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自製潛艦9月下水 傤台設備近7成「MIT」

台灣歷經6年多努力,自造潛艦IDS「海昌計劃」的建造工作已進入最後的「焊接」環節,首艘IDS原型艦預計今年9月下水。

台媒報導,此項「潛艦國造案海昌計劃」籌建金額17.2億美元,由台船公司負責建造、台灣海軍造船發展中心負責設計規劃、台灣中科院負責技術整合,台灣海軍256潛艦戰隊則為實際操作者並提供建議。

建造潛艦對台灣來說,一切都是第一次,且因台灣的國際處境,使潛艦裝備來源在建造之前備受關切。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指出,原規劃228項傤台設備,有162項對外採購,但國外廠商因疫情等因素延宕交貨,為滿足施工進度,台灣自製品項從66項成功擴至151項。

鄭文隆表示,目前原型艦的壓力殼第2、3、4、5船段已接合完成,現在剩下艦艏、艦艉及帆罩封殼工作。在封殼前,所有放進去的裝備都需經過工廠驗收試驗(FAT),才能進行封殼電焊作業。

鄭文隆說,由台船負責的封殼電焊作業非常嚴謹,電焊完成後還要進行三階段測試檢驗,首先是超音波檢測(UT),靜置24小時後再進行磁性檢驗(MT),並再靜置7天後進行放射性檢驗(RT),以確保在深水測試時,潛艦不會因壓力變化而發生意外。各項試驗通過後,焊接作業才算完成。他說,「目前預估應在9月可以完成。」

中國已擁有核電潛艇、航空母艦,超高音速導彈等先進軍備。台灣目前的潛艇規模與中國的艦隊相距甚遠,現有的兩艘潛艇是美國1970年時移交給台灣的,另2艘為1980年代末向荷蘭購得。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