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讓乒乓球成為正常的體育運動有多難?

巴黎奧運男子團體決賽現場。

中國男隊教練王皓坐在教練席上,他也許不知道,他在場上的每一個表情和動作,受人關注的程度有時候甚至超過了場上的球員。

全場苦臉,任何人都看得出他內心的緊張焦慮,比運動員還緊張。

時而揮拳怒吼,血脈噴涌,時而低頭不語,形體僵硬。給運動員分析戰術時聲音大到連看台上的人都能聽得見。

完全不懂乒乓球的人都能看得出來,場上運動員每得一分,其實都在給王皓減輕心理壓力。

有人甚至說,奧運會的乒乓球比賽的過程,其實就是樊振東拯救王皓的過程。

1、

乒乓球的老看客心裡門兒清,王皓為什麼那麼緊張焦慮?

乒乓球是所謂國球,王皓帶領的男子乒乓球隊,在奧運這個大舞台上的成功或者失敗,在王皓的心目當中,一定不是一場純粹體育競技的勝與敗,他關係到國家榮譽,領導看法,球迷期望。

壓力一層一層又一層,各種要求,各種勉勵,各種指標,各種目光,各種期盼,各種我們不知道的一切,在此時此刻全部匯聚到場邊王皓一個人,盤旋在他的頭頂。所以才造成了王皓在場上的種種表情,說實話,筆者在看的過程當中經常擔心,他把自己的牙根咬斷,他把自己的手掌骨拍折,他把手裡的飲料瓶捏碎。

這可憐的孩子。

誰都知道,乒乓球在中國是一個特殊的運動項目,誰也不可能把它和政治分開。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靠小小的銀球,新中國獲得了世界的榮耀,中國人民獲得了一種國家自豪感,上世紀70年代,靠這小小的銀球推動了大球,打開了中美幾十年關閉的大門,靠這個小小的銀球,團結了亞非拉各國人民的友誼。時間進入到了改革開放時期,這枚小小的銀球,完全成為世界其他國家不可撼動的鋼鐵長城,世界霸主。

這些例子可以寫一本書,更重要的是這種榮耀感,已經深深植入了中國人的心目當中。在中國乒乓球觀眾的心目當中,它的確不是一個普通的體育運動,他是中國人民獲得自豪感的一個長盛不衰的堡壘。

筆者到過在成都舉辦的世乒賽和世界混合團體賽的現場,感覺這不是一個體育賽事的現場,而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這是一個揮動國旗,瘋狂呼喊,放飛自我,又會受到主流媒體關注支持的地方。而且任何一次的瘋狂呼喊都不會被辜負,都可以保證中國隊最終必定凱歌高奏,勝利登頂。

成都只是一個小小的角落,筆者發現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舉辦乒壇的重要賽事,里約、倫敦、東京、巴黎,杜達爾多夫、布達佩斯、休斯敦、釜山,決賽的時候一定多是中國人包場,一定是紅旗招展,歌聲如潮,人聲鼎沸,大有把場館頂層掀翻之勢。

如果你要找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你就去不管在世界任何地方的乒乓球頂級賽事的決賽賽場吧,一定不會讓你失望,一定讓你嗨個夠,過足癮,看完以後,胸臆間滿滿的幸福自豪爽感過癮。用咱們四川話來說,就胎嗨了。

2、

有人一直在研究,中國乒乓球隊長盛不衰的原因。

有人說是舉國體制,有人說是中國人的體質結構,大腦皮層結構。

都對,都不對。

在我看來,是中國人善於模仿,且苦練成精。

「封閉訓練」,這個詞好古老,埋在地下好多年,要讓它出土,都要用鋤頭挖好幾天才能成為文物。

但是,這活兒管用。

巴黎奧運會前,中國乒乓球隊就在成都「封閉訓練」。這是真的封閉,媒體那麼發達的成都,沒有任何記者能夠進入到他們訓練的現場。

其實這是中國運動員們在迎接大賽之前的傳統做法 ,是舉國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優勢所在。

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斬金奪銀的許多項目,都用過這一招。

標準的中國特色。

儘管世界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任何角落都可以在一瞬間讓世界矚目,世界上所有的比賽都可以通過直播讓觀眾看到每一個細節。在這個運動項目里,那種靠秘密武器(含器材和運動員)而取勝的事情已經一去不復返。

但是我們仍然要繼承傳統進行「封閉訓練」。

練什麼?

一直神秘,一直秘而不宣。

筆者只能憑藉自己並不太聰明的大腦去進行猜度。

要花多少錢?不能告訴你!

在成都一個訓練基地的廚師不經意之間漏了一句話,必須要做深刻的反省。

廚師說,中國乒乓球隊在成都封閉訓練時期的肉類食品的供應都是飛機運來的,不吃成都當地的。

當然,筆者理解這是為了經得起興奮劑檢測的安全考慮,屬於正常範圍。

但通過這個事情,至少可以讓我們知道,為了國家榮譽,為了國球榮譽,國家費了多大的心思。

為幾個出場的運動員服務,不知有多少個專業的團隊在為之服務,有專門負責體能訓練的,有專門負責技術指導的,有專門負責模仿其他運動員陪練的,有專門負責運動傷痛的,還有若干若干若干我們無法想得到的團隊。

不管怎麼說,中國運動員訓練的水平是世界第一,這是沒有爭議的。

這一項運動的每一個動作技術細節可以分解為成百上千個元素,這成百上千個元素都會有一批千錘百鍊的人去進行分解輔導。

所以你根本不必擔心中國隊的運動員,在打到決勝局決勝分數時候的心理狀態。他們肯定經歷過無數次的落後情況,關鍵分數情況的模擬訓練。

運動場上所呈現的一切情景和狀況,其實都是劇本反覆排練以後的現實重現。

現場的觀眾只負責搖旗吶喊就行了。

其實這些都不是想說的重點。

重點是,號稱國球的中國乒乓球,其實在整體的技術發明器材發明方面,並沒有多少自己獨特的東西,許多只是在模仿。只不過通過國家支持,現代科技,人才選拔和我們傳統的吃大苦流大汗的基礎之上,久煉成精。在同一個領域,你練100次,我練10000次。

同樣的技術,我會你也會,但是我比你精。

先說器材,號稱國球的中國乒乓球隊,每個運動員手裡拿的武器,包括王楚欽被踩壞的那個武器,都不是國產的,都是世界上幾個大的乒乓球器材公司的,從底板到膠皮,研發製作,運營銷售,都是幾個國際大器材公司壟斷的。中國運動員最多是他們宣傳的一個砝碼,一個調試的參考。

再說技術,從海綿膠皮的運用,到弧圈球的發明,從反膠膠皮的流行,到橫握球拍的流行,從接發球擰拉的發明,到全台無死角擰拉,從單一的左推右攻,到擊球的擰、切、抹、拐等各種方式的運用。

其發明者都不是中國人。

如果要像體操那樣給每一個動作命一個名,規範它的知識產權,那現在乒乓球運動的全台動作,相信其命名多數都是歐美名字或者是日本名字。

而中國強在哪裡呢?

強在模仿能力超強和刻苦訓練的技術精湛。

這動作是你發明的嗎?沒關係,我學得快,我練的比你強100倍,因為我背後有強大的資源和實力。

當然中國運動員在技術動作上也偶有發明,比如高拋發球,比如直拍橫打。但是現在的中國運動員幾乎不用這些技術,比如直拍橫打,我們卻看到了法國小眼鏡兒勒布倫運用得爐火純青。

中國隊還有一些「發明」,但是被國際乒聯禁止了,比如遮擋發球,比如不同性能膠皮同一顏色。

不知為什麼,中國在乒乓球這個項目的成功,幾十年在世界上「遙遙領先」,這幾個字老讓我想起華為,想起中國高鐵。

為什麼不可以模仿?為什麼不可以讓我做的比你更精?更便宜?

乒乓球獨霸天下,其背後的原因,是不是因為它不可能發展成為影響整體經濟的領頭羊,不可能成為推動整個經濟發展的產業,別人不會這樣去重視。而華為等電子產品不能夠獨霸天下,是因為別人不願意讓出這一塊巨大市場的肥肉。

是否可以這樣想,乒乓球就是幾十年前的華為和高鐵?

3、

2022年,還在口罩時期,成都成功舉辦了一次世乒賽。

為了這一次世乒賽,從爭取落戶,到組織籌備,到實施舉辦,成都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和熱情。

成都為什麼要這樣做?

很簡單,它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可以為成都打造賽事名城提供現實範例。

但同樣是這個運動,對乒超聯賽,各地的政府似乎就沒有那麼大的熱忱。

照理說,乒乓球是中國的所謂國球,中國運動員在乒乓球的世界賽場上叱咤風雲,風頭無限。中國的乒超聯賽應該風起雲湧,萬眾矚目。

但事實恰恰相反。

說起乒超聯賽,現在乒壇的掌門人劉國梁肯定是一把辛酸淚。

這個運營了幾十年的乒壇賽事,現在越來越成為一個雞肋。

劉國梁的第一滴辛酸淚,應該是堂堂中國乒乓球超級聯賽,卻常常找不到一個主體冠名的企業。其實冠名費也並不太多,和足球聯賽相比,完全是小渣渣。但是就這樣的小渣渣也經常流標,中國乒協運用了很多手法,據說都是國際上的先進手法來吸引冠名企業,但是吆喝聲大,響應者少。已經出現了好多次流標,讓中國這個乒乓球超級大國的乒超聯賽出現「裸奔」的情況。

劉國梁的第二滴眼淚,是在2022年,中國乒協出台了一個曠古新政,允許世界排名前50的各國運動員到中國來參加乒超聯賽。

劉國梁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應該是很自信的,他見慣了在世界各個球場上中國隊斬金奪銀的輝煌場面,見慣了在世界球場上中國球迷搖旗吶喊的宏大熱情。他是不是覺得,我這邊大門一開,世界頂級球員蜂擁而至,次第而來。

可是令人尷尬的事情出現了,新政頒布多日,世界名手無一報名。這場宏大的流標讓劉國梁盡失面子。

別人也不是傻子,我為什麼要來參加你這個聯賽,觀眾那麼少,獎金那麼少,而且讓中國運動員拿我練手?

還有更令劉國梁尷尬的,和中國乒乓球的世界地位相去甚遠的日本和德國的乒乓聯賽,卻風生水起,張本智和去了德國聯賽,林昀儒去了德國聯賽,中國的一批球員侯英超、郝帥、周雨、何卓佳、張瑞去了日本打聯賽。最新消息是,中國乒乓球隊的梁靖昆和林高遠兩位也將去德國打聯賽。這讓劉國梁的臉往哪擱?

有什麼辦法呢?中國乒超還有讓劉國梁流出的第三滴眼淚。就是各大城市對舉辦這類的比賽沒有太大的熱情,觀眾也很少,甚至出現到組織觀眾到現場去觀看的情況。

泱泱乒乓大國,「乒超」辦成了「村超」。

由此筆者可以大大的懷疑,中國人愛的不是這項運動,愛的是中國打敗外國的自豪感,愛的是紅旗招展,歌聲如潮的熱烈場面。地方領導愛的是這項運動能為城市形象增光添彩。乒乓球隊領導愛的是多得冠軍,為國爭光,領導滿意,群眾滿意。

這就難怪,回歸競技體育本身的超級聯賽,這樣的門庭冷落。

這就懂得了,在中國,乒乓不是乒乓,乒乓是我的中國心。

這就懂得了,為什麼中國乒乓球隊現在打法單一,器材大同小異。前國乒主教練許紹發為此憂心忡忡發出呼籲。但是然而沒有任何用處。

因為乒乓球的掌門人更關注的,不是這項運動的發展,而是多在國際頂級賽事拿冠軍。拿冠軍是打法的唯一標準,兩面反膠才能拿冠軍,什麼顆粒,什麼削球,什麼直拍,靠這些手段根本拿不到冠軍,只能養幾個噹噹陪練支撐門面而已。

到這裡,再費一點筆墨,說一說所謂的乒壇「飯圈」。

筆者發現了一個現象,對所謂的飯圈文化,中國乒乓球隊的態度蠻奇怪的,一方面要在各種場合,非常義正詞嚴地說堅決反對抵制飯圈文化。但是卻又一直沒有抵制飯圈文化的措施行動方式。

難怪有人說,你乒超聯賽沒有觀眾去看的時候,你又需要粉絲了,你又大力提倡所謂的粉絲經濟了。那個時候粉絲似乎又變成一個正能量香餑餑了。

而當粉絲出現所謂混亂,擾亂了球隊的隊員安排、比賽秩序的時候,你又義正詞嚴憤怒聲討飯圈文化了。

有沒有人去調查一下,去看乒超的正能量粉絲和干擾秩序的負能量粉絲,是不是同一幫人?

只是有一點,既然是粉絲,其行為的動力千奇百怪,非常的多樣化,許多是因為情感因素生成,有時候的確不在理性的範圍之內。

但是筆者認為,只要他們的行動本身在現場沒有形成違法違規的情況,以官方輿論乃至公安力量的壓迫來對待這樣的飯圈文化,其實是傲慢和無力的。

比如在奧運會女單決賽的時候,更多的現場觀眾打出支持孫穎莎的標語,一個運動員有人喜歡是好事,是正常的事,乒乓球是一個運動,有人更喜歡其中的某一個運動員,只要沒有在現場製造即刻而明顯的危險,哪怕把陳夢當外國人一樣嫌棄,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有人指責說,兩個中國隊的運動員參加決賽,場上的中國觀眾就應該為雙方加油,共襄盛事。這又回到了一個纏繞我們幾十年的情節當中,乒乓球比賽現場是一個運動現場,還是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愛國主義本應是一種自然的情感,如果變成了一個狂熱的非理性的激烈情感和行動,一定是危險的,也是一種「特殊飯圈」。

中國乒乓球界的飯圈文化,形成的原因非常複雜,這其中會不會也和長期以來運動和政治聯繫在一起形成的一種狂熱激情有某種關係呢?

筆者發現,對「飯圈文化」的界定其實也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標準。

過去有一種輿論憂心忡忡地認為,現在的中國人不去粉科學家,不去粉為國爭光的體育明健兒,而去粉那些渾身脂粉氣的娛樂明星,真是世風日下。

且不說這種言論包含着明顯的行業歧視,只說有人真的就去粉為國爭光的體育健兒了,粉的方式有點狂熱,可能粉的對象不是運動隊領導想讓你粉的人,就是應該批判的「飯圈文化」?

如果大家粉的對象是形象健康受人待見的馬龍,粉的是水稻大王袁隆平,同時粉絲熱愛太重,沒有控制住情緒,粉的行為有點過激,那會不會同樣被斥之為應該批判的「飯圈文化」呢?由此覺得,對「飯圈文化」的斥責,是不是見人下菜呢?

「飯圈文化」本身不是筆者喜歡的,一些所謂的粉絲真的也是很腦殘的。

但是筆者同樣覺得,簡單地把粉絲的這些行為以大批判的形式斥責之,是一種權力的傲慢與僭越。

此外,國乒能不能放下身段,以更加親和的方式,讓粉絲和偶像有更多交流的機會,去掉他們的神秘感,引導大家更健康更正常的交流。

而不是讓這些體育健兒身上帶着一種居高臨下的官方氣,以一種為國爭光的健兒神聖不可侵犯的理由,來杜絕正常的和粉絲的交流。

特別盼望中國的乒乓球成為一個純粹的體育項目。

特別想讓國乒教練在球場上不那麼緊張,就像旁邊瑞典隊的教練佩爾森一樣,像一個教師,像一個試驗員一樣,在球場上嚴肅認真就OK,不用那麼嘶吼,不用那麼揮拳。因為,乒乓球的本質是競技體育,它應當和所有競技體育一樣,是創造力與美的釋放,而不是金牌,也不是國家。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新新默存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