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抗爭的藝術

首先,筆者要澄清,本文提倡的「抗爭的藝術」,不是連儂牆,不是抗爭題材藝文展覽,也不是黃店所搞的藝術展覽:不是抗爭雜誌展,不是抗爭藝術展,不是「香港民主女神(Lady Liberty HK)」,不是「Tone Online Music Festival」,不是「圍爐音樂會」,不是《微光之城》,不是《未必最終回》,不是《香港定格》,也不是《2019長路未盡:變幻的時代,變幻的抗爭》等等。而是建制派難以捉摸的,當權者難以應對的,具體的、實際的、貼地的、富成效的抗爭手段、抗爭方法。

第一,「抗爭的藝術」就是「不說抗爭」地「抗爭」的藝術;要說「平衡」,要說「平均勢力」,要說「防止失衡」,要說「防止一面倒」,要說「防止獨大」,要說「防止災難」。

第二,「抗爭的藝術」就是「零立場」的藝術,即是「沒有立場」的藝術,就是「沒有立場」的「立場」,而且「沒有立場」總比「改變立場」好;因為「沒有立場」,欲加之罪,正好無辭;因為「沒有立場」,「和理非」便不會誤會你真的「改變立場」,不會以為你真的變成了「建制派」。這個「沒有立場」的「立場」,可以是「少數服從多數」,也可以是「嚴格按照民間公投結果行事」,等等。

第三,「抗爭的藝術」也是「團結」的藝術,不分化,真誠合作,互補長短,把抗爭的力量最大化,把抗爭的成效最大化的藝術!

第四,所以,「抗爭的藝術」不單止是「團結」的藝術,也是「求同存異」的藝術,也是「尋求妥協」的藝術,也是「尋求和解」的藝術,也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藝術,也是「成功不必我在,功成其中有我」的藝術。

第五,「抗爭的藝術」也是「忍耐」的藝術,要有耐性,要沉得住氣,好好利用突然間多了出來的一年時間,一方面韜光養晦,另一方面養精蓄銳,作好準備,將一年後決戰的勝券最大化。

例如:盡力協助剛滿十八歲的年青人登記做選民,盡力把「不合資格而又未被發現」的選民查找出來,成立更多「零立場」的政治團體,鼓勵參選;協助所有新工會(超過四千個)維持有效運作,避免喪失當選民的資格,一個都不能少,協助「職工會登記局」儘快完成所有新工會的登記工作,盡力遊說「建制派」的支持者倒戈,就算不能倒戈,也不要再投票給「建制派」,等等;可以做的事情,實在太多,恕筆者不能盡錄。

好了,篇幅有限,更重要的是,今時不同往日,風聲鶴唳風聲緊,香港已經有「強力部門」,該部門亦已經強力地,加強積極執行「港區維護國家安全法」等惡法,恕筆者不能再說太多,其實還有很多具體方案,例如怎樣成立「零立場」的組織等,要跟大家分享,惟有留待日後,有適當時機時,再行公布。謝謝!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