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破頭進去排着隊出來:中國年輕人加速逃離銀行

「以後過得再不好,我就是去跑滴滴,送外賣,也不干銀行了。」

「在銀行網點工作一個月後,唯一願望就是離開這裡。」

「三個月了,裸辭了。」

……

在網絡話題「今天你從銀行辭職了嗎」中,銀行員工們瘋狂吐槽這份工作中遇到的種種不快,還有不少人曬出自己的離職信。

「基層網點越來越留不住年輕人,我們已經習慣了。」上海某大行支行行長胡敏對作者無可奈何地表示。

眼下,銀行業2022年校園招聘正如火如荼,一大批新鮮的95後即將走出校園邁向銀行櫃檯。他們大部分就讀於金融、經濟等相關專業——這是大學裡最「卷」的專業,分數線普遍要高出同校其他專業20-30分。

他們閃閃發光的簡歷經過層層篩選,從211到985,甚至常青藤;要在筆試中解答出開普勒定律、看懂機械齒輪、能用經濟學糢型分析壟斷案例,15分鐘完成3篇英文閱讀理解;在面試中舌戰群儒,順利通過體檢,才能最終拿到錄用通知。

然而,一大批已經進入銀行、端上父母眼中「金飯碗」的年輕人們如今卻正在排隊離職。

銀行圍城內,他們經歷了怎樣的掙扎?

擠破頭進來,排著隊出去

「以現在的招聘標準,我肯定考不進銀行。」前銀行員工江濤對作者感嘆。5年前,他從工作了5年的某國有大行北京某支行櫃員崗位裸辭。這在當下是無數年輕人擠破頭想要得到的職位,各種名校學歷扎堆甚至還需要調動一點人脈關係,而當年江濤的同事中卻不乏大專學歷。

「從海外藤校,到清華北大,你能想到的好學校我們都有。有的櫃員還要托關係找人關照。有時候實在想不通,當個銀行櫃員而已,都已經捲成這樣了嗎?」胡敏表示不解。

銀行的「卷」主要在於參與競爭的人數太多。金融體系歷來被視為高薪、體面,備受畢業生們青睞,財經類專業也持續火熱 。教育部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畢業的870萬大學生中,100萬人學的是財經。

相較於券商、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銀行以最多的就業崗位成為財經類專業畢業生們的主流選擇。行業數據顯示,銀行業從業人員達到380萬人,而證券從業人員才33萬人。

這必然推高了進入銀行的門檻。華南一位前銀行從業者透露,一家股份行的隱形錄取門檻,已經要求必須是碩士或985、211、雙一流高校,尤其是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大量留學生開始考慮回國就業,競爭更加激烈。

然而,「卷」進銀行後,95後們發現工作狀態與想象之間差異巨大,一大批新人開始迫切「逃離」。

「我以為自己是按照未來行長接班人來培養的,沒想到只是給行長看門的。」

「我一個985大學的法學碩士,現在到了理財經理崗,感覺研究生白讀了,法考白過了。每天都在拉存款、賣保險、賣理財。」

在上述「逃離銀行」的話題交流區,這樣的聲音比比皆是。

作者了解到,不少銀行要求新人在一線櫃檯實踐2年再定崗。一些名校畢業生奔著銀行管培生的招聘而去,然而一線櫃員瑣碎的基礎工作令他們失落,加上銀行業整體收入縮水,不少人在臨櫃期間選擇了逃離。

胡敏告訴作者,為了留住年輕人,銀行推出節日慰問、定期家訪、為異地畢業生提供宿舍等舉措,花了很多心思和時間,然而收效甚微。

「年輕人們排著隊離職,導致我們支行網點的離職名額都不夠了。」在老家華東某大行縣域支行網點上班的林悅告訴作者,離職人數過多人力部門也會被問責,以至於招聘時人力會將學歷背景最好的一批先篩掉,因為知道留不住他們。即便這樣網點離職率依然居高不下。

《稜鏡》作者整理幾家國有大行近三年的員工年齡結構數據發現,30歲以下的員工人數、占比均在加速下滑。

其中,中國銀行近兩年30歲以下人員減少了17476人,郵儲銀行減少了8583人,農行和建行也分別減少了7527人和3084人。在30歲以下人員占比中,中國銀行從2018年末的28.06%下降到2020年末的22.50%,同期郵儲銀行這一指標從27.31%下降到21.41%。

房價漲了5倍,收入下降了一半

財報數據顯示,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人均薪酬在30萬元到50萬元之間。儘管銀行財報上的利潤仍在高速增長,人均薪酬領先絕大部分行業,但屬於銀行網點的高光時刻早已遠去。銀行網點為銀行貢獻的價值不斷削弱,網點員工收入下滑嚴重。

林悅告訴作者,10年前,在該行工作到手的現金能達到20萬元,還有各種節日福利,在當地妥妥地屬於高薪工作。如今,每年到手的現金僅有10萬元左右,在當地只能算中等水平。而同期縣城的房價則從4000多元/平米漲到2萬多元/平米,漲了5倍多。

銀行網點工作有過好日子。商業銀行股改後,銀行員工的薪資待遇普遍得以提升。在沒有餘額寶、微信支付的日子裡,銀行網點是廣大群眾辦理金融業務的唯一選擇,以業務量為考核的網點員工往往收入超過一些總行員工。

此外,伴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和2008年的經濟刺激政策,銀行的信貸資源意味著機會和財富,銀行資產負債表快速膨脹,網點員工的收入水漲船高。

但2013年餘額寶的推出,中國居民線上理財意識開始覺醒,商業銀行也不得不加速科技變革,加大自助設備、智能櫃檯等鋪設,豐富和完善手機銀行功能,櫃員的功能被極大替代。

如今,銀行業平均離櫃率已達到90.88%。以銀行業最為看重的貸款業務為例,據工商銀行披露,其2020年線上發放的普惠貸款占其新增普惠貸款餘額的98%;農業銀行2020年農銀e貸較上年末增長122.2%,據作者計算,其線上發放貸款已占到當年新增貸款的四成。

「現在大部分業務都能在手機上自助辦理了,一天下來接觸不到幾個客戶,櫃員收入自然下降。」胡敏表示。

宏觀經濟環境也在變化。隨著2014年後中國經濟增速步入「新常態」,產業結構調整轉型,一些過往高負債擴張的企業難以適應,風險開始暴露。加之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直接融資等渠道的豐富,商業銀行的話語權也有所削弱。罰款追責開始成為不少網點員工的噩夢。

「銀行的經營和地方經濟形勢密不可分。」前銀行員工張震對作者表示,他所在的某直轄市國有大行,由於本地出現了兩起較大規糢的違約客戶,該地區的授信評級被總行調降,信貸權限收縮,本地企業的貸款被審慎處理。疊加房地產貸款等業務受限,貸款很難放出去。離職前一年,他的稅後收入僅在6萬元左右,和剛入行的時候差不多。

林悅也介紹,前年當地一家大企業客戶倒閉,本就不多的年終獎又被扣了2.5萬元。還有一家企業出問題,每個人被罰了2000多元。

「今年的收入更不樂觀。」她表示,疫情以來,網點的存款規糢降了不少。此外,疫情反覆更是讓一部分企業經營雪上加霜,不良貸款攀升。

「他們有底氣不受這個委屈」

隨著銀行網點功能轉型,多數櫃員還面臨著向營銷轉型的壓力。

在一線網點,櫃員們面臨著繁雜的考核指標:辦信用卡、拉存款、辦貸款、賣保險、賣基金理財等。這些考核令他們疲於應付。

林悅告訴作者,她最近的重點任務之一是賣掉20張金鈔,但她知道自己鐵定完不成,就等被罰款。1g一張的金鈔要賣1000元,當下金價不到400元/g。在她看來,很少有人願意花這麼高的差價買金鈔,但這又是貢獻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部分,考核壓力不小。

2019年時,各大銀行還瘋搶過一陣ETC安裝業務,林悅也和同事們沿路掃街,追著客戶送ETC。後來,客戶看到是銀行的人扭頭就逃,讓林悅心裡很不是滋味。

現在,為了完成普惠金融貸款任務,林悅每周還要開拓2家未辦理過貸款的小微客戶,這讓自認為有些輕微社交恐懼的她倍感壓力。但為了工作,硬著頭皮也要一家家開口去問。

「現在年輕人普遍比較宅,他們不喜歡跟人打交道,但工作任務就要開口營銷客戶,對他們來講實在是太痛苦了。不少人都有些輕微抑鬱。」胡敏表示。

在胡敏看來,研究生普及後,年輕人對自己的就業期待普遍提高。 而到網點辦業務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有的聽力不好,有的不太會用手機,還有的很固執;或者要麼是面對複雜的業務。「年輕人怎麼可能會喜歡這樣的工作?」她所在的網點中,有櫃員因為聽不太懂本地方言被客戶罵哭。

江濤也表示,銀行的業務制度繁多,一些規定讓櫃員受夾板氣。有一段時期,銀行推行小額自助存取款,客戶很難理解,明明櫃檯上沒多少人,為什麼非要他去ATM機上辦理。但如果客戶堅持在櫃檯存取款,自己就會被罰款。

從銀行裸辭後,他給自己放了近一年的假,然後降薪60%轉行到現在的工作。「只後悔自己逃得太晚了。」

胡敏表示,95後的父母們趕上了改革開放和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家庭條件普遍更好,大部分家長更關心他們工作開心與否、累不累。當得知銀行工作和他們預想的落差較大時,也更支持孩子換工作。「他們有底氣不受這個委屈。」

「我要回去繼承家業。」一位離職的95後櫃員在她的辭職信上寫道。

考公務員、讀研成離職後首選

某城商行行長對作者表示,年輕人對於新鮮、有挑戰、有成長性的工作需求,和櫃檯業務流程化、標準化、合規性的屬性天然有衝突。

2018年以來,「嚴監管」成為銀行業的關鍵詞,銀行一線櫃員要學習的規章制度也成倍增加。

林悅向作者介紹了銀行網點工作的典型一天:早上7:20左右到單位,做開門前的準備工作;中午如果業務不多可以休息1小時,忙起來就沒有;下午5點銀行關門後,網點櫃員們開始開始清點現金、軋賬;送走運鈔車後,在6點到8點間,往往還有各種業務培訓、學習。

「完全不輸996,經常工作超過12個小時,而且但凡是加班、培訓,都是額外的時間,沒有加班費。」林悅說。

銀行櫃員的一舉一動都在攝像頭的包圍下。林悅告訴作者,她入行那年,行里換成了高清攝像頭,就有同事提醒在網點用手機或聊天時務必注意,因為放大後,微信聊天的內容看的一清二楚。

層級分明,磨掉稜角,謹言慎行——這是多位銀行櫃員與作者交流時的感受,這讓他們覺得壓抑。更多的年輕人將原本的個性層層包裹起來,自從進了銀行,他們便很少發朋友圈,偶爾發一兩條,也是應要求轉發的貴金屬或貸款產品海報。

「沒有成長性的工作越來越不受年輕人待見。」江濤也對作者表示,銀行網點以服務為主導,專業和工作內容完全不對稱,根本無法發揮在大學、研究生階段學到的知識。在銀行工作幾年後,專業不可避免退化,導致再就業困難。

有員工離職時曾對胡敏坦言,「這份工作早晚要被替代,我必須早點轉型,不能等著時代把我淘汰了」。

在晉升講究論資排輩的銀行,留給年輕人們的機會更是越來越少。「繼續留在網點,我頂多做個業務主管,我已經能看得到自己40歲時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一位從銀行辭職的櫃員對作者表示。

作為基層網點管理人員,胡敏表示越來越能理解年輕人們逃離銀行的選擇,房價漲起來了,工作收入降了,晉升的職位已經被占了。一萬出頭的工資,在上海生活的確要辛苦得多。

「和當下的年輕人比,我不覺得自己的能力比他們強多少。唯一幸運的是,我比他們早出生了幾年,趕上了經濟快速發展和銀行業務創新的時代紅利。」胡敏有些慶幸。

逃離銀行的年輕櫃員們,大多選擇考公務員或繼續讀研。但胡敏介紹,不乏有人讀了研究生又回到銀行網點。她猜測可能是競爭激烈沒能進入券商等機構,也可能轉了一圈後發現還是銀行工作穩定。畢竟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員工以校園招聘為主,校招生更容易產生認同感,忠誠度也更高。但同時,從校園直接進入職場,新人也正處於思維動盪、不成熟的時期。

就業形勢仍然嚴峻。教育部統計顯示,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規糢達到909萬人,預計2022年畢業生數量將達到1076萬人。

「銀行招聘」的話題下,求職交流熱度依舊不減。「我願意再單身十年,換一個郵儲櫃員。」有網友寫道。

(全文轉自稜鏡)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