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方為什麼要政變?未來會發生什麼?

2月1日,緬甸軍方以選舉舞弊為由,拘捕了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總統溫敏(Win Myint)等至少45名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NLD)的政府高級官員。軍方隨後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稱會在未來一年舉行「完全公平和公正」的選舉,之後進行權力交接。包括BBC、華盛頓郵報在內的外媒直接將緬甸軍方的行動形容為政變,認為軍方此舉讓緬甸可能陷入被國際社會孤立的情況。西方國家則對軍方的行動進行強烈譴責,而北京當局則呼籲緬甸各方「妥善處理分歧」,官媒則以「大規模內閣改組」,來形容緬甸軍方在政變後撤換民選部長。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為什麼會發生政變?

緬甸去年11月舉行了國會大選,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取得了取得了476席中的396個議席,昂山素季有望繼續留任國務資政。被視為親軍方的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只取得33席。加上軍方根據2008年憲法所獲得的上下議院四分之一保留席位,仍無法阻止全國民主聯盟執政。

去年11月中旬,聯邦鞏固與發展黨已就大選提出了超過600項投訴。但據緬甸新聞雜誌《伊洛瓦底》報導,來自緬甸國內外的大選觀察員均未在投票過程中發現顯著的異常行為。

其它一些政黨也同樣指控選舉有弊端,因為選前不久,這些代表數十萬少數族裔的政黨,因所在區域衝突過於激烈而被剝奪選舉資格,羅興亞人這次也無法投票。

軍方早前向當地選舉委員會提出上訴,要求推翻結果,但不獲受理。

此次令軍方與民盟陷入公開矛盾的2020年大選是緬甸政治轉型以來的第三次大選。而在此前,緬甸曾經歷了約半個世紀之久的軍政府統治。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2010年緬甸開啟政治轉型後,緬甸軍方仍未完全離開政治。根據現行的2008年緬甸憲法,上下議院均為軍方保留了四分之一的席位。憲法修改需由占比20%的議員支持才可提出,並需75%議員同意才可通過。憲法還禁止配偶或子女是外國公民的緬甸公民參選總統,這被認為是讓昂山素季無法參選的設置(昂山素季的兩個兒子都擁有英國國籍)。

昂山素季在緬甸受軍政府管治期間被軟禁多年,直至2011年軍方交出權力前夕才獲得釋放。她之後在2015年大選中領導全國民主聯盟獲勝,但仍未擺脫軍方掌權的局面。全國民主聯盟掌權後創立「國務資政」一職,讓昂山素季掌權。這個職位的任期與總統一樣都是5年,地位相等於其他國家的總理,但軍方當時批評這個職位違憲。

曾因政治問題入獄、現在仰光經營一家政治智庫的金紹溫(Khin Zaw Win,音譯)對紐約時報表示,先前他就認為可能發生政變並示警數月,因為看出軍方與全國民主聯盟間的協商不順、軍方加大對全國民主聯盟的抱怨力度。

報導稱,軍方奪回政權恐使武裝部隊總司令敏昂萊延續權力,原本今夏他將因年齡屆滿卸任武裝部隊總司令。整個受惠於他的網絡,尤以富有巨利的家族事業為核心,很可能因他退休而利益受損。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2月1日,軍方拘捕現任政府高層後,緬甸首都內比都及商業城市仰光出現通訊中斷現象,超市貨品被搶購一空,銀行關閉導致ATM機前出現長長的人龍。

1天之後,緬甸民眾的日常生活看似恢復了平靜。法新社報導,在緬甸最大城市暨商業首都仰光,街頭幾乎不見安全戒備升級跡象。這顯示緬甸軍方未面臨大規模群眾示威,所展現出的安心程度;他們也對國際間排山倒海的譴責聲浪沉默以對。

軍方政變後,即刻換掉了昂山素季政府的24個部長及副部長職務,並且任命11個新的部長級職務。涉及範圍包括財政、衛生、資訊、外交事務、國防、邊境及內政等。

與此同時,一些政府高層陸續被釋放,但昂山素季及緬甸總統溫敏仍被軟禁在家中。

BBC認為,軍方發動政變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舉動,而分析人士都不確定軍方為何要這麼做。

報導援引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學者麥卡錫指出,「值得提醒的是,目前的民主體制從實際效果上已經非常有利於軍方。即使在緬甸民主化後,軍方仍然可以完全自行決定國防部署,在國內外也有大規模的財政投資。而即使武力鎮壓羅興亞人後被指犯下 ‘戰爭罪行’,也會得到民選政府的保護。」 

「它奪權後, 如目前宣布,掌權一年,實際上將孤立除中國之外的所有國際夥伴,損害軍方自身的商業利益,也會惹怒早前投票讓全國民主聯盟和昂山素季連任的數百萬的支持者。」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麥卡錫估計軍方可能想改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未來的選情,但警告這樣做很危險。

人權觀察組織亞洲部副總監菲爾·羅伯森認為軍方的這一舉動會令緬甸將次面臨變成一個被國際社會孤立的 「被排斥國家」。也會激怒緬甸國民。他認為目前局勢仍然有機會以談判方式解決,但有隱憂。 「如果開始爆發大規模示威,那麼緬甸就會陷入巨大危機。」

外界反應如何?

軍方政變後,美國、英國、歐盟、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強烈譴責,並要求軍方立即放人。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兩黨議員相繼發出聲明譴責緬甸軍方行動,拜登也揚言考慮制裁措施。

美東時間2月2日,美國國務院表示,經過審慎評估,決定正式將緬甸軍方奪權的事件認定為軍事政變,暫停部分援助。

澳大利亞呼籲緬甸軍方要遵守法治,透過合法的途徑解決爭議。

英國首相約翰遜說:「我譴責緬甸政變,以及非法監禁包括昂山素季在內的平民。人民的投票權必須得到尊重,民選領袖必須獲釋。」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推特上寫道:「我強烈譴責緬甸『政變』,並呼籲(緬甸)軍方釋放所有在全國各地的行動中被非法扣押的人。」 他還寫道:「選舉結果必須得到尊重,民主進程需要恢復。」 

聯合國發言人杜雅里克(Stephane Dujarric)也在聲明中說:「秘書長強烈譴責拘押昂山素季和總統溫敏之舉。」並表示,「這一連串發展對緬甸民主改革是沉重的打擊。」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緬甸軍方的行動是對「民主改革的沉重一擊」,安理會準備召開緊急會議。 

人權組織國際特赦也發表聲明,形容情況「極度令人關注」,呼籲軍方除非可以針對昂山素季等人提出「國際法認可的罪名」,否則應該立即釋放他們。 

但是,也有一些地區國家包括柬埔寨、泰國、菲律賓在內則表示,這是緬甸「內部事務」。

據法新社報導,與西方國家強烈譴責形成對比的是中方委婉的回應。中國外交發言人汪文斌2月1日表示,希望緬甸各方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維護政治和社會穩定。

新華社1日則以「大規模內閣改組」,來形容緬甸軍方在政變後撤換民選部長。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Global Times)英文版引述不具名專家表示,緬軍將領攫取權力,可視為「對國家權力結構失衡的一種調整」。

美國之音援引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在緬甸問題上的態度是由中國在緬甸的巨大利益決定的。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東南亞項目資深研究員莫瑞·希伯特(Murray Hiebert)表示:「他們意識到國際社會一定會對所發生的一切表示譴責。我想,他們是想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展示中國對緬甸的支持,是緬甸的好朋友。」 

希伯特說,中國採取這樣的態度並不令他吃驚,因為中國目前的態度與2017年緬甸因羅興亞危機在國際舞台上被孤立時,中國展示的態度是一脈相承的。 

希伯特說,中國這麼做也是為了挫敗美國在緬甸推進民主進程的努力。中國不希望看到自己的邊境出現一個親美國的民主政府。因為羅興亞危機,緬甸與歐美疏遠。加上這次的政變,希伯特預測,緬甸的將軍們應該會更加願意與中國打交道。 

他說,緬甸政變對拜登新政府與中國的戰略競爭來說也是一個挑戰。未來,拜登政府在對緬甸軍方採取行動時可能也不得不考慮不要將緬甸軍方進一步推進中國的懷抱。

中國是緬甸第二大投資者,僅次於新加坡。中國對緬甸的貿易約占緬甸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