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滑加上資金外逃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7.3

近年,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加上大量資金離開中國,人民幣持續走軟。6月26日傍晚,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了7.3元兌1美元的關卡,創下2024年的最低值。

據陸媒綜合報導,由於投資者對經濟復甦及資本市場的預期越發地悲觀,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出中國,轉往收益率較高的市場。「經濟持續下滑」加上「大量資本」外流讓人民幣更加貶值。

路透社分析稱,中國官方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房地產行業復甦的措施未能達到外界預期,投資者對官方有力政策的期待與耐心幾乎耗盡。這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擔憂情緒,導致人民幣匯率的下行。

對此,中國官方卻辯解稱,人民幣並未貶值,仍保持穩定。比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人民幣匯率在複雜形勢下保持基本穩定。他強調,中國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保持匯率彈性,並強化預期引導,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也表示,未來中國外匯市場有基礎、有條件保持穩健運行,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他提到,未來將繼續高度關注外部環境變化,進一步充實並用好政策工具箱,防範人民幣匯率超調和異常跨境資金流動的風險。

但中國官員並未解釋,官方如何消除「大量資金外流對人民幣造成的影響」。

大量資金外逃

今年5月,大陸經濟學者盧麒元稱,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是因為資本積累率降下來了。資本積累率為什麼會降下來呢?第一大的因素是走了,走了多少呢?他說:「我敢鐵口直斷的是不低於3萬億美元,3萬億美元意味着什麼?意味着2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你們可能不理解什麼是21萬億,就是中國一年的財政收入被人拿走了。」

雖然盧麒元沒有給出具體數字的來源,但中國資金外逃確是不爭的事實,貪官和富豪跑路是中國獨特的風景。

根據Henley & Partners2023年下半年公布的《2023年全球私人財富遷移報告》,2022年,超過1萬名身價百萬美元的中國富豪移民海外,富豪移民人數名列全球第一。

從報告公布的數據來看,2023年,中國高淨值人士移民數量也將占據全球榜首,預計有1.35萬名有錢人將移居海外,他們將帶走數以千億計的資金。據不完全統計數據,超過六成的中國富人計劃移民。在資產超過1億的富豪中,有高達71%的人表示有移民意向。

2023年,平均每月有500億美元資金流出中國。2023年11月,《紐約時報》發表文章「金條、外幣、東京公寓:中國資金是如何大規模外流的」。文章指出,中國人已經成為東京300萬美元以上公寓的主要買家,而且是用一箱一箱的現金購買。

此前有報導稱,中國人想方設法將資金轉移國外,有的通過走私方式將金條和現金放在快艇身上,從南方省份偷渡到東南亞。有的利用在國內外的公司,以貨物買賣差價的方式往出倒資金,有的乾脆就是虛擬交易,目的就是走賬轉移資金。

2023年8月份,大陸境內資本外流達到490億美元,創下8年來的最大流出量。儘管中國當局想盡方法圍堵資金外流,但效果不佳,習近平的動態清零和共同富裕着實嚇壞了不少有錢人。

中共官場曾流行一句話,「滿朝文武皆綠卡,半壁江山養紅顏」。意思是各級官員早在國外拿到身份,並將妻子,兒女,情人等送出國門,同時將資產轉移。

2008年6月,央行援引社科院的一份調研資料披露,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中共外逃官員高達1.6萬至1.8萬人,攜帶款項達8000億元人民幣。報告還稱,僅1995至2005年中國官員配偶及子女在國外,但本人仍留在國內任職的裸官人數已高達118萬。

澎湃新聞曾報導,美加澳是中共官場腐敗分子首選藏匿地,已形成「貪官一條街」和「腐敗子女村」。據《華爾街日報》稱,加拿大出入境管理局文件顯示,從2011年4月到2012年6月,多倫多和溫哥華機場查獲來自中國人的1300萬美元未申報現金。

2023年,話題「過去三年,我國貨物貿易順差合計近2萬億美元,但同期外匯儲備幾乎未變,逾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去哪兒了?」;「目前中共3萬多億美元的外儲,比十年前還少了1萬億,而這十年每年貿易順差都是巨大的。老百姓辛辛苦苦賺的外匯都哪裡去了?」在網絡上引發熱烈討論。

中國到底有多少貪官外逃,有多少腐敗資金被轉移境外,這個誰也不知道。但人人皆知,外逃資金是個天文數字。

2016年曝光的「巴拿馬文件」醜聞事件,就包括中共幾大紅色家族利用離岸公司隱藏巨額資金的證據。據傳江澤民家族在海外的資產達5000億美元,由孫子江志成掌管。

4月10日,與美國軍方有密切關係的資深媒體人比爾‧戈茨在《華盛頓時報》發表文章,透露美國情報機構正在調查中共七常委,相關報告正在編寫中。這份關於「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的財富和腐敗活動」的非機密報告的目標是習近平和其他中共高官,包括由205名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25名政治局委員和政治局常委。除此之外,中共29個省委書記也在調查評估範圍之內。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