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上快遞員罷工 為今年「雙11」購物節蒙陰影

COVID-19疫情及近期大陸快遞員罷工事件,為今年中國網購節「雙11」蒙上陰影。面對海量貨品派遞,不斷傳出速遞員罷工、轉行,網點停運等負面消息,讓消費者可能面臨下單但收不到貨的危機。

據蘋果日報31日報導,大陸速遞行業近日負面新聞不斷,截至本月28日,新浪微博涉及速遞罷工的話題閱讀量達1,300萬,1.3萬人加入討論。在百度貼吧以「快遞罷工」為關鍵詞搜索,相關帖子有124,174篇,10月以來的相關帖子約有500篇,涉及公司涵蓋四通一達(中通、圓通、百世匯通、申通、韻達)。

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每年快遞量和快遞業務收入都在攀升,但每單快遞的單價還不到十年前的一半,原因在於企業靠低價爭奪市場。有學者向《蘋果》表示,經過此輪惡性競爭,快遞價格相信已經到了最低點,預料在價格戰結束前,類似快遞網點罷工的現象將持續發生。

網上盛傳各省也有速遞員因派運費降低而罷工甚至轉行,也有傳部份速遞公司未能準時發薪。百世快遞、韻達、中通、圓通及申通等速遞公司也發聲明澄清營運正常。

許多消費者反映,最近遇到速遞延誤、甚至快遞到了家門口被退回的情況。小陳說:「買了一箱水果,快遞走到距離我不到3公里的地方竟然被退回,聯繫了賣家,賣家並沒有攔截或者要求退回」,經了解是因為當地速遞網點停運。

新浪微博也有不少山東泰安消費者指,近日購物後卻有賣家告知「該區域物流公司總部設置為停發,不支持派送」,建議恢復後才再下單,更指部份速遞已有半個月沒有派送。

還有網友發微博訴苦,稱自己在網上訂購了火鍋底料和寵物飲水機,遲遲沒有等到貨物,打電話詢問快遞員,對方則冷淡回應,因為只賺一兩毛錢,所以不送了。

綜合網上消息顯示,大陸多個地區也有類似的速遞撤退,河南登封便有博主聲稱,為追查失蹤貨品下落,26日到了速遞分發中心,發現僅有1名員工及許多像自己一樣的追貨買主,獲告知其他速遞員已改行送外賣,令中心貨品堆積如山。

還有網友爆料稱,快遞公司打價格戰,於是不斷壓縮快遞員收入。一位快遞員在網上吐槽說,今年7月,到手派件費已降至0.4元/件,扣除短信費、電話費後,一單只能賺0.25元。

報導稱,種種情況顯示,大陸速遞業的派送確實存在問題,令今年「雙11」是否順利,蒙上陰影。據國家郵政局預計,「雙11」期間預計日均速遞業務量達4.9億,約為日常的2倍。

有前中通快遞加盟商老牛(化名)透露,去年6月花了約100萬元人民幣,接手一個網點經營權,之後每月虧損逾20萬元,累計損失約300萬元。他表示,造成巨大虧損的原因,是蝕本收件和各種罰款。如總站把發件指標訂得高於網點實際能力,網點沒有完成,不僅面臨罰款,派件成本還會上升。

老牛指,他以前的網點每天收到的速遞約800至900件,每月不到3萬件。但總部會把任務訂得高於3萬件,網點為了完成任務只能低價、虧本收件。如總部把每月任務量定為5萬件,正常攬收上來的包裹費用是一件5元,剩下的2萬多件就得壓到3元或4元才能完成,否則每件會被罰款0.5元。持續虧損下,資金鍊斷裂,速遞員紛紛離職,屬區內曾積壓逾3萬件貨品,網站停運十多日。甚至有網點為了達標不惜發「空包」。

經濟學者胡星斗向《蘋果》表示,目前大陸快遞行業已陷入惡性競爭,而且是以犧牲快遞員、弱勢群體的權利,以及顧客的利益為代價,「低價的競爭它不能覆蓋成本,實際上是相當於傾銷式的,也由於不能覆蓋成本,所以只能夠降低服務標準」。

他指出,近年興起不少與互聯網有關的行業,商家不計虧本,都要不惜一切代價「燒錢」,待打低對手後稱霸市場,再考慮盈利方法。近年陷入爆煲的共享單車便是一例,他預料快遞業會與共享單車一樣,陷入低價競爭的陷阱後,會有一些價格低、服務差的企業被淘汰。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