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水災當局未提前防汛 砸巨資建海綿城市惹爭議

鄭州遭遇極端天氣,官媒將這場大雨稱為「千年一遇暴雨」,大雨導致洪水倒灌地鐵隧道,多名乘客喪生。在這場大雨中,至少25人死亡。面對災情,有民眾質疑這場災難並非天災,指出鄭州以北的焦作市在16日便發出氣象預警,稱19日後將出現500毫米超強降雨,但鄭州當局至20日暴雨前夕才安排公共交通停駛,質疑鄭州當局低估汛情、應變倉卒。另外,還有部分民眾認為,鄭州作為「海綿城市」的試點,其抗洪能力未免太差,質疑工程質量。

鄭州大雨 三天下了一年的量

鄭州市氣象台稱,鄭州自17日晚間8時到20日晚間8時,3天降雨量高達617.1毫米。其中小時降水與單日降水都突破自1951年鄭州建站以來60年的歷史紀錄。鄭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為640.8毫米,相當於這3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

以鄭州全市總面積7446平方公里進行計算,這3天共降下了45億9490萬立方公尺的水量。若按杭州西湖庫容量約1448萬立方公尺換算,這3天的降雨量,約等於將317個西湖倒進了鄭州。

尤其是20日下午4時至5時,在一個小時之內,鄭州的降雨量就達到201.9毫米,打破中國每小時降雨量的歷史紀錄(198.5毫米,河南林莊,1975年8月5日)。

不過中國天氣網裡的置頂文章《六問河南特大暴雨:這裡為何成為全國強降雨中心?》中的數據卻與上述數字大相徑庭。文章稱,19日17時-20日17時,鄭州平均降水量為286.5毫米;7月17日開始的連續四天,鄭州平均降水量為357毫米,比鄭州氣象台公布的數字少了一半。

是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地鐵建築師分析,本次暴雨已超過鄭州地鐵站設計防水和排水能力;洪水當日從停車場出入口和隧道通風口湧入,由於官方未事先安排停駛,導致多輛地鐵滯留隧道,無法靠站。當時,雨水衝破停車場防水牆,隧道水位急劇上漲至人腰部左右,滯留乘客無法疏散、只能返回到列車上,最終釀成人命傷亡。

鄰近鄭州的焦作市、洛陽市、新鄉市的民眾分別指出,當地政府於7月16日稱7月19日前後將出現500毫米超強降雨,同時發出各種預警,包括要求清空停車場、門口堆放半米高的沙包防洪;部分地區停工停課,安排所有人留在家中。而鄭州當局直至7月20日,暴雨前夕才安排公共交通停駛。

網友認為,鄭州當局低估汛情、應變倉卒。如果提前應變,悲劇不會發生。

網友「沉默克」發文,鄭州及河南官方雖火速響應相關消息,卻稱「有驚無險!乘客被困鄭州地鐵5號線隧道內,已被安全疏散」,河南電視台也稱「受困乘客無生命危險」。

然而21日零時54分,中國官媒新華社在官微發布消息稱,「救援仍在進行中!鄭州地鐵5號線有無傷亡尚不清楚」,與3個半小時前河南電視台的新聞內容截然不同。

新華社還報導稱,受強降雨影響,鄭州市二七區郭家嘴水庫水位快速上漲,21日凌晨1時30分潰壩,當地已提前轉移水庫下游群眾;另據河南省委宣傳部的消息,目前已轉移避險約10萬人。

文章還提到,據央視新聞,距離鄭州城區西環路僅2公里的常莊水庫20日上午近11時開始泄洪,加上潰壩的郭家嘴水庫。文中稱「如果是水庫泄洪或者潰壩導致鄭州洪災,那鐵定是人禍」。

文章要求鄭州與河南官方說出真相,同時表示「我們只想知道,鄭州洪災,水淹地鐵,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試點海綿城掉鏈子

2016年,鄭州市在入選海綿城市建設省級試點,為建造「海綿城市」,投入大量資源。2020年,鄭州投入超過534.8億元人民幣改善防洪問題,然而此次的災情讓民眾質疑工程成效。7月21日,有專家表示,今次暴雨實屬罕見,已超出海綿城市的應對能力。

海綿城市即是將城市建設得如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