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的東面有丹迪農山脈,海拔不高只有八百多米,森林蔥鬱,花園遍布,距離市區只有一小時的車程。城裡的老老少少把它當成後花園,一年去上幾趟是很尋常的事情。
西面有格蘭屏山脈。海拔也就是一千多出頭,卻是峭壁林立,巨石橫亘,登上許多觀景點需要一定的體力,從市區自駕過去要三個小時。如果說去丹迪農山是休閒放鬆,那麼探索格蘭屏山脈的正確打開方式就應該是登山,攀岩之類的運動了。
十幾年前全家三口去一日游,時間只夠去徒步較少的麥卡錫瀑布( Makanzie Fall)和有着鱷魚嘴巴形狀巨石的陽台(The Balcone)景點。後來又帶着八十多歲的老母和老姐去住了一晚,也沒有機會走那些富有挑戰性的線路,終是沒有摸清格蘭屏山的真面目。這次適逢復活節假日,起意有點晚,只訂到了節後的兩天,比走馬觀花略進步了一點。
麥卡錫瀑布沒什麼變化。這次去之前維省已經很多天沒下雨了,水的流量卻和我們十幾年前看到的差不多。
這是維省最大的常年不斷流的瀑布。懸崖直立,下臨深潭。從泊車場走出不遠,就會聽到水流的轟鳴聲。作為格蘭屏很吸引人的一處景點,國家公園的修建很下功夫,石板台階修的方正整齊,石材是一律的黃褐色。鋼製的扶手閃着重金屬的光澤。沿着陡峭的山坡一直建到下游很遠的地方。瀑布下流水的地方邊緣鋪上了幾塊平整的巨石。遊客踏足其上,後邊上方正是水流的背景,算是打卡留念的最佳地點。
還有一處瀑布叫Silverband fall。下車往瀑布方向走,一點水流的聲音都聽不到。靠近後,眼前一條細流貼着峭壁,如同開閘的水龍頭。剛想笑話一下這瀑布的小氣,想起Silverband的中文意思:細流在深褐色的岩壁落下,那輕盈的動態,閃亮的銀白色,正是一條飛動飄逸的銀絲帶。人家這名字起的,一點都不誇張。誰叫我們慕名而來的呢?
格蘭屏山脈還有好幾條瀑布,如落差二十五米,有八層樓高的蜂巢瀑布。分流瀑布的水被分成好幾股在坡上流下。這些顏值不夠上鏡,也就忽略不計了。
流水是大山的血液,岩石是大山的骨骼。格蘭屏山脈的骨骼密實,堅硬而又清奇,層層疊疊,造型各異的岩石與處處可見的絕壁,是這片風景區的最大亮點。
博羅卡(Boroka Lookout)觀景點是觀賞格蘭屏山的初級階段。從停車場下來,走了沒幾步就到達了被欄杆圍起的制高點。這裡視野開闊,遠處是層層的峰巒,低處是兼作水庫的大湖和景區的中心小鎮霍斯蓋(Halls Gap) oollsgap近處是張牙舞爪的幾塊巨石。把巨石和遠處的風景同框,石頭有些喧賓奪主,讓人分不清畫面的主次。
從停車場到另一個名為陽台的景點需要多走幾步。步行的這一段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怪石,好奇者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聯想去給那些象形石命名。什麼鳥蟲魚草的,自然之手的雕刻始終在還原自然本來的面貌。
極有趣味的是路邊幾個壇狀的巨石。那天出發的時間較早,山間雲霧繚繞,如同炊煙裊裊,蒸汽騰騰。讓人不由好奇:蓋子嚴實的罈子里秘制的是佳肴還是仙丹?是哪路神仙的特供呢?從景點回來,雲霧散開,這些罈子的紋路和形狀都變得清晰起來,那股仙氣卻悄然隱去了。
登上陽台觀景點也是一塊凸出的大石,被鋼製欄杆圍了起來,在高台上邊,眺望綠色的山嵐和延伸出去的平原,似乎沒有盡頭,確實有在陽台上觀景的意思,左側對着的另一個陽台,是那塊著名的鱷魚嘴形的巨石。巨石的背後及周圍都是平直的山體,憑空突出了張開的鱷魚大嘴,很突兀,也很有視覺震撼力。
巨石的特殊形狀吸引着眾多遊客到此留影,前幾年可以站在鱷魚口中,拍出和巨鱷一搏的照片。後來有一位印度女士掉下山崖殞命,導致通往鱷魚嘴的小路被封。現在遊客不再被允許下去,只能陽台對看,眺望,僅飽眼福了。
相對上邊兩個容易的觀景線路,到達尖峰石陣觀景點(The Pinnacle Lookout)需要一定的體力,步道的難度也從前邊二到三級提高到了三到四級。到這個景點有兩個不同的出發點,事前在網上查找,有幾個發帖的都說從Wonderland那條線路長且難走,唬的我們趕緊選了另一個叫Sumdial的線路。到目的地一看,路標上明白的顯示着兩條線路的距離一樣,就這樣錯過了那條線路上著名的看點—大峽谷與寂靜之街。人總是趨向避難就易,我也不能免俗,只能接受自己偷懶的後果。
如前提到,The Pinnacle 一般會譯成尖峰石陣,命名的根據是它的實地景色。觀景台的本身就是一塊長長的尖石直指天空,沒有周圍的欄杆護衛,應該少有人敢攀上久留。
登上觀景石,左側近處是一處絕壁,刀削斧劈一樣,頗有氣勢。許多的年輕人都跑到懸崖的邊緣照相,讓人捏一把汗。但照片構圖的確刺激,像動畫片裡獅子王登頂的場景。
再遠一些的地方矗立着一個更大的絕壁,是尖峰陣的主角。它巨大的三角形石壁探出在山體之外。對着觀望台的一面也如被垂直切割過一樣,只不過自然之手在劈到一半的地方刀下留情,向外讓出了幾分,給它的底部增加了厚實的底座。沒有了危岩千仞的即視感,卻不失雄偉,大氣。
有意思的是,山頂上的石頭層層疊疊摞在一起,什麼形狀的都有,在常年風化下,大都是稜角圓滑,憨態可掬。唯獨向外伸出的這幾塊巨石,風風雨雨的歷練更多,仍然傲骨錚錚,寧折不彎。
上述這些景點,都圍繞着小鎮霍斯蓋在中部展開,是大部分遊客造訪的主要目的地。其實,格蘭屏山脈面積為一千六百七十二平方公里,比兩個新加坡還大。它的北面和南面還有許多不為人熟知的景點,南面的煙囪和鍋(Chimney Pot)景點因為土路沒去成,幸運的是在最後一天,通過一張照片發現了最北邊的空心山,帶來了出乎意料的驚喜。
空心山(Hollow Mountain)海拔才四百多米,可通往山頂的步道是格蘭屏山脈中最難的一個,標記上的難度係數是四級,身臨體驗的感覺起碼是四級半。其中有塊平房那麼高的巨石,像我這樣個子不高的很難自己攀上去。石頭再高一點就需要使用爬山工具,難度就上了五級。
山路難形成了挑戰,也增加了樂趣和成就感。吳二和我在國內早已被看作是老年人,爬陡峭的山坡,攀一人半高的巨石,鑽狹窄的石縫,一大早登上了峰頂。遠處的峰巒,和大片的平原寂靜無聲。身旁紅色的峭壁氣勢逼人,腳下是各種形狀的小天坑。山上山下只有我們倆人,站的並不高,卻有了一種會當凌絕頂的豪邁和興奮。
空心山的絕壁有兩處,都是紅顏色,給人留下礦產富饒的印象。第一幅絕壁只能遠眺,因為它峭壁連着峭壁,下無通道。第二幅就在爬山線路的一側,一面巨大的紅牆,左側是紅色的巨石,右側的牆頭處還有拱形的小天窗。
格蘭屏山脈這些險峻的巨石,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攀岩者前來探險。離這兒不遠的阿拉派爾斯山(Mount Arapiles) 是另一處攀岩勝地,那裡乾脆就是直上直下的石峰,沒有任何帶有坡度的緩衝地帶,石山像是從地縫裡鑽出來的一樣。大批的攀岩者就在山腳下的平原上露營。它不屬于格蘭屏山脈,但兩山之間距離不遠,又都是以巨石為主,在地理上也形成了呼應。
格蘭屏國家公園成立於1984 年,二零零六申請世界自然文化遺產成功。原因有兩條:獨特的自然美景,豐富的土著文化遺蹟。這樣一座有許多看點的石山,和其它知名景點大洋路,威爾遜海岬,企鵝島等一起,在面積不大的維多利亞州內,構建出了豐富,立體的旅遊文化圈。
作者:莉莉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36d9f605-58bc-4dd6-949e-65a071f30905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