管,並沒有他們自己聲稱的那麼有效。

更嚴重的問題是:根據這個「非法集資」的定性,央行到目前為止拒絕動用存款保險金為存款人償付。如果這些錢真的是被「偷」了,也就是說這些錢確實沒交過存款保險,央行這個表態倒也可以理解。但對於廣大儲戶來講,他們實實在在地在線上簽署了存款合同,辦理了開戶手續。給他們發信息的是銀行的官方號,微信上辦理業務的小程序也通過了微信的主題資格認證。在客戶的角度看來,這是在真的銀行存的真的款,而「騙子」相當於開了一家有牌照的假銀行。但普通大眾如何辨別?他們認的就是銀行。說真的,即使這確實是詐騙,那也是銀行自己去跟騙子解決的問題,對於廣大儲戶的責任依然存在。如果按照所謂「非法途徑吸收資金」的說法,等於告訴銀行內部出現問題,銀行就可以不認、不賠償,那麼存款保險自然是可有可無,銀行的信譽也會淪為笑柄。而當下中國經濟正遭遇內外多重打擊,各種系統性風險事件頻發,村鎮銀行、城商行農商行這類小型金融機構作為金融業最脆弱的一部分,很可能率先遭殃。

在大新聞密度嚴重超載的2022年,這幾百億消失的存款很快就會被熱搜遺忘。據媒體報道,部分儲戶的自發維權也遭到了鐵拳鎮壓。我猜測以後這樣的事應該還會發生,也許會變得連上頭條的機會都沒有了。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