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育轉為誘殺野豬 港府政策突變引爭議

港府漁護署處理野豬的政策,從三年多前聲稱香港是首個實行野豬「避孕疫苗」絕育計劃的地方,到本月初開始高調誘餌獵殺野豬,發生了180度轉變。獸醫協會團體指,漁護署有責解釋政策突然轉變的原因。

野豬襲警後 漁護署政策大轉彎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香港近幾年都以共存的方式對待野豬,每年的野豬傷人事件,從2016年起均為個位數,惟今年升至11宗。漁護署過去僅會對個別高風險的野豬做人道處理,但本月初北角發生野豬咬傷男輔警事件後,漁護署隨即宣稱日後會定期捕捉在市區出沒的野豬,並人道毀滅,引起社會極大迴響。

漁護署助理署長陳堅峰更稱,已訂立獵殺目標,每月將有五次行動,捕捉地點甚至涵蓋七八十個餵飼地域。

尚未發生野豬襲警事件前,漁護署經常向大眾宣傳與野豬共存的方式,及教導市民不要餵飼野豬,包括舉辦活動、拍宣傳影片等。2017年起,漁護署開始為野豬注射避孕針或進行絕育手術及搬遷先導計劃,以減少野豬對民居的影響。

漁護署昔日野豬資料連番出錯

漁護署的野豬政策突然大轉彎後,也被發現給出的相關野豬資料連番出錯。

野豬襲警事件發生後,漁護署稱,近三年間,野豬傷人個案平均為10宗,但被外界質疑有「報大數」之嫌。隨後,漁護署署長梁肇輝更正稱,平均每年應約為8宗。

另一方面,《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顯示,野豬占一席位,並被視為國內受法律保護的「三保動物」。漁護署網站「本港受保護的野生動物」欄目原本也顯示「野豬」受保護,但近日已被刪除。對此,漁護署助理署長陳堅峰近日聲稱,野豬並非受保護野生動物,澄清是次官網資料改動是更正錯誤。

獸醫協會團體:漁護署有責解釋政策突變原因

對於漁護署的連番「出錯」,非牟利獸醫服務協會主席麥志豪昨(22日)表示好奇怪,「如果根據以前,香港政府的行政情況來說,沒有可能犯這些低級錯誤,從來都沒有見過。同一個物體上錯,數字、資料上幾處出錯,而他們好像不打算負責,只說錯了、不小心,這個我覺得是有點奇怪。」

他續指,漁護署以前採取共存、共生策略,儘量以不致命方式管理野豬,而今在沒有突發事件致結構性有所轉變,例如傷人數字或野豬數量激增,卻突然改變策略,漁護署有責任解釋清楚。

對於漁護署過去三年多來對野豬採用絕育及搬遷先導計劃,麥志豪認為,沒有一個政策是靈丹妙藥,須有其他措施配合,但漁護署的做法相當落後。

他指出漁護署的若干不足:禁餵區的條例非常落後,香港深灣道有這麼多野豬出沒,卻都沒有禁餵區;所有垃圾桶的結構須要改變,但沒有大規模去做;宣傳教育可以再多做一些;山上可以種植一些適合野豬吃的食物,令野豬返回山上。

數百名獸醫、學生聯署 促撤回捕捉及人道毀滅野豬

社會上對漁護署高調誘餌獵殺野豬的討論仍未平息。繼動保團體、少數藝人表達關注外,一批獸醫學生昨也發起聯署,促請漁護署撤回定期捕捉及人道毀滅野豬的措施,並以大規模絕育措施取代,目前已有約350名獸醫、獸醫護士和學生等聯署。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