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流產是指連續自然流產3次或以上流產者,每次流產多發生於同一妊娠月 份。習慣性流產的原因大多為孕婦黃體功能不全、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子宮或宮頸發育異常、宮腔粘連、子宮肌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抗胚胎抗體生成等。近年更發現與染色體異常有密切關係,約占5%左右。
目前,西藥無法有效治療習慣性流產,只能用宮頸口縫扎術,進行手術治療。即在孕12〜20周期間進 行宮頸口縫扎術,如有流產或早產徵兆,及時拆線,以免造成宮頸嚴重損傷。若保胎成功,需 在預產期前2〜3周入院待產,待出現臨產徵兆或剖宮產時再拆除縫線。
許多中醫醫生在治療習慣性流產時,千遍一律使用「治腎方」,療效不理想。習慣性流產屬中醫學「胎漏」、「滑胎」等範疇,「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腎同源,肝藏血,語出清代著名醫家「醫神」葉天士,這不是否定「腎為先天之本」,而是特指肝對女性健康的重要性。漢代著名醫家「醫聖」張仲景所著《金匱要略》的《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篇》共11 條9方,其中治肝治血有3 方,無治腎方;《婦人雜病脈證治篇》共22條17 方,其中治血治肝有4 方,治腎2 方。可見,「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也以「養血柔肝」論治的在婦科疾病。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可以總結出肝血虛而肝陰不足導致陽用太過,胞宮筋脈拘急,故令胎元失固;子宮筋脈拘急,局部氣血流通不暢,更加重了胎元失養的狀態,這是導致妊娠婦女流產的根本原因,而腎虛、氣血不足、血熱等因素是導致此病近一步惡化的病機。
董氏奇穴針灸是台灣董景昌創立的獨特針灸方法,既源於傳統的針療方法,又有所創新而獨具特色。另一方面,靳三針針灸由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靳瑞, 集中醫經典理論和歷代針灸醫家臨床經驗之精華,所創立的嶺南針灸學派,也是當今理論最成熟的針灸學派。 靳三針現已因為其神速的針灸療效而蜚聲海內外,該療法也進入了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診療方案,其「理法方穴」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董氏奇穴針灸治療習慣性流產的特效穴為通腎、通胃、通背穴任取一穴。靳三針針灸治療習慣性流產的配穴為「陽三針」、「陰三針」、「三陰交」、「子宮穴」和「卵巢穴」。「陽三針」由關元、氣海、腎俞三個主穴組成,臨床多作強壯補虛以治療中氣不足之症。「陰三針」由關元,歸來,三陰交三個主穴組成,主治婦科疾病。「三陰交」為足三陰經交會穴,治療肝脾腎三髒失調、沖任氣血失常所致的婦科疾病。「子宮穴」和「卵巢穴」為經外奇穴,根據臨近取穴原則,對改善子宮內環境和卵巢功能有顯著療效。不同症型輔以配穴:氣血虛弱者加天樞、歸來以補血養血; 脾腎兩虛者加脾俞、太溪、命門以補腎健脾;陰虛和濕熱型的患者加陰陵泉、內庭以滋陰清熱;血瘀型患者加太沖、膈俞以活血化瘀;失眠者配以內關、四神聰透百會。針灸治療時間宜在經後期和排卵期,經期暫停,一般連續隔日針灸治療半月即無流產之虞。
此外,習慣性流產也可採用「針藥齊施」之綜合療法,治療效果更為明顯和迅速。中醫學理論著作《黃帝內經》載:「肝苦急,急食甘緩之,以酸收之」,《葉天士女科全書》載:「有屢孕屢墜者,由於氣血不充,名曰滑胎」。例如:「芍藥甘草湯」酸肝化陰,以緩筋脈拘急,有明顯的解痙止痛的作用,故可有效地緩解宮縮,固護胎元。菟絲子具有雌激素樣活性,對妊娠起著重要作用,證實「壽胎丸加味煎」主要是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活動,使其保持安靜,加強垂體——卵巢促黃體功能,並具有雌激素樣活性,促進卵子生長發育。由此可見,抑制子宮的興奮性、抑制宮縮是防止流產的重要途徑,中醫「養血柔肝」則是治療習慣性流產的有效治則。
本文由中醫內科專科 Jimmy Zhu醫生供稿
手機預約諮詢: 0428 308 765
地址: (1) 103/28 Chandos Street,St Leonards 2065
(2) 101/4 The Boulevarde, Strathfield 2135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0da58887-2bae-4aaa-8093-5db44b65fe8d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