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過去5年對中投資銳減逾5成 黃金年代一去不返

中國政府為了吸引台商,從2018年起,連續三年對台商祭出數十條優惠措施,但基於三個理由,台灣對中國的投資金額自2015年以來已下降逾五成,意味着台企在中國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中國政府近年來祭出多項利多,吸引台企赴中投資,包括:在2018及2019年間推出對台31條和26條優惠措施,今年5月還頒布10個部門連署的協助台資企業命令,讓台商「獲得和大陸企業相同待遇」。

不過,北京推出的種種誘因收效甚微。據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報導,自2015 年以來,每年從台灣流入中國的投資金額已銳減一半以上,而台企之所以卻步於赴中國發展主要有三大考量:地緣政治、競爭優勢不再,及世代差異。

地緣政治

《經濟學人》指,許多台灣人已逐漸看清,中國欲藉加強兩岸商業連結來阻止台灣尋求獨立。中國給予台企特殊待遇,只會增加台灣人的疑慮。

此外,美中爆發貿易戰後,美國對中國大量產品加征關稅,將華為等若干中國科技業巨擘列入黑名單,也促使許多台企撤離中國。去年營收15%來自華為的台灣半導體巨頭台積電,本月證實已提列35億美元,準備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新廠。

而台灣工業總會最近的調查顯示,在中國設廠的台灣企業家,其中有四成的人表示已經或將要「轉移產能」到其他國家,主要移往東南亞。

競爭優勢不再

中國對自家企業的保護,也使台企難以競爭。

一名上海台商表示,北京為了扶植中國的「紅色供應鏈」,許多合約仍傾向由中企得標,他只能寄望得到轉包合約。寧波台商協會會長黃聖朝也透露,至今無任何一家台企在中國標到過大型政府合約。

世代差異

台企投資中國熱度降溫的第三個理由是,年輕台籍幹部不願再赴中國管理工廠。

以崑山台商厚聲集團為例,多數台籍主管已接近退休年齡,而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卻不太願意到中國擔任經常吃力不討好的工廠主管職。目前經常可聽到台企老闆說,面臨即將出現的「接班斷層」問題,使他們對擴大支出更加謹慎。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