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一把抓:一個不自信的習近平

中共二十大閉幕,華盛頓學術界相繼分析中共二十大所帶來的警示。有學者認為,儘管二十大的結果預示着習近平權力的極大化,但也代表了習近平對自己的不自信。同時,習近平在各個政治層面都要擔任一把手,長期而言也會危害習近平自身權力的鞏固。

中共二十大結束後,習近平在第三任期所領導的「新時代」將會如何影響中國國內與國際情勢,引起海內外關注。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級研究員張彥(Ian Johnson)26日在一場線上研討會上提到,比起將中共二十大視為政策轉折點,反而應該將二十大視為習近平原本政策的延續。

中共二十大缺乏改革計劃與平衡力量

張彥指出,中共高層其實有意識到中國正碰到發展難關,「對國內,中共高層也有意識到經濟遲緩、高失業率、以及人口問題。對國外,他們也知道國際情勢不利中國發展。」不過,張彥表示,中共沒有意識到這些難關都是中共自身政策的錯誤所造成,因此,中共在二十大上並未做出政策改革,「尤其是國際對於中國的敵意,十年前很多國家還會稱中國為戰略夥伴,但是中共的戰狼外交,以及對待新疆、香港、台灣與南海的方式,使中國原本的夥伴開始感到不安與疏離。」

張彥表示,習近平掌權後,做出了很多不明智的決策,像是「動態清零」政策,或是把收復台灣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綁在一起。然而,隨着習近平手握全權,他無法將這些錯誤決策的責任放到別人身上,因此長期而言,這些錯誤政策所產生的負面效果,反而會導致習近平的政權不穩。

同時,張彥也指出,習近平不同於中國先前的領導者們,他把所有內政事務都抓在自己手上,「這顯示習近平無法放鬆,因為他對自己設立的體系沒有自信。」

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劉宗媛(Zongyuan Zoe Liu)在研討會上也表示,中共二十大所公布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缺乏改革派的力量,「華盛頓預期中國市場會由國家掌控,而不是改革(放寬自由市場),這不是美國政府所樂見的,也將促使拜登政府對中國的出口有更多限制,尤其在戰略產業上,像是半導體、人工智慧等。」

劉宗媛也提到,胡錦濤作為鄧小平的接班人,在二十大閉幕會上疑似被「強制離席」,這令她擔憂:「這代表中國拉下鐵幕嗎?這是不是代表鄧小平過去四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即將結束?」

習近平集權將增加台海衝突可能

針對外界關注台海問題可能成為美、中兩國爆發戰爭的導火線,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在研討會上提到,中共二十大報告中對於台灣問題的論述跟過往一致,也就是中國會儘可能和平統一台灣,但是不放棄使用武力的可能性。同時在報告中,習近平也沒有設置具體收復台灣的時間點。不過,針對習近平現在權力一把抓,薩克斯也指出:「台灣擔心習近平自身權力的極大化會增加兩岸衝突誤判的可能,因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並沒有可以跟習近平平衡的力量。所以,如果習近平決定升級台海衝突,沒有人可以阻止他的決定,抑或建議他在做決策前再多加思考。」

報復美國對中芯片管制 「拜習會」十一月恐難成

至於外界猜測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會在十一月舉辦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見面,薩克斯表示,中國至今尚未回複習近平是否出席,而美國才剛在芯片出口上對中國施加禁令,這將大大影響中國半導體與科技業的發展。因此,薩克斯推測中共為了抗議與報復,北京將不會輕易同意讓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與拜登會面。

不過,外界仍然關注,若是「拜習會」得以實現,究竟哪一方能占據談判上風?薩克斯在回答本台記者提問時表示,拜登與習近平在會面時都會秉持強硬的態度。習近平會展現出未來五年、十年中國都由他掌權的態勢,因此美國只能放軟態度跟他談。但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對中國的芯片出口限制,這表示相對於中國,美國仍占有科技優勢。因此,若是中國想成為自給自足的科技大國,美國手中仍握有許多科技業談判籌碼,而能在「拜習會」中占上風。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