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小國立陶宛為何站在了對抗中共的第一線?

近期,歐洲小國立陶宛頻頻登上國際新聞頭條。立陶宛作為對抗中國的國際聯盟一員,始終站在了第一線。今年3月,習近平親自出席中東歐17國領導人峰會,立陶宛只派了部長參會。立陶宛官員頻頻為中國人權問題發聲,就連立陶宛裔美籍運動員對戰中國運動員也要「寧死不紅」。在疏遠中國的同時,立陶宛與台灣進入蜜月期。 

對抗中共第一線

4月5日,德國之聲專欄作家埃格特(Konstantin Eggert)撰文表示,面對日益強硬的中共政權,立陶宛願意放棄物質利益,守護理念與價值觀,實為「歐洲樹立了一個罕見的榜樣」。他還提到,今年2月,立陶宛宣布將離開「17+1」機制。

據自媒體人Sydney介紹,今年3月,習近平親自出席中東歐17國領導人峰會, 居然有六個國家的總統和總理都沒給他面子,只派了部長參會,其中就包括立陶宛。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道,立陶宛國會4月22日將召開聽證會,如無意外,有望通過決議案譴責中共對維吾爾人犯下的種族滅絕罪。這一議案背後重要的推手是立陶宛國會議員薩卡利埃內。她因為關注新疆與香港問題,已成為中國制裁對象,但她把中共的制裁當成榮譽。

薩卡利埃內在受訪時表示:「被中共制裁表示我做對了。」

另據法廣中文網報道,UFC 261格鬥比賽將於4月25日開場,美籍立陶宛裔的娜瑪尤納斯賽前向媒體表示,她和中國對手張偉麗雖不存在個人恩怨或相關討厭,但其特殊的家庭背景激勵她要為自由而戰,並談及上世紀50年代末冷戰時期的反共口號「寧死不紅」(Better red than dead)。

親近台灣 

據台灣中央社3月25日報道,立陶宛政府提案修法,準備派遣商務代表到台灣,朝在台成立代表處的目標邁進。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強調,與台灣強化關係並不違背一個中國政策。

薩卡利埃內在接受自由亞洲採訪時還表示:「香港遭遇的這一切,實在很讓人痛心,所以我們就更不能看到台灣變成下一個香港,我真的非常擔心中國要把台灣變香港。我會盡一切可能多和台灣往來互動,像我下周一就要和台灣駐波羅地海國家的代表(台灣駐拉脫維亞代表處)見面,我非常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她還提到:「同樣身為民主國家,我們必須團結一致捍衛與支持台灣。立陶宛的歷史也可以供參考的是,台灣必須做好捍衛自己的準備,不只是在國防上要維持自己的防衛能力,也要積極主動的把支持你們的盟友團結在一起,我覺得這很重要。」

「波羅的海之路」的精神遺產

薩卡利埃內表示:「立陶宛是非常小的國家,不論人口或是土地面積都是,我們在地緣政治格局裡也不是要角,但是,我們被前蘇聯統治了50年,我的祖父母輩,在蘇聯統治時期,都因為反對獨裁政權成為政治犯。」

據自媒體人秦鵬介紹,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和東烏克蘭後,歐盟決定對克里姆林宮進行制裁。隨後,俄羅斯為了報復,對歐盟食品實施進口禁令。當時,立陶宛也成功地應對了這一衝擊。

他說:「立陶宛這個國家,讓歐洲和世界震驚和佩服的原因,是它不僅僅是被動的迎接來自外界衝擊,而是敢於面對強敵。」

至於「為什麼一個中等收入的歐盟小國,如此熱衷於挑戰俄羅斯和中國這樣的強權?這是很多人的疑問」,專家作家埃格特說,「答案就在歷史中。」

 公開資料顯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以及立陶宛組成波羅的海三國,三國領土總面積加在一起只有17.51萬平方公里,約為波蘭的一半大小,人口總數還不到720萬。立陶宛的國家籃球隊,是歐洲乃至世界籃壇的一支勁旅。

據自媒體人Sydney介紹,1989年8月23日,波羅的海三國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國人民共約200萬人手挽着手,連成一條675公里長的人龍,串起塔林、里加、維爾紐斯三國首都,表達對德蘇非法秘密條款的抗議,並要求蘇聯承認三國的獨立地位。

據悉,蘇聯統治立陶宛的五十年間,控制言論與思想,並進行大規模換血,將三國人民送往俄羅斯本土甚至西伯利亞地區的勞改營,並把大量俄羅斯人遷進波羅的海三國,試圖稀釋當地人的血緣。三國人民出於對蘇聯統治的不滿,期間大大小小的抗爭不斷。

關注時事,訂閱新聞郵件
本訂閱可隨時取消

評論被關閉。