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8月15日起对台湾产的聚碳酸酯实施反倾销税。学者指,中共对台经贸胁迫,ECFA红利渐失。
综合中央社报导,中国商务部14日公告,初步认定台湾产的进口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简称PC)倾销成立,15日起以保证金形式,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进口经营者在进口各公司所生产的被调查的产品时,应依据初裁决定所确定的各公司的保证金比率向中国海关提供相应保证金。
据台湾海关统计,台湾聚碳酸酯1年出口至中国约8至10亿美元、占整体逾7成,显示中国为主要市场。经济部官员表示,中国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最终判决预估11月30日出炉。
中国此举是否为反击赖清德副总统近日过境美国?台湾行政院长陈建仁15日在高雄接受媒体联访表示,中国的做法无助于两岸贸易的正常往来,且对台湾业者相当不公平。
陈建仁指出,台湾总统、副总统出访和过境行之有年,均按往例安排,中国没必要借此无端挑衅。对于中国实施反倾销税,政府去年起就已面临,已经协助业者。这次的反倾销税问题,经济部也已协助业者进行相关诉讼。
陈建仁认为,这件事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其一为,继续了解中国的各种经济手段;其二为,要扩展各种产品的外销市场;其三为,提升产品多元化、高阶化,增加市场;最后希望政府能协助业者因应中国不必要的经济手段。
中华经济研究院WTO及RTA中心资深副执行长颜慧欣说,通常在课征反倾销税案子上,只要提出临时反倾销措施,寒蝉效应就会形成。为免额外的关税成本,被调查厂商会倾向于暂停出口,中国中下游厂商也会持观望态度,有了风险氛围,进而影响商业交易。
颜慧欣指出,聚碳酸酯是ECFA早收清单小项之一,等于先前的受益产品现在被说有问题,先前还有一例为石斑鱼;接下来恐须注意中国会不会再拿ECFA早收清单项目,对台构成经济胁迫压力。
对于中国商务部初步认定台湾产的进口聚碳酸酯倾销成立,致理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张弘远认为,这和中国经济衰退的大背景有关系。
他说,中国目前内需不振、外需欠佳,在经济吹逆风情况下,中下游厂商数量恐也有减少,若再开放进口聚碳酸酯,将会影响产业;推估官方欲藉这些措施把市场红利留给境内的石化供应链厂商,让境内厂商只能和本土厂商进货。
本文由看新闻网原创、编译或首发,并保留版权。转载必须保持文本完整,声明文章出自看新闻网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
本文网址:https://vct.news/news/576a583a-2bf2-4820-89f8-0a789a862264
评论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