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在下滑,今年4月,工業、服務業、消費都明顯下降。各級官員十萬人奉命參加中央的穩經濟大會,表明中南海挽救經濟之心何其迫切。與此同時,中國城鎮的真實失業率正向20%挺進,而官方的失業率數據始終在掩蓋真相。大規模失業將成為中國未來的長期經濟和社會問題,90後的幾代人會面臨越來越艱難的生存環境。
一、中國經濟大滑坡,北京開十萬幹部視頻大會穩經濟
5月25日下午3點,中國召開了一次「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這個會議算得上是個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會議,《經濟觀察報》報道,參加人數高達十萬人,包括地級市、區一級以及鄉鎮一級的主要官員。以地級市為例,市長、副市長,市政府秘書長、副秘書長,市政府黨組成員,市政府與經濟有關各部門負責人,市里金融機構負責人等。召開這個會議的目的不是為了出台中央新的穩經濟政策,而是為了敦促各地落實本地的穩經濟政策。一句話,要全國各省市上下一起出力,挽救下滑的經濟。
這次會議上,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財政部長劉峰、總理李克強先後講話,披露了一系列經濟數據。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經濟滑坡的現況確實十分嚴重。僅舉幾例:今年4月工業生產下降2.9%,全社會用電量減少1.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跌落11.1%,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這樣的經濟形勢,當然談不上經濟增長,而是經濟嚴重萎縮。經濟萎縮的直接原因當然是「清零」政策的推行,但此前中國經濟由盛轉衰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清零」政策只不過是雪上加霜而已。
李克強還提到了兩個事關經濟未來走勢的資訊。其一,由於4月全國的財政收入扣除退稅後減少5.9%,地方財政入不敷出,非常吃緊,有幾個省已經向國務院打報告,想從中央財政借錢度日。但李克強表示,中央財政的錢要負擔軍費、國防開支、義務教育,只剩下一筆用於應對特大災害的總理預備費算是機動資金。他的意思很明確,地方政府沒錢,只能自己想辦法,而且不許加稅;至於向中央財政借錢,各地就死了這條心吧。地方政府沒錢了,要落實穩住經濟的政策也就成了「無米之炊」。
其二,中國70%的製造業要靠進口零部件來維持生產,而4月的進出口是零增長。這意味着,企業沒打算為今後擴大生產而增加零部件進口,這樣,疫情之後製造業企業不會很快復甦。另一方面,去年底全國的企業是1.5億家,但今年4月底與去年同期相比,企業減少了近13%,因為大批企業破產倒閉,註銷了在工商局的企業登記。企業減少將近一成半,就會有相當於兩成的在崗員工加入失業大軍。
二、現在中國多少人失業?
為什麼一成半的企業關閉,會有約兩成就業員工失業?因為,關閉的企業會全數裁員,但尚未關閉的企業也會裁員自救,因此,失業員工占原來的就業員工的比例,會多於關閉企業的比例。
按照官方統計,中國的城鎮就業人數大約是4.4億,如果今年被裁員的員工占兩成,相當於被裁員工達到8千8百萬,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新增失業人口。如果加上城鎮人口中原來已經失業的,以及今年新畢業的1千萬難以就業的大學生,總的城鎮失業人口可能超過1億。
如何據此來估計城鎮失業率呢?失業率是失業人口占勞動年齡人口的比例,因為老人和小孩不屬於可就業人口。2021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中國城鎮的常住人口是9億,而全國16歲到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63%。也就是說,9億城鎮人口當中,勞動年齡人口約為5.7億,其中1億人失業,則城鎮失業率大約是17.5%。這是一個相當保守的估計,真實的失業率可能更高。
但5月25日的這次會議上披露的相關數據是,全國平均的城鎮調查失業率是6.1%,在31個大城市為6.7%,而16到24歲的青年人的待業率是18.2%。其中只有青年人的失業率接近筆者估計的17.5%的城鎮失業率。官方的調查失業率是什麼含義,為什麼似乎偏低?這就涉及到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失業率背後的隱情了。
三、官方如何掩蓋失業真相?
中國政府會誇大經濟成長方面的數據,但同時也想盡辦法壓低負面經濟數據,失業率就是一個它一直在掩蓋真相的統計指標。
中國的國家統計局長期以來使用城鎮登記失業率作為官方認可的失業數據,而那是個完全不可靠的統計。所謂的城鎮登記失業率,是城鎮戶口的人為了得到失業補助金去社部門登記的人數。但批准給予少量失業補助的政府規定極為苛刻,要有城鎮戶口,失業者的原僱主必須連續幾年為其購買過政府的失業保險,失業後要取得原就業機構給予的解僱證明,不能有任何小生意等等。很多中小企業為降低成本,不給員工購買失業保險,許多中小企業員工失業後無法領取微薄的失業救濟,因此他們不會去登記失業。
失業者只要不去政府部門登記,政府便視若無睹。這樣,官方的這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曾經變成一個常數,恆久不變,總是3%上下,經濟好或者不好,都是這個數據。另一方面,國家統計局多年來都故意不公布真實失業率,只公布就業人數。
隨着5年前中國失業現象日益惡化,為了掩人耳目,從2018年開始公布城鎮調查失業率。首先,這個統計概念排除了農村人口當中的失業現象,假定農村戶口的人家裡有幾畝承包的土地,不算失業,所以官方只公布城鎮調查失業率。儘管很多農村戶口的年青一代或進城短期工作,或進入中等專科學校或大專院校念書,只要未能在城市謀得相對穩定的職位,往往因入不敷出而回鄉居住,但國家統計局一律視其為農村已就業人口。事實上,相當大數量的農村出身的青年既無務農技能,亦無務農意願,在農村家中無所事事混日子,卻從未被計入失業人口。
其次,這個城鎮調查失業率不能反映真實失業率,因為國家統計局用抽樣調查方法獲得的失業率,其調查範圍很小,儘量少覆蓋從農村流入城市的流動人口;而在城市失業人口調查時,又用「自由職業者」這個概念,把許多事實上失業、但在網上賣一點東西的人口從失業範圍中排除掉。
再次,中國地方大,按道理,調查城鎮失業率應該儘量擴大樣本才有更全面的代表性。但國家統計局只抽樣8.5萬城鎮住戶,僅占城鎮就業人數的萬分之三,抽樣率不到美國失業調查的一半。而且,官方對樣本覆蓋地區保密,不讓研究者了解,究竟這個樣本的代表性有多大。
用了這些手法以後,中國從2018年以來公布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一直是5%略高;疫情後經濟惡化,這個失業率也只不過上升半個百分點而已。與其說官方的城鎮調查失業率是為了公布失業狀況,不如說,它是為了掩蓋真實失業狀況。
四、畢業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公」門
畢業大學生就業難,就是中國城鎮失業率居高不下的必然結果。2021年全國有1,020萬大學畢業生,其中212萬人考公務員、462萬人考研究生、900萬人考教師資格證,加起來是1,574萬人次。也就是說,其中有人同時在考兩種以上與求職相關的資格考試。今年又有1,076萬大學生畢業,依然如此。
考研究生的人是為了提升就業資歷,那剩下的人為什麼都擠到公務員考試和教師資格考試裡面去,為什麼沒多少人去企業求職?原因很簡單,企業都在裁員,而聘用新人的機會少之又少。
那畢業大學生能在政府部門或各種學校里找到工作嗎?看一下中國現有的白領工作崗位數量就知道了。過去幾年來,中國的白領職位一直是5千多萬個,其中公務員占三分之一,教師占三分之一,剩下的是IT行業、金融業等等企業。畢業大學生想擠到政府部門或學校去教書,可能找到工作機會嗎?這5千多萬白領職位,平均每年只有150萬人退休,而且不一定有錢招收新人,所以每年的大學畢業生當中,最多有十分之一可能找到白領職位,剩下的如果不願意去做藍領,就會失業。
應屆大學畢業生一年內找不到工作,就可能變成長期失業,因為下一年又有1千萬新出爐的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求職,會把前兩年畢業的人擠下去。也就是說,中國城市的真實失業率僅僅因為失業大學生,會每年增加1.5個百分點。
現在中國出生於經濟繁榮年代的90後、00後青年人從未想象過,他們的人生前途會如此暗淡。中國的文革時期,因為經濟停滯,政府無法安排中學畢業生在城市就業,就實行了中學生大部分「上山下鄉」的政策,把他們統統強制趕到鄉村去當農民。前兩年,中國政府又重新提出了大學生「上山下鄉」這個口號,雖然做不到,也可以看出當局對大學生失業問題的無奈。
五、大規模失業的潛在威脅
分析中國經濟的表現或中國的失業規模,都需要區分兩個方面:其一是經濟欲振乏力、失業長期化的趨勢;其二是疫情導致部分城市經濟停擺的短期影響。顯然,失業問題既有趨勢性惡化這一面,也有經濟短期停擺造成突發性失業潮這個近期因素。疫情以來,大批中小型製造業企業倒閉,大量商業服務業小企業破產,雖然是疫情的短期衝擊造成的,但這些新失業的幾千萬員工可能會轉變成長期失業。
城市失業人口大量增加,不僅代表着經濟惡化,也意味着受過教育的青年人對社會和當局的不滿上升。民國時期,之所以有大批青年人投奔共產黨,除了馬克思主義在召喚反叛青年之外,當時的中學生缺乏就業機會也是一個原因。如今,中國青年人對未來的期待正在從嚮往美好變成恐慌,從恐慌再走向絕望,這會需要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正在開始。中共用強化社會監控來防範社會不滿,但監控只能暫時壓住表面上的社會不滿,卻無法改變青年人的絕望。那是一個「高壓鍋」,大規模失業就是鍋子地下的火,青年人的不滿則是鍋子裡的水,早晚可能沸騰。
(全文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250d8de7-971f-41de-9f81-2b6fd2c76004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