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的文章在媒體上廣泛流傳,我看了一下,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些老生常談的問題,比如房地產、人口老齡化、消費不足等等,其中在講到收入問題的時候,引用了北師大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的數據:
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約9.64億。
很快,「超過9億人月入不足2000元」就衝上了微博熱搜,我看到的時候好像還是熱搜第一,看來大家還是非常關注收入的。當然了,用這個數據肯定不能得出來大伙兒出去打工,有9個多億人工資不足2000這個結論,因為這9億人里包括所有收入低於2000的人。
比如說,大學畢業按22歲算,根據人口數據,22歲以下的人口,我們有4.4個億,這4.4億大概率收入是不足2000的,畢竟還在上學;還有很多已經退出勞動力市場的老年人,靠自己在家種個地養活,大概率月入也不足2000.
把上述這些人刨除,就是剩下的勞動力人口,那麼這部分人口的月收入是多少?2021年的時候,董小姐曾經建議把個稅的起征點從5000元拉到一萬。這個時候後來引發挺大的爭議,不少機構都調研了一下起征標準改變之後,符合標準的人群變化情況。
2018年8月31號,我們正式把個稅起征點從每個月3500元拉到了每個月5000元。中信證券當年給出的數據是,如果按照個稅起征標準5000元來算,符合起征標準的人口大概6400萬。財政部門也有過一次統計,個稅起征點提高到5000元之後: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大家可以好好琢磨琢磨,這份數據和後來上海財經大學給出的數據差不多。當然了,有人可能會說這是2018年的數據,怎麼能代表5年之後的情況。確實不能代表,我也沒有查到最新的數據。這個時候就要推出知名主播李佳琦的話:這5年工資漲沒漲?
前陣子互聯網最炙手可熱的人物,想必大家在朋友圈都看到過,是一個叫聞會軍的中年男人,這位大哥本職工作是在駕校當教練,愛好是跳舞和晚上發emo的朋友圈文案,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火了:
自己的主號漲了470萬粉,發emo文案的賬號漲了170萬粉,駕校的賬號也有小100萬粉,加起來接近700萬粉絲。
這位大哥流量來了之後,立馬就去開了直播,12月18號,兩個號,兩場直播觀看人數超過了2500萬,12月19號直播觀看人數超過了3700萬,據說在這場直播中,廣大網友刷了6000個嘉年華。
有人算了一下,每個嘉年華主播到手之後能有個1400元,6000個嘉年華,那就是800多萬,於是一個傳奇的故事傳遍了整個互聯網:
大哥一夜掙了800多萬。
第二天更離譜的熱搜出來了,說大哥其實掙了1個億,當然這1個多億是平台幣,如果換算成現金的話估計也有1000多萬,這個收入不說吊打了很多普通人,直接吊打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數據。
其實按照3000多萬的場觀人數,到場的人每人給個五毛就得有一千五百多萬了,所以具體拆解下來,一晚上800多萬的收入看數額很令人震驚,但結合場觀人數,是不是看起來又正常了點。
互聯網從來不缺造富故事,就像彩票圈也從來不缺造福故事一樣,照我的看法,這種互聯網的潑天流量和彩票圈的潑天富貴是一樣的,真正屬於運氣的遊戲。
但是這種一夜好幾百萬的事情和數據,天天刷,看多了,就會產生一個現象:
對錢沒有概念。
就比如說自己兜里可能十萬沒有,但就是覺得兩三百萬的房子好像也挺便宜,小一萬的手機好像也不貴,這就是對錢沒有概念,因為你上網一刷,大家好像都有,屬於標配。以前對錢沒概念的是小孩,現在對錢沒概念的是經常上網經常刷到這類一夜好幾百萬故事的人。
對錢沒概念的後果就很直接,往大件的東西說,兩三百萬的房子也就是個小剛需,二三十萬的車也就是個代步車,二者都屬於生活必需品;往小件了說,過生日發個520的紅包,按照有些說法,給520不如給她自由,所以起步價就得是5200,標配得5萬2;小几千的包也算是不愛,拿不出一萬出來談什麼戀愛。
所以很多人應該都很好奇,在一個9億多人不足2000塊的月收入外加大概只有10%左右的勞動力人口滿足5000元的個稅起征點的社會,究竟是怎麼出現這種發520紅包不如給她自由的這種現象。
其實我也好奇,懂行的朋友們可以分析分析。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挪威TALK
本文由看新聞網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看新聞網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
本文網址:https://vct.news/zh-hant/news/f417aadd-9922-4fca-ae27-04149bbd0e9a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