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沒送出的賀卡

進入十二月,澳洲和其它西方社會一樣開始繁忙。商店和家庭裝扮聖誕樹,人人準備禮物和賀卡,假期模式開啟。

六歲上學前班的外孫女詩恩也不例外,十二月份的第一個周末就給班裡的同學寫好了賀卡,準備周一帶給他們。

學前班還沒正式練習拼寫,詩恩爸爸把她寫好的五六張卡看了一遍。雖說字跡歪歪扭扭,但是幾個大詞還拼對了,像 Merry Christmas等。內容也中規中矩,譬如親愛的XX,謝謝你一年來對我的幫助,祝你聖誕假期快樂。

詩恩看到爸爸很滿意,又從枕頭下摸出另外一張遞過去。詩恩爸爸打開這張一看,捂着嘴從她房間跑了出來。把卡片遞給她媽和我看。這下,全家笑噴了。卡片內容如下:

啊, 哈珀,你是多麼的無禮呀!希望你能對我好一點。聖誕快樂!(Oh Harper, How rude you are! Be nice to me, Merry Christmas!)

賀卡
賀卡

笑了一陣,詩恩的媽媽就進她房間上思想教育課了。站在走廊上聽了幾句,實在憋不住笑,我就回了自己的房間。

我一周接送詩恩三天,認識哈珀,哈珀是個白人小姑娘,和詩恩的個性很像,主意很大,只想指揮別人,而且都過分自信。前幾天詩恩告訴她媽說,哈珀說她是全班最漂亮的女孩。看到媽媽沒加置評,詩恩帶點委屈的說,我覺得我才是最漂亮的。

詩恩說話早,兩歲時長得跟個小豆豆似的,卻願意跟大人談話。一次幼兒園老師的父親去送東西,詩恩上前打招呼: 哈嘍,約翰,我喜歡你的紅上衣。約翰正好奇為什幺小孩能叫出自己的名字,詩恩又問:Pauline哪裡去了?(Pauline是約翰的妻子)老師瑪麗莎是在哄孩子閒聊時說到家人的名字,不曾想詩恩把她七大姑八大姨的名字都記住了。瑪麗莎覺得太不可思議了,把這事當故事講。類似的事情發生幾次,再加上西方一貫的正面鼓勵,捧得詩恩越發自我感覺良好。

詩恩的迷你自信隨着年齡增長膨脹。前些日子她媽看到她算數不太開竅,自己又沒耐心輔導,就報了一個補習班。報到時有個測試,詩恩的算數水平還停留在數手指頭的水平,看到手指不夠用的題,就不慌不忙的改題,根本不在乎有無老師監督。比如七加七,她就把七改成一。一張卷子上得數超過十的題全讓她改了,局面就全在自己的掌控範圍之中了。

對於她的這種過分自信,我們一直不確定的觀察着。上了學前班後,班裡好幾個主意很大的孩子,尤其是女孩。想當領導的多了,矛盾也此起彼伏。這就是二零二零新一代的特點嗎?不用說我們小時候,就連八零後女兒那一代的獨生子女,也知道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惹大人生氣。怎麼到了詩恩這一代,就這樣一副「普天之下,皆吾臣民」的架勢呢?

按說,她這樣的個性應該找個隨和的人當朋友,可她偏偏和哈珀這樣有主見的人要好,兩個人是那種相愛又相殺的類型,最近這一段時間有了矛盾,原因據她說是哈珀去跟老師那兒告她的狀。我們自然心中有數,估計她告哈珀的次數更多。

詩恩爸媽把她這張卡拍了照片發給了朋友,引來了一片叫好聲。他們的朋友中西都有,大家一致認為這樣的問候卡比虛頭巴腦的祝福實在多了。她爸的同事最高屋建瓴,說小孩子不簡單,三句話抓住了三個要點:提出意見,表明訴求,給予祝福。言簡意賅,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還注意維護了友誼。反正都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可着勁兒的娛樂。

我倒是好奇那天詩恩她媽教育她的效果。詩恩並不是個易被說服的主兒,她還嘴能力很強,腦子裡瞬間就能找到一些稀奇古怪,讓人哭笑不得的理由為自己辯解。有一次吃飯時,她在笑她弟弟被訓。她媽說,你挨批時,弟弟都維護你,反過來,你怎麼幸災樂禍。有什麼好笑的?詩恩不假思索的反嘴:因為你訓弟弟的聲音聽起來像放音樂。這話一出,飯桌上誰也沒繃住,這一笑場不要緊,詩恩更是笑的前仰後合,美的找不着北了。

第二天等孩子們睡下,我詢問談話結果。女兒說她先問詩恩如果自己收到這樣的卡會怎樣,詩恩的回答是「難過」。

我覺得這個開頭不錯,沒有直接批評這樣寫賀卡的毛病,而是教給孩子換位思考,這樣她容易接受。

女兒說哪有那麼容易呀,跟她說不應該對別人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時,詩恩梗着脖子犟嘴:可是哈珀就是對我無禮呀!

這句話是問題的關鍵和難點。詩恩童言無忌,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應該全盤否定。可賀卡的作用是傳遞友誼,祝福別人。怎樣讓孩子既說真話,又達到送賀卡的目的,對家長來說也是個小測驗。

看詩恩那個架勢,女兒沒有在這樣寫卡的對錯上糾纏,而是問詩恩寫上這句話有無必要,會不會傷到別人的感情?

詩恩嘴上回答沒有必要,會傷別人的感情。臉上卻帶着一股不服氣的表情。

這段溝通還算有效吧,起碼達成了一部分共識。結尾是開放式的,詩恩明白了這樣寫會傷到別人的感情,但仍然覺得自己說真話是對的,媽媽也沒幹涉詩恩對賀卡的處理。

過了三天,周四的晚上,詩恩重新寫卡,給哈珀的卡上寫着:幹得好,你真棒!

賀卡
賀卡

這是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家長的教育起了作用,但其實另有隱情:周四放學的路上,詩恩跟哈珀兩人約好又一起回家,在路上她倆頭碰頭的把一塊巧克力分着吃了。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