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出手管制可能應該更謹慎一些。無論行業是否飽和,網約車司機們的「卷」是值得我們敬佩的,至少他們沒有躺平啊。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不少地方監管部門發出了「網約車飽和」預警,公開提醒人們「慎入」網約車行業,引發了廣泛關注。
5月20日,江西景德鎮市交通運輸局發布「網約車行業風險預警通告」,稱市區網約車運力趨於飽和,提示謹慎進入網約車市場。通告稱,目前景德鎮市區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在15單左右,單車日均運行收入240元左右,網約車市場運力趨於飽和,已經有部分網約車平台因訂單少導致車輛閒置;
5月16日,莆田市、商丘市交通運輸局在同一天發布網約車行業風險預警通告,聲稱本地網約車運力接近飽和;
4月16日,重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發布了網約車投資經營風險提示;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於4月11日發布了網約車行業運營動態與風險提示,均聲稱本地網約車市場已趨於飽和;
各地對網約車市場飽和發布預警並不是新鮮事。在2023年,也有多個城市先後發布過網絡預約出租汽車行業風險預警的通告,提醒網約車運力已趨於飽和。
網約車市場真的飽和了嗎?倘若已經飽和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想進入這個市場呢?
01
對待網約車,為何中央政府松,地方政府緊?
對於網約車市場,有一個相當有趣的現象,即中央政府的態度似乎比許多地方政府更加開放。
2016年7月2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網約車新政出台,並於當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然而,在中央政府打開了大門之後,不少地方政府卻在實施細則中加高了門檻,例如在運營車輛的車齡和軸距、司機的戶籍等方面設置了障礙。
例如,一個相當奇葩的規定是限制網約車司機的戶籍:兩座超大城市要求網約車司機是當地戶籍,這意味着,在當地網約車市場上,不少網約車司機嚴格來說是「黑車司機」,因此導致兩個城市的網約車合規率長期未能超過80%,並在重點監測城市中處於墊底的位置。
而時不時地發布網約車飽和預警,甚至暫時停止辦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營證核發相關審批業務,也屬於對網約車市場的干預。「飽和預警」相當於一種「窗口指導」,而暫停審批是直接的准入障礙。
但其實,略微把時間線延長一點,會發現地方政府對網約車市場是否飽和的判斷通常是不準確的。
早在2018年4月19日,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就曾經聯合發布通告,宣布從4月21日零時起,該市交通運輸局暫停受理出租汽車(含網絡預約出租汽車)新增運力許可事項。
2018年是什麼時候?那是網約車市場剛剛進入快速成長期的時候。
2020年,銀川稱要把網約車投放數量暫時控制在3000輛以內,後續逐步調整運力規模,有序發展網約車。武漢表示自2020年7月起暫停受理網約車平台、車輛經營許可。太原宣布2021年1月26日起,暫時停止辦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營證核發相關審批業務。大慶在2021年2月初表示市區巡遊車和網約車出現剛性競爭,要求網約車平台暫停擴容,關閉了帶車加入通道。
然後在2022年4月和5月,深圳和重慶兩地相繼暫停受理網約車車證申請,對網絡車數量進行調控。深圳還於2022年12月9日發布了《關於建立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力規模動態調整機制(試行)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擬建立網約車運力規模動態調整機制,引導網約車市場供需關係動態平衡。
進入2023年後,也有濟南、溫州、東莞、遂寧、三亞、珠海、長沙、貴陽等多個城市發布了網約車飽和預警,提醒從業者謹慎「入場」,其中有的城市宣布暫停受理網約車車證申請。
而另一方面,新入場的網約車司機卻一直絡繹不絕。
2019年2月28日,交通運輸部有關領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截止2018年底全國已經發放了網約車駕駛員證68萬本。當年12月27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稱當時全國各地網約車駕駛員證已經發放了185萬本。
2022年10月以後,交通運輸部開始通過「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逐月公布全國網約車市場相關數據。2020年10月底,全國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254.5萬本。到2021年6月30日,這個數字上升為349.3萬本,2022年6月30日為453.0萬本,2023年6月30日為579.0萬本。
進入2024年後,仍然在繼續增加,至第一季度末為679.1萬本。截至2024年4月30日,全國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696.4萬本。
「年年都在說飽和,但每年還是有那麼多人在進入」這個現象本身,在很大程度上說明網約車市場可能並沒有真的飽和。至少,在幾年前就說網約車市場飽和的那些人,現在來看可能判斷錯了。
那麼,今天說飽和的人,是不是同樣有可能判斷錯了呢?
02
判斷網約車市場是否飽和,需要司機們「用腳投票」
當然,網約車用戶(或訂單數量)的增長,跟不上網約車司機數量的增速,這確實也是事實。
根據交通運輸部「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系統」歷次發布的數據,自2020年10月以來,全國網約車行業每月訂單數量如下表所示。
結合前面給出的網約車駕駛員證發放數量來看,分攤到每位網約車司機身上的訂單數量顯然有所下降。
假設一本網約車駕駛員證代表一位司機(這是非常不準確的,因為領了證的人不一定開網約車,但仍然可以說明問題),在2020年10月,254.5萬位司機瓜分每個月的6.3億個訂單;而在2024年4月,卻是696.4萬位司機瓜分每個月的8.97億個訂單。
每位司機可以獲得的訂單確實大幅減少了。
網約車用戶數量也提供了佐證。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我國網約車用戶規模截至2020年12月底為3.65億,截至2023年12月底為5.28億人,3年增長不到50%,而網約車司機的數量卻增長了近兩倍。
但這種情況是不是意味着網約車行業的高速增長期已經結束,進入了穩定期,甚至飽和期呢? 也許還不一定。
首先,不同的城市情況不一樣。
例如,在江西景德鎮,根據當地交通部門發布的通告,網約車單車日均接單量僅15單左右,營收大約為240元,與普通藍領收入差不多。而蘇州的情況就好得多。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蘇州全市網約車共計71944輛,其中市區57616輛,比2023年第四季度末新增3466輛,單車日均營收為350元左右。
其次,網約車市場其實像一塊神奇的海綿,即便是在同一個城市,也會表現出非常大的彈性。
以杭州為例。杭州有13萬輛車辦理了網約車證,考取了從業資格證的駕駛員達到35萬餘人,平均每天投入運營的網約車在7萬輛左右,單日平均網約車訂單接近120萬單,最高訂單量可以達到160萬單上下。
杭州市道路運輸管理服務中心出租汽車處有關人士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介紹說,2024年大年初一杭州是60萬單,清明假期每天都有130多萬單,亞運會期間最高一天曾經達到過165萬多單。
訂單量如此巨大的波動,本身可以說明很多問題,比如說,對網約車的潛在需求可能仍然非常大,也許遠遠沒有得到滿足。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怎麼會已經飽和呢?
關鍵是,即便是在網約車司機的收入相比前幾年明顯有所下降,有些地方甚至降低到了與普通藍領收入差不多的情況下,仍然不斷有新司機加入。
一個行業由快速增長期轉為進入穩定期甚至飽和期的標誌是,從業者收入和行業吸引力都會明顯下降。
雖然網約車行業從業者收入下降了,但是吸引力似乎仍然相當大,以至於一些地方的政府不得不發聲預警甚至凍結審批、對新司機進入設置障礙。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現在經濟環境的壓力,才顯得網約車行業如此有吸引力。但是不是還有一種可能,網約車行業沒有進入飽和期,只是因為其他原因而顯露出了一些已經進入飽和期的行業的樣子?
03
政府出手管制則可能應該更謹慎一些
近來,網約車行業確實表現出了一些問題,如司機工作辛苦且收入不高,用戶體驗下降(包括大家普遍覺得網約車內的氣味越來越大了),等等。
許多人認定,導致司機收入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平台抽傭。但是,一定的平台抽傭是必不可少的,僅僅是做到匹配用車需求這一點,平台就需要算法、軟件和硬件上投入巨資,更何況現在平台還得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起守護司乘安全、並隨時根據監管要求調整運營規則,此外還要進行市場推廣(包括給司機發放「沖單獎」等等),這些支出,全都來自抽傭。
最大的問題,可能出在聚合模式下的多重抽傭和轉賣訂單上面。
在中國,網約車平台有三種:純自營、自營和聚合相結合以及純聚合。現在大多數平台實際上都是自營和聚合相結合的平台,如滴滴出行;有的是純聚合功能,如高德打車。
在聚合模式下,消費者選擇目的地後,平台會將訂單轉賣給旗下入駐的網約車公司。它的優點是,消費者不必安裝多個App就能在最短時間內打到附近的車,司機也可以利用平台優勢接到更多的單。
但是,每多一層平台,抽傭也會多一次,司機收入就會更少。
如何破解?有人馬上想到,必須請政府出手強化監管。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聚合模式之所以流行,一定意義上正是以往監管帶來的結果。
幾年前,滴滴出行在合併了優步中國之後,因為各種原因受到監管,擴張勢頭被打斷。隨後,一大批網約車平台乘勢而起。2020年10月底,全國共有207家網約車平台取得經營許可。截至2024年3月底,這個數字上漲到了345家,相比2020年10月,增長了66.7%。
平台企業的優勢就在於規模效應。在網約車行業,隨着時間的流逝,平台不是越來越集中了,而是數量越來越多,這種分散化的結果,必然帶來效率的下降。
根據各地公布的情況,在眾多網約車平台中,有的平台接入車輛低於50輛,有的平台日均單量小於1000單。這些平台沒有選擇,只能採取聚合模式。而聚合導致的多重抽傭,會導致司機收入下降。
再進一步說,對於網約車司機來說,真正切膚之痛還不是佣金高,而是訂單少。
只要單子不斷,那麼佣金高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每天的營收算的是總賬。因此,對於網約車行業這個就業蓄水池,開源顯然要比節流好,重心還是應該放到怎樣才能讓訂單增加這個問題上來。
這需要各方努力。網約車司機完全有理由呼籲平台降低佣金,從而降低乘客出行成本,以此來拉動總訂單量的上升,進而提高司機和平台的總收入,然後平台和司機再共同採取措施提升乘客出行體驗。
這種樂觀不是沒有理由的,從2023年7月份以來的月訂單數量來看,似乎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固的平台,而且呈現出了向上突破的跡象。如果真能向上突破,那麼網約車行業就可能不會顯得那麼飽和了。但是,政府出手管制則可能應該更謹慎一些。
無論行業是否飽和,網約車司機們的「卷」是值得我們敬佩的,至少他們沒有躺平啊。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風聲OPINION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1dfb277c-eedb-4fe9-87a4-917f76905c31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