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裡快24點,社區群的管理人員轉發了一條消息:「疫情防控已經到了最關鍵的地步,大家不要私自出門…..」
今天早上9點多,我就被院子裡的大嗓門吵醒,群里說大家都下去散步了。一個小時後,管理員說:「各位居民,現在出門,把門上的貼條全部撕掉吧。辛苦大家居家休息這麼久了…..」
可不嗎,雖然克拉瑪依一個肺炎患者也沒有發現,但也是經歷了33多天的居家隔離。
長久沒有運動,下樓有點虛…..回頭看到我的房門是這樣的。
這種管理形式是說:如果住戶從裡面推門出去,封條就掉下來了,那你就…..
我把它小心地揭下來,留作一個紀念!
以前垃圾都是志願者幫忙丟的。今天一看,垃圾箱裡已經一堆封條,還有整箱子的大烏蘇。
我們小區是幸運的,同在克拉瑪依的一個朋友所在的小區,今天依然沒能下樓。他出去做核酸檢測的時候,發現單元門是這樣的:
單元門的外面,被鑿了一個洞,插入了一根鋼筋。
這種管理形式要達到的效果是:住戶即使從樓上下來,也不可能從裡面推門出去。
其實從8月1日,烏魯木齊那邊的單元門,就已經採取了這樣的方式:
克拉瑪依肯定也是吸取了烏魯木齊經驗,在一些小區採取這樣的方式。
從一開始,我就非常擔心這種方式,會在出現緊急狀況的時候,會出現可怕的狀況:住家樓房,裡面的電器、爐灶,都有可能引起火災,而這種方式,會給火災逃生造成極大的隱患。
人們不該忘記「12.8」事件。這不僅僅是克拉瑪依永遠的痛,也是永遠的恥辱: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瑪依市發生惡性火災事故,造成325人死亡、132人受傷。其中中小學生288人。
數年後的克拉瑪依街頭,看到一個「請讓孩子們先走」 的標誌牌,我覺得社會在進步了。
事故發生後的數年裡,我一直在友誼館對面的樓里上班,每天都要對着那片廢墟,最後那裡變成一個鋪滿馬賽克的廣場,但依然化解不了莫名的悲痛。
如果人們健忘,我就將發生火災時候的網絡視頻截圖發上來:
這張圖片右面的座椅就是同學們的座位,左面那片光亮就是禮堂南側靠近舞台的太平門。那片耀眼的光芒在大火發生的時候,是鎖死的。
記者查看那個緊閉的鐵門。
當時的鎖
一月疫情時,克拉瑪依一些小區對有些住戶採取了這樣的隔離手段:
什麼樣的情況,才會採取這樣的措施來規範人們的行動?
我想起在我拍攝精神病專題的時候,病院也有2道緊縮的鐵門。但鐵門並不是從外面上鎖,而是訪客按門鈴後,病房內的護士先透過一個小窗口觀察,從裡面開門。
如果單從隔離手段來看,如今待遇還不如精神病人。
不知道消防部門在這次疫情發生後,對這種封閉措施作何感想,但我們總不是總在出事之後,再去劃歸責任。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全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張新民攝影)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0a4a549f-6f5f-4726-bd94-03ed43d3d60a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