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郭於華的封城日記

2022年11月24日星期四

之前從未想到有一天也會寫封控日記。這一天來的着實突然:吃過午飯,穿好外衣,下樓刷了共享單車準備去圓明園活動一下。到小區南門才發現,封了: 

幾位身着藍色防護服戴着面罩的人和可能也許大概是居委會的戴着志願者紅箍的女性站在門口問「你要出去幹什麼?小區只能進不能出」。我說去做核酸啊,她說下午可在小區內做。我要求她出示證明他們工作身份的證件、封小區的正式文件等,並強調沒有這些合法證明你們的做法就違法了。她說沒有,然後說「我們的知識、學問、懂的法律都沒你大,我也住這小區,和你一樣是這的居民,blablabla」 一大堆,我也沒明白這和目前狀況有何關係,難不成戴個紅箍就有合法性了?她說「你要知道情況自己看通知,或者向樓長詢問」。我看了下貼在小區門口很不起眼的一張紙,上面無非寫到本區發現有十混一陽性,正在排查云云。

無奈只好返回家中,等待結果。傍晚,下樓扔垃圾,順便做了點調查。先是一位可能也許大概是居委會的女性,問:你要幹嘛?我說:了解下現在是什麼情況?她不無鄙夷地說:「什麼情況你看不出來嗎?都這樣了你還看不出來嗎?」我說:看不出來,所以要了解。這時一位態度還不錯的大藍走過來低聲解釋說:昨天在N區檢測點取樣的核酸檢測出現十混一陽性,經查是本小區某樓某單元兩位老人,上午確定為陽性,於是就封了小區;下午又確認同單元兩名陽性。都是在N區做的核酸。

2022年11月25日星期五

今天是本小區封閉第二天,剛才又下樓了解情況,順便跑了下步;據門口大藍告知:

1、某號樓某單元四人陽性,已於昨夜拉走至某地方艙。其中似有去過李兆基樓的,但好像沒有時空交叉;

2、小區按要求封閉五天,應於29日解封;

3、生活用品網購,快遞送至小區門口的鐵架上,客戶自取。

觀察發現,門外停着好幾輛快遞車,快遞員在往裡遞送東西;門內擺放了大鐵架子,上有各樓標記,可按照地址放置物品。

跑步到北門,看到北門也已經關閉,有人從鐵欄杆外往裡遞東西。

遇一83歲老嫗在樓邊曬太陽,與之聊天:

她從小在鑲白旗一帶出生長大,日本投降時已有記憶——曾有看到日本人挎着槍帶着大狼狗的印象。後進入清華某工廠工作,也算是老清華了。我問她會不會網購,目前封控期生活有沒有困難?她回答:「我哪會網購啊,但現在吃喝沒問題」。我說:如果有困難可找居委會幫助,她說:「我才不找他們呢,他們自己都嚇得要死,我有個老閨女,什麼時候都備好三天的吃喝」。

於是告別老人請她多保重繼續跑步。

懷念可以在園子裡行走的日子。

2022年11月26日星期六

上午一杯清茶後下樓繼續參與觀察。

先到南門貨架旁,看到兩位比較面善身着大籃戴面罩的先生和女士,上前道:你好,現在情況有什麼變化嗎?回答:「本區還是昨天那樣,南樓南區又發現陽性,今天也封了」。我:請問你們是社區人員還是……?答:「我們不是居委會的,而是志願者來自XX系」。我說「你們辛苦了,多謝」後離開。圖片圖片

在很小的社區空間中轉圈跑步,來到檢出陽性的單元門前,有一身着簡單防護的保安(山西人)在樓下站着。上前問好與之簡單交談,了解到的情況如下:

一共四例陽性都已於當天夜裡拉走;整個單元住戶也全部拉走隔離;只剩下兩位年紀大不能動的,和一位拉肚子不宜動的留下了。南區出現的陽性昨夜也連夜拉走了。(作為保安了解的情況很有限)

正在與保安攀談時起來一位中年知識女性,提問說「陽性的拉走,沒有陽性的為什麼都拉走?這完全不符合醫學科學」。她說自己是醫生(已退休),於是和她一起走到有太陽的避風處交談起來。因為對方是專業人士,正好可以請教一些未解問題:

1、什麼叫「集中隔離」?在我看來集中和隔離就相互矛盾

醫生:是的,其一,現在的方艙根本實現不了隔離;北京的可能還算好的,有隔斷,被隔離者相互是看不見了,但隔斷上面都是通的啊,空氣來回流動的,怎麼能隔得開?其二,方艙條件有限,在那裡吃不好尤其是睡不好,會使人處於更差的身體狀態,如果讓我在那一夜睡不好感覺都不行。

在此問題上我們看法完全一致。我說:是啊,吃不好睡不好心情還不好,免疫力肯定下降,到時沒病的折騰病,輕症成重病,重病……。

2、我問:目前這種聚集型核酸檢測是不是容易造成感染,像有視頻提醒大家的:除了保持距離,摘下口罩檢測時不要吸氣也不要呼氣?如此不檢測豈不是更安全些?

醫生:現在的檢測消毒根本達不到無菌要求,正規的醫生檢測每換一個病人就要換一次手套;現在這些檢測人員培訓也不夠。是的,沒有需要就不要做核酸。

3、女醫生講解了普通感冒、流行性病毒/細菌感冒和新冠病毒感染在症狀上的區別和應對方法。這方面還有不少疑惑有待進一步請教。

與專業人士交流很有收穫。之後繼續跑步兩圈還包括走路也只有1.3公里後回家。

傍晚再次下樓倒垃圾,見天邊彩霞,可惜無緣近觀。

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概念

疫情以來,許多我們不了解不明白的詞語、概念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雖非醫療防疫專業人士,但對這些層出不窮且於民生有重大影響的詞語、概念亦須有所掌握。此處列出難免掛一漏萬,就教於專家,亦請朋友們補正。

新冠病毒肺炎

奧密克戎病毒

清零,動態清零

社會面,社會面動態清零

精準防疫

密接,次密接

時空伴隨,軌跡重合

弱陽性,假陽性

無症狀感染者

集中隔離

靜默

打贏防控阻擊戰

封閉性管控

網格化管理

非必要不XX

以快制快

應X盡X

十字花

歡迎補充,知識須擴展,學習無止境。

2022年11月27日星期日

今日天氣陰晴不定,氣溫較低。

上午(其實已經臨近中午)照例出去活動一下。來到小區門口,情況照舊。有一中老年女士騎電動車出了小區大門,我問門口志願者,可以外出了?回答:「她是居委會的」,我說居委會的可以隨便進出居民為何不能?你們封小區沒有合法依據,就是違法違規的,你知道嗎?志願者回答:「我剛來的,什麼也不知道。你去居委會問吧」。同時他還說D4樓又檢出陽性了,有可能還要延長封控。

於是跑步來到居委會,門不開,只能從有鐵欄杆的窗戶處溝通,屋內有三位女士(之前都見過的),一位先生打開窗戶不到一尺寬。我於是問:「你們有封禁小區的權力嗎?請拿出相關法律文件,否則就是違法操作。」

對方說:「我們有文件」,遂拿出一個複印文件一晃。

我說:看不清楚,且沒有紅色印章,無法判斷是否合法。

他說:「有,有,有原件」;於是又拿出一個蓋有紅章的文件。隔着窗戶鐵欄我依然看不清楚,於是我提出要拍下來。他開始不讓拍,我說官方文件正大光明有什麼可怕的?在反覆要求下,讓我拍了最後一頁(有蓋章的)和第一頁(有紅頭標題的)。

雙方溝通比較平和理性。我問您貴姓?是居委會負責人嗎?回答:免貴姓盧,是街道工作人員。盧先生並且強調「我們是和居民同一條戰線的,我們也不希望封着,也盼着早日解封」。我說,感謝你們和我們站在一起。你們有責任向上反映情況,反映居民訴求,大家都要合法依法做事,對吧。

致謝後離開居委會窗口。

回家第一件事:向法律專業人士諮詢請教上述「文件」(《海淀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新冠病例__ __某某居住地的防控處置建議》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個建議)的性質與合法性,各位律師和法學家的回覆綜合概括如下:

1、採取封控措施的主體

這個只是「建議」,只有縣級以上政府才有權利。他們有縣級以上政府同意的批覆嗎?

疾控中心只能判定確診、密接之類,強制措施得政府部門。

這只是一個建議,根本沒準備承擔責任,標題就很不倫不類。事實上很多防疫措施既沒有科學依據,也沒有法律依據,決策層層加碼異想天開,而且還玩文字遊戲,或者只口頭傳達,表明他們知道自己在違法,早早想好了脫身之計。

封控最低級別的單位是海淀區政府,否則封控即違法。

疾控中心應該不是有權採取封控的主體,需要海淀區政府決定才可以。

至少應該是區政府,區政府的下屬部門級別不夠。

2、什麼狀態下可以採取封禁措施

封控小區第一必須先將小區劃入高風險區。

實際上,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與國務院不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情況下,現有法律根本沒有授權任何部門實施這樣的行為。現在的縣級以上政府還是國務院二十條自我授權的,嚴格說來這樣的自我授權也根本沒有法律依據。即便按照國務院的二十條,也規定的是四級政府中的第二級人民政府,不是按行政級別來的,而是按政府建制來的。

高風險劃定有標準,可以在國務院網站查到。不是高風險不能封控。

3、高風險封控範圍

是高風險區也只封所在樓棟;

只能封樓,不能封小區。

現在應該是高風險的單元、樓才能封閉。

根據以上法律依據,遂向有關領導投訴所在小區封禁是違法違規的,並請其注意目前北京各區不同社區的依法解封情況。

畢竟,所有人,無論是平頭百姓還是達官貴人,尤其是行政執法部門和教育機構,都應該合法、依法、守法。

更新知識很重要,學習法律更重要。

封禁中想念年輕的莘莘學子,願他們平安健康。

2022年11月28日星期一

天陰沉,風蕭蕭,葉落空,人寂寥,一派凋零景色。

一個好消息是本小區在昨晚十點半宣布解封,有關部門反應迅速值得肯定。然而我還是度過一個難眠之夜。

三年來的種種在腦海中一幕幕划過,無法忘記卻也無法表述,只能任其在心裡堆積、發芽、生長,燃燒一般地生長……灼痛心田。我想,許許多多的人、有着基本人性、正常心智和邏輯思維的人們都會有各自的也類似的感受吧?因為從昨日白天到夜晚,在不同的校區、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城市所發生的種種,都是出自人們的切膚之痛、心靈之痛。

清早起來,快遞已經可以上門了,居民也可以走出小區大門了,但商業中心的超市卻因被「研判」為疫情風險區而關閉。

小區解封了,校區尚未解封,更大的區域也未開放。有限的Diary of Lockdown 可以停寫了,仍須持續的是更大範圍的Diary of Lockdown。

願被疫情煎熬了近三年的人們特別是無法正常學習工作的年輕人早日回到常態。

(全文轉自作者微信公眾號)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